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 -Meye运动功能(FM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NIHS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具备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本院中医科收治的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FMA、Barht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9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Barht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评分均显著下降,FMA评分、Barhtel指数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FMA、Barht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症状以及炎性反应,促进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l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ld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El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牵伸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CSS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伸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韩振强 《国医论坛》2019,34(3):32-3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Fugl-Meryer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可减轻神经缺损症状,改善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失情况(NIH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Fugl-Meyer量表各项评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疼痛度)、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量表各项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与同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感觉功能评分和关节疼痛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烧山火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肢体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评分、平衡功能偏瘫恢复(Lindmark)评分、Fugl-meyer评价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FM)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偏侧瘫痪、神识昏蒙、言语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及头痛眩晕积分,NIHSS评分及Ashworth肌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ESS评分、Lindmark评分、FMA评分、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RMS及FM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增强肌力,并有助于提高患侧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分析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子温通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步行功能(FAC)、FMA平衡能力、FMA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平衡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及SS-QOL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升其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开窍通络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开窍通络针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综合疗效、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6. 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上肢、下肢FMA评分,NIHSS评分,SF-36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黄芪九物汤加减联合开窍通络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组)56例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50例,均每日针2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对中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更有效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毛素芳  吴玉  陈婧婧 《新中医》2022,54(14):40-44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部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治疗,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 (FMA)、Barthel指数评分,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PCA),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以及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CA、PCA、MCA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试验组ACA、PCA、MCA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  相似文献   

13.
游义 《河南中医》2014,34(2):239-24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中经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中经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肠溶阿斯匹林、维脑路通、脑复康、维生素E等,配合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中经络证疗效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0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及观察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脑血康片口服,观察组加用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30%,对照组7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观察组降幅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效果确切,能够改善神经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郭现军 《新中医》2020,52(10):37-3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脑活素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87%,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FAC、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LD)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SS-QOL、AL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缺血型脑中风(气虚血瘀证)偏瘫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用阳明经针法治疗,研究组47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精神面貌、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CS)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CS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采用NIHSS评分评估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CS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可降低NIHSS评分,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及醒脑开窍针刺辅治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及醒脑开窍针刺.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8周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SS-QOL、MBI...  相似文献   

20.
席银平 《河南中医》2013,(12):2102-2103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