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医学里的乳腺炎,我们俗称之为“奶疖”、“奶疮”,而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痈为脓疮之意。乳痈在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较为多见,尤其是第一次生产的妇女。中医里将乳痈分为几类,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乳痈大的,称为“乳发”。  相似文献   

2.
胡献国 《气功》2013,(12):1116-1117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若在妊娠期发病者,称为“内吹乳痈”,哺乳期发病者称“外吹乳痈”,发病率约占产妇的1%以上,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有四点:一是妊娠期妇女乳房不洁,导致细菌侵入;  相似文献   

3.
急性乳腺炎系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属中医学“乳痈”范畴。中医把怀孕期间乳痈称为“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既非孕期,又不是产后,所患乳痈称为“非哺乳期乳痈”。本文将临床最常见的“外吹乳痈”的辨证施护方法及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外吹乳痈15例刘晋钊(四川成都铁路中心医院610081)乳痈指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急性乳腺炎。中医分为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是指妊娠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其临床特点表现为乳房呈局部性或较弥漫...  相似文献   

5.
急性乳腺炎中医学称之为“乳痈”,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于产后3~4周。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引起局部化脓、溃破及高热。笔者采用手法结合自制吸乳器配合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谈乳痈的中医护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刘兰英,董庆梅,刘天骥主题词乳腺炎/护理,中医护理学乳痈系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中医把怀孕期间有乳痈称为“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既非孕期,又不是...  相似文献   

7.
<正>乳痈(西医学称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细菌入侵乳房后,乳腺结缔组织和导管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哺乳期、妊娠期、非哺乳期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女性,发生在哺乳期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1]。本病临床以乳房结块,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常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伴发热。本病的发生与乳头畸形、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陈红风教授师从陆德铭先生,为海派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潜心研究乳房疾病30余  相似文献   

8.
尹兴玲  刘攀 《中国针灸》2020,(3):325-326
外吹乳痈,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1],多发生于产后哺乳2~4周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研究[2]显示高达33%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近两年来外吹乳痈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停止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临床亟待确立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毫火针赞刺法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患者60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和肿块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乳腺炎是因乳头裂伤或乳汁潴留由细菌侵入继发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之为“乳痈”,临床可分为“内吹”和“外吹”两种,发于妊娠期者称为“内吹”,发于产后者称为“外吹”,此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最多。笔者自拟“乳痈汤”治疗本病,屡见奇效,现报道如下。方药组成:蒲公英30克紫地丁30克忍冬藤30克鹿角霜20克王不留行20克柴胡  相似文献   

10.
外吹乳痈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内乳房局部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叫"急性乳腺炎".在临床上也以此类乳痈为最多.自2001年以来,应用推拿治疗乳痈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初产妇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2%~4%,比经产妇乳腺炎多1倍。多因乳汁淤积伴发细菌  相似文献   

12.
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哺乳期多见,现代医学称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我科于2007年8月-2009年6月,通过针刺肩井穴,配合辨症施护治疗乳痈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外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1],中医称为"乳痈"。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且易发生于产后3~4周。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易化脓或结块,甚至需手术治疗,严重影响哺乳。临床以乳房结块,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我院2010年3月~2011年7月采用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78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发生在非妊娠期、非哺乳期的一系列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而单纯地运用中医或者西医治疗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中西结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成为现代治疗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将近几年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和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乳痈可以分为内吹乳痈及外吹乳痈,妊娠期乳痈为内吹乳痈,哺乳期乳痈为外吹乳痈[1-3]。外吹乳痈变化较快,多以局部的红肿热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治疗常以清热解毒为主,然而不可忽视产后多瘀、多虚、多寒的特性[4],陈鹏教授总结出在乳腺炎初起即乳痈郁滞期即以中药轻清郁热,截断病程,又不伤正。  相似文献   

16.
急性乳腺炎是指急性化脓性炎症,属于中医的乳痈范畴,又可称为“乳疖”或“妒乳”,本病多发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笔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专科利用腕踝针为主治疗本病50例,疗程短,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郁滞性乳腺炎常见病因病机辨证分析,认为郁滞性乳腺炎为乳痈初起病变,一般称为乳汁瘀滞证,属中医妒乳症治疗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按之则痛,结聚成形,沿乳络分布,边界欠清,乳汁不出。因本病既可发生于哺乳期,又可发生于回乳期,虽皆为乳痈之变证,但其治疗转归迥异,其辨证施护原则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自拟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乳腺炎举隅刘桂,曲生呼铁局中心医院(010010)呼郊八拜乡卫生院(010071)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中医根据怀孕期及哺乳期分“内吹”,“外吹”,临床以产后外吹乳痈多见。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谈一谈治疗体会。例1...  相似文献   

19.
乳痈有外吹乳痈(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妊娠期乳腺炎)和一般乳痈(乳部脓肿)三种。近十余年,笔者以针灸、拔罐为主,辅以中药、红外线和激光治疗外吹乳痈Zto例,疗效显著,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Zop例患者均系哺乳期妇女,年龄对一35a,病程3d-6m,其中150例病程较长;单侧发病lbo例,双侧发病4D例;其中120例经消炎药治疗无效而转诊,批例经手术后未愈亦转来治疗,扣例为初诊。2治疗方法治则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止痛化瘀结。治法针灸、拔罐,同时对患部红外线照射,酌情配合中药或激光。10次为…  相似文献   

20.
急性乳腺炎,祖国医学称为“乳痈”。常因乳头皲裂、畸形,内陷或挤压乳房致乳汁郁积而诱发。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发病率较高。几年来,笔者以中药为主清热通乳治疗急性乳腺炎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