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肠道菌群变化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为口服四联给药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活血方,通过比较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测及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治疗组提高患者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降低大肠杆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大体分级、部分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个分级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阴活血方能调控胃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黏膜病理变化,有益于胃癌前病变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SCV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70.05)。结论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CSA疗效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肝养血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调肝养血针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FS-CS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7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及FS-CS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养血针法治疗CSA疗效确切,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西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S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颈椎牵引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ESCV)评估两组患者的眩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0 d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ESCV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SA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茵陈四苓散加减调节慢性乙肝患者肠道功能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96例,根据纳入顺序,按照单双号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茵陈四苓散加减,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和比较治疗前(T0)、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T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和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水平、肠道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道菌群状况(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两组患者T1时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DAO、D-乳酸水平均较T0时下降(P0.05);T1时,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和DAO、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均较T0升高,大肠杆菌数量有所下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1时,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四苓散加减可以调节慢性乙肝患者肠道功能,重塑肠道菌群,有助于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从而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功能,对抗乙肝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6.
通秘合剂治疗老年便秘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秘合剂治疗老年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老年便秘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通秘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排便顺畅、粪便性状、便后汗出气喘、腹胀腹痛评分及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5%,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后,2组排便顺畅、粪便性状、便后汗出气喘及腹胀腹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及B/E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及B/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秘合剂治疗老年便秘气阴两虚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肠道内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NLRP-6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制剂经肠镜喷洒于右半结肠单次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及作用机理。方法:将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治疗组口服柴芍六君颗粒配合经肠镜下植入益生菌,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颗粒剂,疗程为12周,观察肠镜下Baron评分、肠道菌群变化及NLRP-6表达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7.8%,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肠镜下Baron评分积分值分别为(5.30±1.46)、(5.15±1.51),治疗12周后为(3.35±1.37)、(3.7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肠杆菌、肠球菌较治疗前减少,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多,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LRP-6基因及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表达数均降低,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柴芍六君颗粒配合经肠镜下植入益生菌可增加优势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减少致病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调节NLRP-6基因表达,从而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8.
李胜吾  秦雪飞  王一 《四川中医》2020,38(7):186-188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配合电针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郑氏手法配合电针治疗1周3次,一共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配合电针治疗,时间频次同观察组,分别在治疗前、2周后对两组进行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以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VAS评分、ND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VAS评分、NDI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间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VAS评分、NDI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郑氏手法配合电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郑氏手法疗效优于常规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柔性筋骨调衡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柔性筋骨调衡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及ND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ND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结论柔性筋骨调衡术能有效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及改善患者NDI评分,其疗效与传统中医推拿手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松动术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关节活动度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NDI指数、颈椎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NDI指数、颈椎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VAS评分、NDI指数、颈椎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高于单一电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肾化瘀通络方对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用补肾化瘀通络方,治疗组联合采用补肾化瘀通络方+针刺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变化情况、影像学观察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动脉狭窄率)、疼痛评分(VA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68.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N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生理曲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增高更加明显(P0.05);且治疗组动脉狭窄率7.84%,低于对照组3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VAS及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及QOL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肾化瘀通络方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功能,降低动脉狭窄率,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筋骨康结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配合TDP治疗仪治疗的方式,治疗组采用筋骨康(生川乌、北细辛、乳香、没药、三七、血竭、鸡血藤)配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目测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分)、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有效率(97.50%)亦优于对照组(9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康结合吴氏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莪黄汤保留灌肠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83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后的肠道菌群(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血清二胺氧化酶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黄汤保留灌肠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调节其体内肠道菌群失衡,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并发症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颈深屈肌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颈深屈肌训练;对照组为针刺联合颈深屈肌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评定,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VAS与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内与组间VAS与N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颈深屈肌训练与针刺联合颈深屈肌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均有疗效,能减轻患者颈痛强度及改善颈椎功能,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颈深屈肌训练组优于针刺联合颈深屈肌训练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四针加郑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本科治疗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颈四针加郑氏手法,观察组)、颈四针组、郑氏手法组(后两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NDI评分变化。结果:3组患者与治疗前对比,VA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的NDI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颈四针组(76.67%)、郑氏手法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四针加郑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颈部疼痛感受,提高患者的颈椎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许静  郭健  张田 《新中医》2017,49(8):128-130
目的:观察应用穴位注射结合整脊疗法共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126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63例。治疗组应用整脊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整脊疗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Borden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30%,高于对照组77.78%;治愈率治疗组33.33%,高于对照组26.98%,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D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评分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颈椎曲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整脊疗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运用整脊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树梁  赵鹭 《新中医》2021,53(23):180-18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氏手法治疗,2 组疗程均为8 周。观察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变化,观察2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臂丛牵拉试验结果、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93.00%,高于对照组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2 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生活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述3 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不同时间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 周、治疗4 周、治疗8 周VAS 评分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2 组臂丛牵拉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ND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臂丛牵拉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缓解疼痛感,减轻颈椎功能障碍,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理筋手法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理筋手法配合整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筋手法。分别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63.2%(24/38),高于对照组的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筋手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川芎清脑颗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疗效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CSA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退变程度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椎动脉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峰值(Vs)、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中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ESCV各项细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椎退变程度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内径、Vs均较治疗前增大(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5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予以中药乳痈方治疗,疗程为1周(7 d),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自身双侧乳房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乳腺局部皮色灼热、恶寒发热)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双侧乳房乳汁中各类致病菌、益生菌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1)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乳房肿块明显缩小(P0.05),乳房胀痛明显缓解(P0.05),乳汁欠畅明显改善(P0.05),乳房局部皮色灼热明显缓解(P0.05),恶寒发热明显好转(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侧乳汁中的致病菌明显减少(P0.05)。(3)治疗前,患侧乳汁中与健侧乳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葡萄球菌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各类菌群Ct值差值比较,葡萄球菌Ct值差值患侧增多更明显,即葡萄球菌数量患侧减少更明显(P0.05),双歧杆菌Ct值差值患侧减少更明显,即双歧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链球菌感染患者本研究仅发现1例,其患侧乳汁中的链球菌数量存在减少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存在增多趋势。(6)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双歧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双歧杆菌Ct值差值比较,患侧减少更明显,即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菌群(减少致病菌、增加益生菌)而起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