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8,(2):313-314
目的:评价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联用对患者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37例资料,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10%高于对照组为86.76%(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35%稍低于对照组为5.88%,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联用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肌钙蛋白-I(cTn-I)、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素(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Tn-I、PCT及ESR水平检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cTn-I、PCT、ESR水平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联用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替唑钠,有效改善了cTn-I、PCT、ESR水平,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6):1194-1195
目的:评价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联用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每组30例);单用组患者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单用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血沉(ESR)、血清降钙素(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单用组(P<0.05);治疗后联用组患者的ESR、PCT及hs-CRP等指标测得值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联用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明显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周沫 《抗感染药学》2019,16(9):1634-1636
目的:评价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联用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0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cTnⅠ)及炎症因子即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TnⅠ、PCT和ESR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cTnⅠ、PCT和ESR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TnⅠ、PCT和ESR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联用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cTnⅠ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孢替唑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左卡尼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  相似文献   

6.
冯洪亮 《抗感染药学》2019,16(8):1406-1409
目的:评价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注射液联用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各指标如血沉(ESR)、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2周后ESR、PCT、hs-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33%)稍低于对照组(12.50%),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替唑钠与炎琥宁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替唑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症状轻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应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等,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利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注射治疗,而治疗组的30例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实施静脉滴注。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3.33%;同时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沉都下降,但是治疗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在治疗患者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上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应用头孢替唑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急性扁桃体炎患者8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替唑钠;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头孢替唑钠。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主要症状、体征等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8%和72.5%,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体温、平均咽痛好转时间,平均止咳时间,咽及扁桃体充血好转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并头孢替唑钠治疗急性扁桃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9,(4):709-712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与头孢替唑钠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Ⅰ)与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n=30)和对照组患者(n=30);对照组患者予以炎琥宁与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cTnⅠ、PCT、CRP、ESR、IL-6水平值及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体温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TnI、ESR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F=5.26和5.82,P<0.05),PCT、CRP、IL-6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F=4.32,5.13和7.16,P<0.05);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体温值均低于对照组(F=9.21,4.85和5.3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2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左卡尼汀与抗菌药物联用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和cTnⅠ、ESR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12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PIE)所致瓣膜损害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2例PIE患者中主动脉瓣受损者6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受损者2例,三尖瓣受损者2例,主动脉瓣受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12例俱于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病灶清除术 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结果 术后死亡1例,随访10例,随访时间3~32月,平均23.1月,心功能情况良好。结论 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PIE瓣膜损害的有效方法,只要手术方法正确,抗生素应用合理,则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含量.头孢唑啉钠浓度为10~30μg/mL时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0289C-00074;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2%.  相似文献   

13.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感染治疗,在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第13天后出现体温正常后再发热,血培养、超声及CT检查未见感染未控制或新发感染依据,停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药物热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6 h内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数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 h,配伍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数、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6 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15.
虽然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少见,却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的、灾难性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当今PVE主要致病菌。目前PVE诊断仍困难,治疗策略难以抉择。在某些患者,长期抗生素治疗有效,需静脉应用最大耐受剂量抗生素至少4~6周,继之口服。新批准的抗生素如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丁-达福普汀抗菌谱广,作用迅速,对有生物被膜的微生物也有抗菌活性。有并发症的PVE常需手术干预,住院病死率高。内科及外科治疗虽然可使PVE预后改善,但PVE结局仍恶劣。人们期待前瞻性研究为依据的指南或共识问世以指导PVE的理想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方焱  陈象青  张善堂 《中国药师》2009,12(5):601-60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黄连中黄芩苷和头孢唑林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双黄连与头孢唑啉钠配伍的稳定性及贮存期。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25:75:0.01);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75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经典恒温法、留样观察法考察配伍液的含量、pH及外观等变化。结果:黄芩苷线性范围为20.4~102.0mg·L^-1,r=0.9982(n=5);头孢唑林线性范围为50.4~252.0mg·L^-1,r=0.9997(n=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n=5)。恒温加速实验时,配伍液中黄芩苷较稳定,头孢唑林钠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20℃t0.9为13.8d,t1/2为90.5d。室温留样观察4h,配伍前后药物残存率〉95%,pH、外观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该法适合于同时测定双黄连和头孢唑林钠的浓度,双黄连和头孢唑林钠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五水头孢唑林钠在6种溶媒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配置使用头孢唑林钠提供依据。方法 将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果糖注射液,在25、40℃下观察溶液6 h 内的外观,测定pH 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在溶媒中的质量分数。结果 25℃和40℃下6 h内头孢唑林钠在6种溶媒中的质量分数均大于95%,配制液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在40℃下6 h后头孢唑林钠质量分数小于90%,并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配制液pH值也有所下降。结论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40、25℃下6 h内是稳定的。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加入上述溶媒后应在6 h内输注完毕,高温环境下应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8.
周懿 《抗感染药学》2010,7(1):30-32
目的:考察五水头孢唑啉钠在氯化钠注射液中分别与3种注射液(地塞米松、消旋山莨菪碱、氯化钾)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五水头孢唑啉钠与3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质量浓度变化以及配伍液的pH值、外观变化。结果:五水头孢唑啉钠在25℃、37℃两种温度下与3种注射液配伍后的配伍液6h内外观、pH值及质量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五水头孢唑啉钠与3种注射液的配伍溶液基本稳定,6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薛晖  王明丽  许建平 《中国药房》2011,(12):1104-1106
目的:探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所出现的过敏性休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有关的文献,并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检索我院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以文献证据和临床证据进行评价及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得到与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及头孢唑林钠有关的文献共549篇,其中有53篇文献符合要求,为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报道。涉及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不良反应较少,而头孢唑林钠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过敏反应。查阅我院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共有19例,其中16例为皮疹瘙痒。结论:本病例出现过敏性休克与使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喜炎平与炎琥宁两种穿心莲内酯注射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病例随机分为喜炎平组、炎琥宁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三组患儿治疗前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同。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喜炎平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5mg/(kg·d),炎琥宁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10mg/(kg·d),1;L/d,疗程5~7d,观察三组患儿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哆音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喜炎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111/120),炎琥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89/1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8%(79/120),喜炎平与炎琥宁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迅速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优于炎琥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