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循环microRN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瘀轻重判别、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0例ACS患者按血瘀证计分标准分为ACS血瘀轻证组(31例)和血瘀重证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比较各组4种循环microRNA(miR-208a-3p、miR-222-3p、miR-16、miR-198)表达水平及患者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分层有无差异,并对microRNA表达水平、血瘀证计分与患者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瘀轻证组和血瘀重证组miR-208a-3p相对表达量上调,血瘀重证组miR-222-3p相对表达量下调、miR-198相对表达量上调(均P0.05);与血瘀轻证组比较,血瘀重证组miR-222-3p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血瘀轻证和重证组6个月全因死亡GRACE危险分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循环micro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无明显相关性;在院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6个月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r=0.31、0.33,P0.05)。结论 miR-208a-3p可作为ACS血瘀证与健康志愿者的判别,但不能用于判别血瘀轻重。miR-222-3p、miR-198可能在协助判别血瘀轻重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血瘀证计分越高,则GRACE预测积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单克隆抗体 SZ-2,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 GPIb 进行免疫荧光定量分析,并观察血瘀证及非血瘀证患者的血小板 GPIb 变化,同时测定血小板粘附性(PAdT)及血小板聚集性(PAgT)。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PIb 水平增高,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最明显(P<0.01),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 PAdT、PAgT 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P<0.05);血小板 GPIb、PAdT、PAgT 水平血瘀证组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及对照组(P<0.001),提示血小板 GPIb 异常增高是冠心病血瘀证发生的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介入术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5C临床试验中合并糖尿病介入术后ACS患者的亚组分析,共281例。其中对照组145例患者,治疗组136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悦胶囊2粒,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用药0.5年,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ACS再住院。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中,治疗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未发生非致死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因ACS再入院,对照组12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组6、9、12个月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9个月时心绞痛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6、9、12个月及对照组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皆明显降低(P0.05),治疗3、6、9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介入后糖尿病ACS患者,可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瘀证计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以探讨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0例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基础治疗+血脂康,治疗组(56例)予基础治疗+山楂消脂胶囊,2组均不用他汀类调脂药,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测定治疗前后Hs-CRP、MMP-2、MMP-9、痰浊证计分、血瘀证计分以及MACE发生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山楂消脂胶囊组的血瘀证、痰浊证计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楂消脂胶囊组可明显降低Hs-CRP、MMP-2、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楂消脂胶囊可通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痰浊血瘀状态,抗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外基质中的MMP-2、MMP-9水平的表达,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不同证型蛋白表达水平,为ACS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60例2015年7月—2016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ACS并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心病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气滞血瘀证组29例,气虚血瘀证组31例。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并记录血瘀证计分及冠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结果与气滞血瘀证组比较,气虚血瘀证组TM、ICAM-1水平升高(P=0.039,P=0.026);两组hs-CRP、Lp-PLA2水平、Gensini评分、血瘀证各项计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气滞血瘀及气虚血瘀证患者hs-CRP、TM、ICAM-1、Lp-PLA2水平及血瘀证总计分均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M、ICAM-1可考虑作为ACS患者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辨证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2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的血清浓度。结果:AMI及UA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MI组的血清TNF-α的平高于UA组(P<0.05)。结论:血清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对ACS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运重建围术期中医证型变化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5例ACS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血瘀阻证组(140例)、气阴两虚证组(42例)、心肾阴虚证组(13例)、痰阻心脉证组(10例)4组。于术后第1天、第3天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患者证型变化;分析不同证型患者住院期间与随访6个月预后的差异。结果 20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3支病变90例(43.9%),C型病变124例(60.5%)。痰阻心脉证组复杂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血运重建术后心血瘀阻证减少,痰阻心脉证明显增加。随访6个月时痰阻心脉证组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分别为30.0%、5.0%、4.8%、0%)。结论 ACS围术期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血运重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241例,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并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分类,使用多因子降维法(MDR)模型筛选出影响ACS预后的具有交互作用的中医证候要素,并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结果 241例ACS患者中血瘀证最为常见213例(88.4%),其次是气虚证、阴虚证、痰浊偏寒证、痰浊偏热证、阳虚证、气滞证;经GRACE危险分层,高危患者21例(8.7%),中低危患者220例(91.3%);应用MDR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2.480+1.969(血瘀+痰浊偏寒+阳虚),发生不良预后危险的比数比例为7.167(OR=7.167,95%CI:1.583,32.441)。结论 ACS患者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和气虚,出现阳虚+血瘀+痰浊偏寒证的ACS患者较不出现的患者6个月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可能性的百分比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ACS患者86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即刻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hs-CRP及NT-proBNP的检测,然后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住院期间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及AMI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AMI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较UA组高,AMI组、UA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较SA组高。与SA组比较,UA组及AMI组AMI、左心功能不全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与UA组比较,AMI组AMI、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增高;hs-CRP、NT-proBNP水平与ACS患者的严重程度及AMI、左心功能不全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的hs-CRP、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短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正相关;hs-CRP及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检验指标,并且可以作为ACS的病情预测及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时间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的变化及临床结局,阐明介入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动态转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纵向研究设计,共纳入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其中气虚血瘀者211例,气滞血瘀者22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应用Gensini评分对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以介入前、介入后3、6、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动态记录入选患者1年内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介入前比较,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12个月后Genisini评分降低(P<0.01);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均出现逐渐下降,以术后12个月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PCI治疗前后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两种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以气滞血瘀向气虚血瘀的转化形式为主,气虚血瘀证成为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候,术后6个月时这两种证候的转化最为频繁,且术后6、12个月时气虚血瘀患者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最为显著(术后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远期预后。方法入选泰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7年4月因AMI住院患者290例(完成随访的240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最长随访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 04个月,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合并症及预后情况等相关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比较不同类型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AM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血瘀气虚痰浊热蕴气滞阴虚水饮寒凝阳虚;瘀阻心脉证20例、痰瘀互结证19例、气虚血瘀证(或兼寒凝、痰饮证) 180例、气阴虚血瘀证(或兼痰饮) 14例、气阳虚血瘀证(或兼痰饮) 7例; AMI患者的平均生存期(35. 578±1. 141)个月,95%可信区间为(33. 342±37. 814)个月,最小生存率 60%;对不同类型的AM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发现STEMI组死亡31例,占24. 21%; NSTEMI组死亡29例,占25. 89%; 2组之间在远期生存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素中虚性证素以气虚为主,实性证素以血瘀、痰浊为主;气虚血瘀证在临床中最为常见; AMI患者发病年龄偏大,中远期(0~48个月)死亡率偏高,可达25. 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双抗)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治疗组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5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门诊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日75 mg口服)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50例。治疗组在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血瘀证评分,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例数及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增高(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减少(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抗西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双抗西药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04月全国11个省市40家三级西医、中医或中西医综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60例,按照是否使用芪参益气滴丸分为对照组(n=474)和观察组(n=486),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 5 g/次,3次/d。2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血瘀证计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主要,次要)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Kaplan-Meier生存函数估计显示,12月内观察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 0. 05)。血瘀证计分方面,与本组入组时比较,2组在治疗1、3、6及12个月,血瘀证计分皆明显降低(P 0. 05);在治疗6及12个月,观察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方面,与本组入组时比较,2组在治疗1、3、6及12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维度评分皆明显升高(P 0. 05);在治疗1、3、6及12个月,观察组的躯体受限程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在治疗1、3及12个月时,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在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的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未发生与本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减少12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提高12个月内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血瘀证计分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标记物为主要指标,评价清心解瘀方干预高炎症反应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查56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选择72例高炎症反应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区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清心解瘀方颗粒剂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加西药常规治疗,疗程为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hs-CRP和其他炎症因子白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原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心绞痛分级、中医主症及血瘀证计分等次要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最终6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试验组34例,对照组35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血瘀证计分、心绞痛分级、胸闷、胸痛、乏力症状计分及hs-CRP、IL-6、sCD40L、MMP-9、sVCAM-1、MCP-1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血瘀证计分、心绞痛分级、胸闷、胸痛症状计分及hsCRP、IL-6、sVCAM-1、MCP-1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血瘀证计分、心绞痛分级、胸闷、胸痛、乏力症状计分及hs-CRP、IL-6、sCD40L、MMP-9降低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心解瘀方治疗6个月,不仅能改善心绞痛程度、血瘀证计分及胸痛、胸闷、乏力临床症状,还可进一步降低高炎症反应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IL-6、MMP-9,s CD40L炎症因子水平,提示清心解瘀方有较好的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取6例2015年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或门诊UA血瘀证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UA非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重亚硫酸盐处理检测两组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血瘀证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结果: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118 bp至-826 bp序列中7个位点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47 1 bp至-1 184 bp序列4个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之间的差异尚不明显。结论:UA血瘀证患者IL-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一定程度反映了UA血瘀证本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143例AMI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治疗后6个月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或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AMI患者PCI后的安全性相仿,但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对AMI患者PCI后的左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阳虚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阳虚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为常规口服西药组,实验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应用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BNP降低,血粘度值、血浆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水平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 0. 05),血清CRP、BNP较低,血粘度值、血浆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水平水平较低,LVEF、SV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阳虚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血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24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丹参滴丸口服,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口服,均每次0.4 g,每日3次,连续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纳入统计108例,对照组纳入统计104例。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血清s VCAM-1及s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血清s VCAM-1及s ICAM-1水平治疗后均较对照降低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可有效的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计分及血清s ICAM-1、s 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瘦素(L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LP及CRP浓度,分析LP、CRP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LP与CRP的相关性。结果AMI组、UA组患者血浆LP、CR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组患者血浆LP与CRP浓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AMI组血浆LP、CRP浓度比U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浆LP及CRP浓度与ACS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且LP与CRP浓度呈正相关。说明LP与CRP共同参与组织炎症反应,是ACS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脉造影所示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33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活血中药芎芍胶囊治疗)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6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各进行1次血瘀证计分评价,术后6个月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对血瘀证及其兼证与术前冠脉造影所见病变类型及复杂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冠脉造影随访再狭窄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冠脉造影资料完整患者334例,308例(91.9%)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147例进行了冠脉造影随访。血瘀证计分与术前冠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最重狭窄程度和病变计分均明显相关(P〈0.01),且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增加,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狭窄及复杂程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加。在兼症中,阳虚辨证与病变复杂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痰浊辨证与病变钙化与否有一定相关性。治疗前后血瘀证计分差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血瘀证计分总分与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冠脉造影所示再狭窄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种兼证有无及各兼证之间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阳虚者病变较重;血瘀程度轻重是再狭窄发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合并兼证类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