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评价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抽取,均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运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急诊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期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抢救成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的SDS、SAS评分均未展现出明显差异(P>0.05),但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SDS、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施以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护理而言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缩减抢救时间、急诊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恢复用时,优化病人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以及住院期间复发率,使病人能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为疾病的整体治疗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张苗  郭瑞 《贵州医药》2022,(5):836-837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组,其中42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48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症状发作到急诊室、预检分诊、心电图检查、进出急诊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门球治疗和再灌注等方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MI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其急救操作各项流程的时间,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及抢救时间分别为(1.0±0.6)min、(4.5±1.1)min、(42.5±4.6)min,对照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及抢救时间分别为(3.2±1.0)min、(8.2±2.1)min、(67.4±7.2)min,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抢救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传统急诊护理流程),对比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抢救和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抢救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抢救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流程优化组(70例),分别给予急诊护理常规和改良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及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5.75±8.30)min,(12.47±3.41)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9.84±6.53)min,(9.94±2.76)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优化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抢救时间,降低复发和二次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43例作研究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抽取43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就2组患者救治效果与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是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 <0.05);②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再度复发率是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肯定,且可改善其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干预而取得的抢救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这2年期间入院抢救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选择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抢救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情况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之后,可以有效地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在抢救患者的过程当中,明显地缩短了抢救的时间,为抢救的成功获得更多的时间,使得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因此这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优化抢救过程中的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取得的抢救效果。方法从2011~2012年这两年间入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各抽取100例患者。2011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我院在2012年优化了急诊的护理流程,所以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急诊护理程序,而观察组则采用的是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比对照组要短,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要比对照组的低(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抢救时间缩短,使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06-10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与救护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急诊以及救护。实验组实施综合性急诊救护,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对患者预后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依次为13.33%、16.67%,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上需要尽早初诊以及诊断,并尽早进行针对性处理,在予以治疗的同时落实综合性护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心率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256例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每日应用比索洛尔片,不需调整剂量就达目标心率(55~65次/min)者为A组,未达目标心率者再随机分组于入院后第1天(B组)、第3天(C组)、第7天(D组),调整比索洛尔用量至目标心率。观察其住院期间及1个月内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心梗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入院后心率早期(3 d内)控制达标(55~65次/min)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19-121
目的观察研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急诊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通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急救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其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的总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有效率(98.2%)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度(98.2%)较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59-162
目的对比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我院急诊科收治抢救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我院急诊科收治抢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至接诊到收入住院各急诊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优化护理程序以后,在急救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48例患者显效,22例患者好转,有效率82.35%,对照组有19例患者显效,有28例患者好转,有效率60.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81例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满意率95.29%,对照组有63例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满意率80.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对急救流程进行必要的优化,可以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有效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IP组和无IP的对照组。结果IP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Ko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大,维护梗死后心功能,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1例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35例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观察所有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心率震荡初始值(TO)和斜率(TS)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不同程度的窦性心律震荡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TO值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TS值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LVEDD和 LVEF值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O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LVEDD呈正相关(P<0.01);TS与LVEF呈正相关(P<0.01),与LVEDD呈负相关(P<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呈正相关,窦性心律震荡程度越高[TO值越小和(或)TS值越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AMI复发次数、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更低(P 0.05);研究组介入治疗后AMI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缩短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消除负性情绪,降低AMI复发率,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接受我院治疗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65名我院健康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与对照组的hs-CRP和NT-proBNF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的hs-CRP和NT-proBNF指数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病况严重程度,两项指数会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hs-CRP高于对照组[(13.0±5.8)mg/L与(3.1±1.2)mg/L],NTproBNF高于对照组[(590±202)pg/mL与(58±2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愈患者hs-CRP低于治疗前[(4.4±1.6)mg/L与(13.0±5.8)mg/L],NT-proBNF低于对照组[(65±21)pg/mL与(590±20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者hs-CRP和NT-proBNP均高于治愈患者[(14.8±10.7)mg/L与(4.4±1.6)mg/L],[(988±308)pg/mL与(65±21)p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NT-proBNP检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的病况和预后,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达到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