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后踝大块骨折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空心钉组和微型钢板组,每组各41例患者。空心钉组行空心钉固定术,微型钢板组行微型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期活动时间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卡氏评分(KPS)及踝关节活动度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空心钉组改善率为70.7%(29/41),低于微型钢板组的90.2%(37/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OFAS评分、KPS评分、背伸及跖屈测量水平均升高,内翻、外翻测量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型钢板组AOFAS评分、KPS评分、背伸及跖屈测量水平均高于空心钉组,内翻、外翻测量水平均低于空心钉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早期活动时间上均高于微型钢板组(P<0.05)。空心钉组与微型钢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0%(9/41)和4.9%(2/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钉内固定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更显著,可加快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甘肃省天水市四零七医院脊柱关节科治疗的66例后踝骨折患者。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21~63岁,平均39.6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钢板内固定33例(钢板组)和螺钉内固定33例(螺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患者获得随访:钢板组(24.7±11.3)个月,螺钉组(23.8±10.3)个月(t=0.338,P=0.736);手术时间:钢板组(77.8±13.9)min,螺钉组(67.8±14.6) min(t=2.850,P=0.006);术后住院时间:钢板组(6.6±1.7) d,螺钉组(6.4±1.8) d(t=0.464,P=0.644);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钢板组(9.2±2.1)周,螺钉组(10.8±2.2)周(t=3.022,P=0.004);骨折愈合时间:钢板组(11.6±2.7)周,螺钉组(12.5±2.9)周(t=1.304,P=0.197)。术后6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89.5±6.5)分,螺钉组(82.3±6.4)分(t=5.731,P<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91.4±6.3)分,螺钉组(91.3±6.7)分(t=0.0623,P=0.950);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19.4±3.5)°、(38.6±5.7)°、(19.8±3.7)°、(24.7±4.4)°,螺钉组(17.2±4.6)°、(35.2±4.8)°、(17.2±3.2)°、(22.1±5.3)°;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20.3±4.3)°、(40.3±5.5)°、(21.2±3.5)°、(26.2±4.2)°,螺钉组(19.8±4.3)°、(41.3±5.5)°、(20.8±3.5)°、(26.8±4.2)°。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踝骨折,采用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采用钢板固定,患者可早期完全负重活动,早期(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更优,而螺钉固定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对后踝关节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9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和螺钉组,每组47例。微型钢板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51. 3±11. 2)岁;螺钉组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50. 0±11. 3)岁。两组致伤原因均为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和运动损伤。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效果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1. 7±14. 3) min、术中出血量(56. 1±15. 2) mL均多于螺钉组[(73. 8±12. 1) min、(48. 1±12. 6) mL],住院时间(12. 5±3. 1) d、骨折愈合时间(32. 4±5. 9) d均少于螺钉组[(14. 9±3. 9) d、(37. 6±6. 1) d](P 0. 05);微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 38%,低于螺钉组的21. 28%(P 0. 05),微型钢板组手术优良率为87. 23%,高于螺钉组的66. 96%(P 0. 05)。微型钢板组患者的踝关节Kofoed功能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和总分均高于螺钉组(P 0. 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均可用于后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但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安全性更好,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手术效果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EIN)对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拟定的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91例腓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观察组(48例,EIN)。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率及AOFAS评分。结果观察组腓骨干骨折愈合率、术后半年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干骨折患者应用EIN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AOFAS评分。  相似文献   

5.
孔靖 《创伤外科杂志》2019,21(3):230-230,234
后踝大块骨折主要是指骨折超过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临床针对该类骨折多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而采取何种内固定材料尚未达成共识[1],本研究旨在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为此,针对70例后踝大块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老年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骨一科收治115例老年肱骨髁上粉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钢板内固定组(58例)和克氏针内固定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肘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评分以及骨折愈合优良率等指标,评价双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老年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双钢板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101.22±12.31)mL,手术时间为(88.91±18.09)min高于克氏针组(96.96±11.42)mL和(80.09±19.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7.01±1.31)周短于克氏针组(9.90±1.09)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双钢板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优于克氏针组,肘关节功能评价高于克氏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克氏针组,中度和剧烈疼痛患者少于克氏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1.38%(53/58),高于克氏针组82.46%(4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髁上粉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患者恢复较快,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功能带锁髓内钉(TINMI)、双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治疗的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80例,根据采用内固定的不同分为TINMI组、钢板组,TINMI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5.7±7.9)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8例,高空坠落伤12例,其他伤5例。钢板组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3±8.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高空坠落伤15例,其他伤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部分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NMI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钢板组(P0.05),TINMI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2.9%,钢板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NMI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4.3%,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为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NMI与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手术操作复杂程度类似,但TINMI具有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骨折愈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3-10治疗的56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采用跟骨牵引或支具、石膏外固定后,二期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7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B组29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4.9±0.6)个月,B组(5.2±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1.5%)与B组(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共发生并发症5例(18.5%),B组7例(2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感染发生率比较,A组(14.8%)高于B组(0)(P<0.05)。结论 在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且疗效相当,但对伴有重度软组织伤者,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感染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为(86.55±9.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72.55±8.43)分(t=7.016,P<0.001);治疗组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为优者29例、良者9例、可者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为优者19例、良者10例、可者11例(Z=-2.632,P=0.008)。其间,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5%(χ2=12.467,P<0.001)。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可明显促进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新型双钢板与传统内固定钢板治疗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外踝骨折60例患者,其中35例以新型双钢板固定(新型组),25例以传统内固定钢板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致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以及围手术期评价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12个月用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踝关节功能及术后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致伤原因、损伤类型、是否有骨质疏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手术切口长度为(7.91±1.40)cm,手术时间为(101.94±43.06)min,术中出血量为(49.14±27.0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86±5.10)d。术后1、3、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77.63±8.37)分、(83.80±5.71)分和(88.14±5.60)分,术后优良率1、3、12个月分别为:97.14%、88.57%、88.57%。传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8.04±1.79)cm,手术时间为(84.12±20.88)min,术中出血量为(35.20±19.18)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84±7.19)d。术后1、3、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68.36±7.41)分、(78.56±8.73)分和(83.64±8.27)分,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8%、80%、76%。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III、IV度外踝骨折,采用该新型双钢板,相对传统内固定钢板,固定更加牢固,同时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4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分别采用内固定术(观察组,45例)与外固定术(对照组,45例)治疗的9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F-36量表评分、感染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02±2.1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21±1.25) d、术后1个月的SF-36量表评分为(89.24±6.24)分,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14±5. 21)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 62±2.51) d、术后1个月的SF-36量表评分为(71.21±9. 25)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SF-36量表评分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感染者4例、感染率为8.89%,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24. 44%,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先天性髋脱位髂骨截骨术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方法取成年男性全骨盆标本(带股骨上端)10俱,将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Salter髂骨截骨后,A组用传统克氏针固定,B组用T形小钢板固定。本实验采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将传动杆与第5腰椎相连接,垂直连续加压。记录下植骨处垂直位移变化,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先天性髋脱位Salter髂骨截骨术固定方法中采用T形小钢板固定稳定性高于采用传统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髌骨张力带内固定术、钢丝“8”字固定+四周环抱术、部分切除术及改良式部分髌骨切除术治疗老年移位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59例老年移位性髌骨骨折,其中24例髌骨中部横断骨折,采用张力带内固定术:16例髌骨粉碎骨折采用钢丝“8”字固定+四周环抱,5例髌骨下极骨折采用髌骨部分切除术;11例髌骨下极骨折和3例上极骨折采用改良式部分髌骨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2-6年,按陆裕朴评定标准,张力带内固定术组:优18例,良3例,可3例;钢丝“8”字固定+四周环抱术组:优12例,良1例,可3例;部分切除术组:可3例,差2例;改良式部分髌骨切除术组:优13例,良1例。结论张力带内固定术与钢丝“8”字固定+四周环抱术是治疗老年移位性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治疗关键是解剖复位、稳妥固定及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外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SchatzkerⅣ型41例,Ⅴ型25例,Ⅵ型26例),男性61例,女性31例;年龄31~77岁,平均54.2岁。所有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Ⅰ型38例,Ⅱ型26例,Ⅲ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内固定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关节炎发生率,并对伤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微动移位分别为(183.09±26.47)min、(304.75±51.47)mL、(0.57±0.11)周、(0.14±0.03)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47±34.23)min、(361.37±56.83)mL、(0.74±0.15)周、(0.31±0.07)mm;观察组术后膝关节评定优良率以及术后愈合率分别为97.83%(45/46)和93.48%(43/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38/46)和78.26%(36/46),而术后关节炎发生率观察组2.17%(1/46)低于对照组13.04%(6/4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愈合程度高、关节炎发生率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第五掌骨远端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4月—2015年4月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17~50岁,平均27.4岁;致伤原因:拳击伤30例,摔伤4例,道路交通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h~6d。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采取髓内针固定14例(A组),第四、五掌骨改良克氏针外固定架固定12例(B组),钢板螺钉内固定14例(C组),比较3组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个月第五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A组在手术时间[(36±4)min]、骨折愈合时间[(11±2)周]、掌指关节功能[(86.2±4.4)°]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优于B组[(34±6)min,(12±2)周,(83.8±3.5)°]及C组[(43±3)min,(14±3)周,(80.1±4.8)°]。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远端骨折,可以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34例常规外固定病例(常规组)及31例行肋骨内固定术病例(内固定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情况,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合并肺挫伤和胸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SaO2恢复时间和肺部感染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6.5%(9/34),内固定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 (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内固定术优于常规外固定法.  相似文献   

17.
于炳昌 《武警医学》1994,5(4):197-199
 对46例后牙冠部纵折并穿透髓室底之冠根折患者,采用患牙栓结、锁钉固位后行全冠修复治疗.结果:38例获得成功,占83%;失败8例,占17%.认为本法是治疗后牙纵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颖 《西南军医》2012,14(3):417-419
目的分析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颌骨骨折患者,按上、下颌骨折和具体的骨折部位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颌间固定技术治疗即颌间固定组,另一组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记录上、下颌骨折患者治疗所需的固定周数、有无口臭和咬合错乱。并对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的治疗的接骨材料进行调查,了解不同接骨材料医生和患者的评价。结果上、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固定治疗和坚固内固定治疗均可治愈,但坚固内固定技术所需固定的平均周数,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口臭的例数,咬合错乱的例数均低于颌间固定。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可以更高效,人性化的治疗颌骨骨折,但医生应注意适应症和接骨板材料的选择,及在术中正确安放的接骨板位置。坚固内固定可作为颌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骶骨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前环钢板内固定和后环骶骨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orne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3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闭合复位骶骨钉内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术后疗效满意。结论掌握C臂引导下骶骨置钉技巧,应用骶骨钉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单,适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眶颧骨折的修复时机和方法.方法 本组43例患者,其中41例在受伤早期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根据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和相应的固定点.结果 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 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眶颧骨折应在伤后早期复位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