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1]。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4个亚型,其中腹泻型最为常见[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水湿不行、日久失治等致脾运化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奥替溴铵与双歧四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邻苯二甲醛荧光光度法测量治疗前后静脉血中5-羟色胺(5-HT)的变化,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实施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方面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1);血浆中5-HT含量明显下降,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天麻素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增强疗效,减轻IBS-D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三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ng FX  Zhang RH 《中国针灸》2011,31(2):153-154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根据临床特点可分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由于该病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采用三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铺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32例)、单纯针刺组(31例).铺灸组采用腹部中脘到关元与背部肝俞到大肠俞为铺灸部位;针刺组穴取:天枢、气海、脾俞、胃俞、大肠俞、上巨虚、中脘、关元、肝俞,行平补平泻手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铺灸与单纯针刺对D - IBS患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两组比较P>0.05,从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和安全无创伤方面观察,铺灸组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铺灸能更加有效安全的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严格将60例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3.3%。结论:热敏灸在改善大便次数、食欲不振、舌苔及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电针,且本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疗程短,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隔日1次。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9.65%。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连理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用加味连理汤治疗,对照组24例用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对照组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连理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回顾总结了诸医学理论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指出凡该病关键为肝脾不调。且根据肝气之亢与郁、脾气之虚与实,肝脾为病主从有别,可细分为:肝旺乘脾、肝郁脾滞、土虚木贼;在治疗上可分别采用泻肝实脾、疏肝理脾及扶土抑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鑫  唐梅丽  吴皓萌  郑欢  黄绍刚  张岳  刘波 《新中医》2022,54(8):184-187
目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其中观察组剔除2例,最终纳入10例。对照组给予肠激灵方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耳迷走神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IBS-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境恶劣、行为障碍、健康担忧、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对照组心境恶劣、自体意象、健康担忧、关系拓展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述IBS-QOL各项细则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HAMA评...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系指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本病分为腹泻型(D-IBS)、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未分型,其中以D-IBS最为常见[1],症状常反复发生,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运用热敏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其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与疾病本身相互作用,恶性循环。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IBS-D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IBS-D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关系密切的身心疾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参与IBS-D的发病,IBS-D的胃肠道症状也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情绪的异常,但目前IBS-D与情绪相关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及外治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辨证分型标准尚未统一,存在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疗效评价患者主观性影响较大等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对近年的文献学习,对中医药干预的伴焦虑抑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等。腹泻型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腹痛腹泻,另外还往往伴有身体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疾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不良反应大,易反复。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确切优势。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安德明主任认为,该病以脾胃气虚为根本病机,在治法上应以健脾为主,佐以运脾化湿、温补脾肾、调和肝脾等法。同时老师非常重视肝主疏泄对脾胃系疾病的作用,肝疏泄调达,则脾升胃降,水谷得以消化吸收;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失调,故在治疗本病时常配合调肝之品。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安德明主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14.
铺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长期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频次改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可分为4个亚型,其中临床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迄今为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基本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一直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60例IBS-D患者和60例健康者,通过灸感探查法查找出热敏腧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探讨热敏腧穴与IBS-D的相关性。结果:(1)IBS-D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8.33%;(2)IBS-D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天枢、命门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大肠俞、足三里、关元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IBS-D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其相关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热敏灸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目前最常见的功能型胃肠道疾病之一,普通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5%~22%,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太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亦不十分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3例IBS患  相似文献   

17.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但理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其中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西医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且尚无确切有效疗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凭借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在IBS-D临床治疗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病"范畴,朱生樑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整体与局部关系体现的代表性疾病之一,其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属本虚标实,治疗上需治标与治本兼顾,治标即止泻,治本包括祛湿健脾、疏肝补肾,同时重视情志调摄。  相似文献   

1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日益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研究表明,IBS-D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在辨证治疗方法、病因病机、证候规律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结合近几年研究,概述中医药治疗IBS-D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蒺藜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该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目前还主要限于经验性的对症处理.笔者1999年7月~2002年7月,以蒺藜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