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9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针刺组予针刺治疗,中药组予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针药组予针刺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2星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6.7%)优于针刺组(80.0%)、中药组(83.3%)(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下降更显著,针药组治疗后PSQI与针刺组、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郭鹏  白鹏 《北京中医药》2018,37(5):452-455
目的观察"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试验组予"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针刺对照组仅予常规取穴治疗,西药对照组予艾司唑仑治疗。治疗14天后对所有病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1)PSQI评分:治疗后3组PSQI各项评分均降低(P0.01,P0.05),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焦虑、抑郁评分:治疗后试验组、针刺对照组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西药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3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针刺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HOQOL-BREF评分:试验组WHOQOL-BREF总分、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针刺对照组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P0.05)。3组总分、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4)TESS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和针剌对照组。(5)起效时间:3组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起效早于试验组和针刺对照组。结论 "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在PSQI、SAS、SDS、WHOQOL-BREF等指标的改善上分别优于单一常规取穴和(或)艾司唑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的变化,讨论调任通督针法对中风后失眠症的影响。方法 9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和西药组,治疗组重用任督脉经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西药组口服左匹克隆。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3组有效率相当(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西药组高(P0.05,P0.01),3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1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1个月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与口服左匹克隆治疗本病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但调任通督法更好地发挥了针刺疗法治愈率高,远期疗效佳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陈唏 《新中医》2018,50(1):115-11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评估3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的变化,记录中医症状的发生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中药组总有效率67.5%,西药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指数评分及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西药组2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及中药组情绪抑郁、善太息、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针刺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下降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西药、针刺和西药结合针刺3种方法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老年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针刺组33例、针药组35例.西药纽予舒乐安定1 mg,每晚睡前30 min服用,口服谷维素20 mg,每日3次,共治疗4周;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神门、安阴交、安眠、百会、四神聪,并配合辨证取穴,每日1次,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4周;针药组采用西药结合针刺治疗,西药给药量与服用方法同西药组,针刺取穴及治疗方法同针刺组,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停止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西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3%(1/30)、21.2%(7/33)和25.7%(9/35),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93.9%(31/33)和97.1%(34/35),针药组和针刺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均P<0.01);治疗4周后3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均P<0.05),针药组和针刺组PSQI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止治疗4周后,针刺、针药组均疗效平稳,PSQI评分与治疗第4周时比较无变化,而西药组出现反复,PSQI评分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过程中西药组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其他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老年性失眠症,起效快,能迅速改善症状,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且远期疗效较西药好,是3种治疗方法中之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每组20例。3组分别采取西药治疗、针刺治疗及假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每日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过度觉醒量表(HAS)评估患者过度觉醒状态,采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B)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西药组和针刺组治疗后每日觉醒次数、每日总睡眠时间、PSQI评分、H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每日觉醒次数、每日总睡眠时间、PSQI评分、HAS评分与西药组和假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维度FACT-B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各维度FACT-B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与西药组和假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降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每日觉醒次数及皮层觉醒水平、延长总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娜  杨帆 《新中医》2014,46(6):194-195
目的:观察针刺血管舒缩区对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胆气虚型失眠症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体针加血管舒缩区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3.3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统体针加血管舒缩区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传统体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其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大脑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本研究对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常用选穴处方进行优化,初步拟定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基础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4周,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三组PSQI量表总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针刺1组与西药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2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2组与另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1组总有效率89.29%;针刺2组总有效率93.10%,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1%,P=0.751,但三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较好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甚至优于西药对照组,尤其在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而且针刺2组疗效优于针刺1组,其处方可作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基础选穴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眠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安眠针",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1.82%,对照组有效率7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安眠针"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浮针+中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西药组给予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浮针+中药组给予浮针联合中药治疗。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失眠症状,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浮针+中药组显著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中药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评分最优(P0.05),西药组治疗后睡眠时间评分最优(P0.05),浮针+中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3组治疗后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中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西药组(P0.05)。浮针+中药组愈显率显著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单用中药、单用西药,均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临床症状,浮针联合中药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冲击波针灸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名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观察组36例、传统针刺对照组36例、西药对照组36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及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冲击波针灸观察组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冲击波针灸观察组为88.89%,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6.11%,西药对照组为77.78%;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对于睡眠不安、痰多等主症的改善,冲击波针灸观察组显著优于传统针刺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结论:冲击波针灸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系统抽样,按1:1:1:1匹配均分为西药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每组47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舒血管肠肽(VIP)和内皮素(ET)、RDQ积分、内镜检查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组治疗前5-H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5-HT、V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两比较,5-HT(西药组与针刺组、针刺组与中药组、针刺组与针药组)、VIP(西药组与针刺组、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与针药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胸骨后不适、食物反流、反酸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4组内镜检查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检查积分进行两两组间比较,西药组和针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西药治疗、单纯针刺治疗、单纯中药治疗和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对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中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中应用酸枣仁汤合左归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阳春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25例,将酸枣仁汤合左归丸治疗收入中药组,将安定及谷维素治疗收入西药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临床有效合计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其伴随症状评分情况。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乏力、心烦、潮热、盗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PSQI量表评分、乏力、心烦、潮热、盗汗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更低于西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酸枣仁汤合左归丸治疗应用在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中可改善伴随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治疗失眠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木针组和药物组,每组60例.木针组采用木针点按足底反射区治疗,取小脑反射区、甲状腺下叶反射区、大脑反射区等;药物组口服阿普唑仑.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结果:木针组总有效率为100.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针治疗失眠与药物治疗效果相近,是治疗失眠症的一项较好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针灸组及西药组,每组30例。针推组给予"标本配穴"温针灸结合头背部推拿干预治疗,针灸组给予单纯"标本配穴"温针灸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比较3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4周针推组和针灸组两组睡眠情况无明显反复(P0.05),西药组则明显反复(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针推组和针灸组各血流变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针推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针灸组(P0.05),而西药组各血流变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3针推组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龙 《陕西中医》2015,(1):89-91
目的:评价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治疗组31例,传统针刺对照组31例,中药对照组31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及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冲击波针灸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冲击波针灸治疗组为90.32%,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7.10%,中药对照组为80.65%。结论: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潜阳丹加味治疗老年阳虚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失眠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每组23例。西药组患者睡前予艾司唑仑片口服,1 mg/次,1次/d。针刺组予针刺治疗。针药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予潜阳丹加味口服。3组均治疗30 d。观察3组治疗30 d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并评定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3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针药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P均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西药组PSQI评分升高明显,针刺组PSQI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PSQI评分低于其余2组(P均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针刺组及针药组治疗30 d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针药组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均0.05)。3组治疗30 d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73.9%(17/23),西药组为43.5%(10/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潜阳丹加味可以改善老年阳虚失眠患者的中医症状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