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经缓激肽(bradykinin,BK)预适应后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治疗作用?方法:细胞分为未经BK预适应人EPCs组(EPCs组)?BK预适应EPCs组(BK PC组)?BK预适应EPCs + 艾替班特(HOE140)组(BK PC/HOE组),双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增殖情况,予缺氧诱导后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及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各组凋亡情况,同时收集上清液予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体内实验建立裸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羰花青荧光染料DiD标记的人EPCs通过心肌局部注射进行细胞移植到实验组,安慰剂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为假手术组?MI + 生理盐水组(安慰剂组)?MI + 单纯干细胞治疗组(EPCs组)?MI + BK预适应EPCs治疗组(BK PC组)及MI + BK预适应EPCs + HOE140治疗组(BK PC/HOE组)?细胞移植后1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移植后10 d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行相关检查?结果:①与EPCs组相比,BK预适应可促进人EPCs增殖;缺氧诱导凋亡后,BK PC组凋亡率低于EPCs组(P < 0.01),且均可被HOE140阻断(P < 0.01)?同时BK PC组上清液中VEGF的分泌高于EPCs组(P < 0.01),同样可被HOE140所阻断;② 细胞移植10 d后BK PC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 < 0.01)及EPCs组(P < 0.01),且可被HOE140阻断(P < 0.01)?与安慰剂组及EPCs组相比,BK PC组梗死周边区移植细胞存活明显增多,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同样可被HOE140所阻断?结论:BK预适应人EPCs后可显著改善裸小鼠AMI后的心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人EPCs移植治疗?其治疗效应是通过促进移植细胞存活及抗移植细胞及宿主心肌细胞凋亡等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miR-302e、NF-κB RNA的表达水平及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毛支患儿分为激素组、非激素组各30例,急性期、恢复期各采集血标本,收集门诊体检健康儿31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血miR-302e、NF-κB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期毛支激素组、非激素组患儿血miR-302e的表达水平[(1.21±0.07)pg/ml,(1.22±0.09)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1±0.09)pg/ml],而NF-κB RNA的表达水平[(0.63±0.13)pg/ml,(0.66±0.1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09)pg/ml]。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恢复期毛支激素组患儿血miR-302e的表达水平[(1.48±0.11)pg/ml]显著高于非激素组[(1.36±0.09)pg/ml],而NF-κB RNA的表达水平[(0.39±0.09)pg/ml]显著低于非激素组[(0.47±0.11)pg/ml]。经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毛支患儿血miR-302e 的表达水平与NF-κB 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27,P<0.01),miR-302e的表达水平与入院临床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845,P<0.01)。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能上调毛支血miR-302e的表达,抑制NF-κB 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发挥对Bmi-1缺失小鼠引起皮肤早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同窝的Bmi-1杂合子(Bmi-1+/-)雌雄小鼠进行配对,取7周龄正常饮食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10只,正常饮食Bmi-1基因敲除(Bmi-1 knock out,BKO)小鼠10只,以及正常饮食添加PQQ 的BKO小鼠(PQQ+BKO)10只,利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进行相关实验。结果:与BKO组小鼠比较,PQQ+BKO组小鼠整体表型部分纠正,毛色光滑,体重增加,生存期明显延长;PQQ+BKO组小鼠皮肤厚度[(142.65±0.25)μm]与BKO组小鼠[(78.45±0.35)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Q+BKO组小鼠皮肤总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25.64±0.28)%]与BKO组小鼠[(14.87±0.4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Q+BKO组小鼠皮肤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18.54±0.37)%]与BKO组小鼠[(5.85±0.6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Q+BKO组小鼠皮肤纤维化阳性面积百分比[(48.64±0.28)%]与BKO组小鼠[(87.64±0.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QQ+BKO组小鼠皮肤的ROS水平(298.17±0.25)较BKO组小鼠(427.80±0.63)显著下降(P<0.01)。结论:PQQ通过增加皮肤胶原蛋白、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减少皮肤组织纤维化、清除氧自由基ROS水平等对Bmi-1缺失所致皮肤早衰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眼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VEGF和IL-6的含量,根据散瞳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后,实验组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21例、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DR)25例、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DR)18例,对照组为健康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例。结果:NDR组、BDR组、PDR组的房水VEGF含量分别为(220.27±25.69)pg/ml、(284.31±58.92)pg/ml、(459.07±90.90)pg/ml, IL-6 含量分别为(154.09±32.76)pg/ml、(221.81±60.52)pg/ml、(387.95±90.22)pg/ml,对照组房水VEGF含量为(135.50±25.69)pg/ml、IL-6含量为(78.71±20.37)pg/ml,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72,P<0.01;F=102.532,P<0.01)。 4组房水VEGF和IL 6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房水中的VEGF含量与相应的IL 6含量有相关性(r=0.995, P<0.01);房水中VEGF、IL-6含量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722,P<0.01; r=0.716,P<0.01)、(r=0.869,P<0.01;r=0.865, P<0.01)。结论:VEGF、IL-6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心肌晕厥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巯甲丙脯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晕厥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晕厥发生时心肌组织肾素,ANG-Ⅱ及NE的变化,缺血前用巯甲丙脯酸静脉给药.结果:心肌缺血后局部肾素活性有升高趋势,再灌注后心肌局部肾素活性有升高趋势,再灌注后心肌局部肾素活性[(609.3±210)pg·mg-1蛋白·h-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6.4±24.8)pg·mg-1蛋白·h-1](P<0.01).心肌局部ANG-Ⅱ含量[(3005.1±835.3)pg/mg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35.4±258.3)pg/mg蛋白](P<0.01).心肌NE含量[(3.0±1.0)μg/g湿重vs(1.18±0.28)μg/g湿重]明显升高(P<0.01).缺血前静脉推注巯甲丙脯酸可以降低心肌晕厥时心肌局部ANG-Ⅱ及NE的产生.结论:心肌局部肾素,ANG-Ⅱ及NE在心肌晕厥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动物实验结果提示缺血前静脉应用巯甲丙脯酸防治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16例AMI患者经过冠状动脉成型术,以及肝素、硝酸酯类药物、阿斯匹林等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于发病第1、3、14d和28d分别测定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发病后第1 d血清VEGF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85±11)vs(72±2)pg/mL(P>0.05)。发病后第3 d,VEGF的浓度较第1 d明显升高(150±46)vs(85±11)pg/mL(P<0.001)。发病后第7 d达高峰(171±31)vs(85±11)pg/mL(P<0.0001)。之后开始下降,但第28 d仍明显高于第1 d(142±132)vs(85±11)pg/mL(P<0.001)。结论AMI治疗后VEGF的水平明显持续增高,可能与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及冠状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及表面标志物的鉴别。方法: 收集ICR小鼠骨髓EPCs,Ficoll分离单核细胞,使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培养基培养。分别在细胞培养5,10,15及20 d后检测细胞表面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结果: 培养5 d后细胞开始出现上皮细胞的形态,有伪足出现;培养10 d,细胞开始增殖,成圆形,出现梭形细胞;培养15 d,细胞出现较为典型的内皮细胞形态,铺路石状;培养20 d,细胞出现长梭形拉网状,即类似成熟内皮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D34在EPCs中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有渐变减弱的趋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在EPCs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有渐变增强的趋势。结论: 骨髓EPCs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出典型的成熟内皮细胞,取材方便,扩增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IL-1β刺激组、TNF-α刺激组、IL-1β+VEGF受体拮抗剂(SU5416)组、TNF-α+VEGF受体拮抗剂(SU5416)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PAPP-A浓度。结果 ELISA结果显示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能低水平地表达VEGF、PAPP-A。IL-1β刺激组VEGF、PAPP-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 279.09±6.341)pg/mlVS (41.124±0.918) pg/ml, P<0.01;PAPP-A(8.842±0.426)ng/mlVS (6.049±0.729) ng/ml, P<0.01)];TNF-α刺激组VEGF、PAPP-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135.379±11.684) pg/mlVS (41.124±0.918) pg/ml, P<0.01;PAPP-A (8.063±0.426) ng/mlVS (6.049±0.729) ng/ml, P<0.01)];且IL-1β与TNF-α引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炎症因子中加入SU5416,VEGF和PAPP-A的表达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息状态下HUVEC表达极少量的VEGF、PAPP-A,炎性刺激可诱发VEGF、PAPP-A高表达,且VEGF与PAPP-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VEGF的减少引起相应PAPP-A的减少,说明炎症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具有相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男169例,女54例,(65±14)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心肌酶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别。结果:检出有左室附壁血栓者21例(9.4%),血栓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8.0±11.6)mg/dl, vs (10.4±7.3)mg/dl, P=0.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 18?mg/dl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7, P=0.035)。结论:hsCRP明显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的形成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Ma XJ  Zhang XH  Luo M  Li CM  Shao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117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h内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为3组,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者为预适应组(35例),接受缺血后适应干预者为后适应组(32例)、单纯再灌注组29例,测定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TFC)、血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术后8周测定室壁运动记分。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的CTFC(27±6,27±6)明显快于单纯再灌注组(31±7,均P〈0.05),CK峰值与CK—MB峰值明显低于单纯再灌注组(1242U/L±801U/L,1237U/L±813U/LV81697U/L±966U/L,均P〈0.05);122U/L±78U/L,117U/L±76U/LV8172U/L±93U/L,P〈0.05);各组患者入院时丙二醛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均低于单纯再灌注组。术后8周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室壁运动恢复优于单纯再灌注组(1.2±0.2,1.2±0.2V81.4±0.3,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一样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体外培养扩增的内皮祖细胞(EPC)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BM-2+Single Quots培养基培养,鉴定EPC表面标志,EGFP-Ad标记。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4 h,将体外培养的EPC经尾静脉缓慢注入动物体内。分别在细胞输注后7,14,28 d,检测输注细胞在心肌梗死周边区的分布、新生血管密度、心梗面积以及心功能等多项指标。结果:细胞输注后第7天,EPC治疗组心梗面积(25.08±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3±1.16)%;细胞输注后第14天时,EPC治疗组梗死周边区可见大量EGFP阳性细胞,并形成管腔样结构,EPC治疗组血管密度为(14.36±1.48)/m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0.69)/mm2;细胞输注第28天,EPC治疗组大鼠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的EPC能有效的向心肌梗死周边区募集,形成新生血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差异。方法:依据病史、心电图、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成4组,其中冠心病患者3组,共4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患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患者1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AMI组)患者13例(发病24h内),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分析法检测4组患者以及3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的百分比,其中EPCs以CD133+/VEGFR-2+双标记阳性确定。结果:SAP组[(0.043±0.043)%]、UA组[(0.014±0.018)%]、STEAMI组[(0.040±0.036)%]外周血中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111±0.078)%](P均<0.01)。其中,UA组不仅明显低于SAP组(P<0.05),而且较STEAMI组有下降趋势(P=0.11),SAP组与STEAMI组间EPCs占PBMNC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较正常人减少,其数量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提示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PCSK9)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方法 选取健康SD雄性30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CSK9组,各10只。建模成功24 h后,PCSK9组大鼠给予30 μg PCSK9皮下注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皮下注射。检查各组大鼠用药干预结束后1 d LVEDP、心肌梗死面积率、LDH、CK-MB、CK、细胞凋亡率、增殖、GRP78、CHOP、cleaved-caspase3水平。 结果 PCSK9组干预后LVEDP[(8.83±0.28) mm Hg (1 mm Hg=0.133 kPa)]、心肌梗死面积率[(15.21±4.75)%]低于模型组干预后[(13.65±0.38) mm Hg、(37.35±8.16)%],高于假手术组干预后[(7.72±0.43) mm Hg、0%,F=731.290,t=7.420,均P<0.001];PCSK9组干预后LVSP[(127.94±7.67) mm Hg]高于模型组干预后[(79.84±6.44) mm Hg],低于假手术组干预后[(145.53±9.08) mm Hg,F=189.830,P<0.001]。模型组、PCSK9组干预后细胞凋亡率、LDH、CK-MB、CK水平以及GRP78、CHOP、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 结论 PCSK9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有抑制作用,通过调控GRP78、CHOP、cleaved-caspase3蛋白,改善大鼠心功能和心肌梗死状况。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耳聋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老年性耳聋患者(观察组)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诱导其分化为EPCs,检测2组培养第7天的EPCs集落数目和细胞计数、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EPCs集落数目(1.40±0.37)个少于对照组(2.88±0.48)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734,P<0.01)。观察组EPCs细胞计数(54.32±9.24)个少于对照组(67.64±8.39)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76,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黏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EPC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Cs功能下降可能为老年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硬度和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45±0.59)次/周,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67±1.86)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a-PWV为(1401.7±165.3)cm/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3.8±176.6)cm/s,外周血EPC为(0.027±0.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19±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僵硬度、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内注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及梗死面积的治疗效果,评估比较联合应用2种基因与单纯应用一种基因的疗效。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生理盐水(对照组)、空载体(A组)、VEGF165(B组)、bFGF(C组)、VEGF165和bFGF混合质粒(D组)分3点注射于梗死交界处心肌内,4周后取材做常规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测量各组微血管数量和梗死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VEGF、bFGF的表达。结果B组、C组和D组心肌毛细血管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和A组(P<0.01),D组毛细血管总数大于B组和C组(P<0.01)。D组和C组的梗死面积百分比小于其他3组(P<0.01),D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bFG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相应蛋白表达。结论联合应用VEGF和bFGF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促进血管生成、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小鼠外周循环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变化,并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动员小鼠自体骨髓中的EPCs,观察脑梗死小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以MCAO/R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VEGF动员体内的EPCs(每日1次,持续1周),在动员过程中的第1、4、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从内眦静脉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AO/R组及MCAO/R+VEGF组小鼠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并断头取脑,对脑组织TTC染色后计算并比较小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MCAO/R+VEGF组在动员过程中,外周血中的EPCs在给药第1天开始增加,第4天达到高峰并持续到第7天;并且在这3个时间点上,MCAO/R+VEGF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评分:MCAO/R+VEGF组在动员后神经功能评分值持续降低,且该组在给药第4天及第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选择猪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体外培养条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猪髂骨抽取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分化为EPC。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分别比较不同的细胞接种密度(2×103/cm2、5×103/cm2、1×104/cm2、2×104/cm2),不同基础培养液(EGM、M199、DMEM),不同FBS浓度(5%、10%、20%、30%),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不同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合(VEGF+bFGF、VEGF+SDF、VEGF+bFGF+SDF、VEGF+bFGF+IGF+EGF、VEGF+bFGF+SDF+IGF)对EPC细胞增殖及迁徙功能的影响;采用细胞形态观察、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培养的EPC进行鉴定。结果 猪骨髓EPC以1×104/cm2密度接种在盛有M199,并添加10% FBS和VEGF+bFGF+SDF+IGF细胞因子的培养液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徙率最高。每组细胞经结合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1)双色荧光染色鉴定双阳性率>76%,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33、CD34、KDR均为阳性。结论 通过优化猪骨髓来源EPC的体外培养条件,可使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增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NSCLC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人肺癌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干扰组和阴性对照组,VE-cadherin-siRNA瞬时转染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cadherin在各组细胞中表达水平;新型四唑氮盐(MTS)比色法检测A549细胞吸光度(A490)值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ELISA法分析A549细胞瞬时转染上清中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上清液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A490值、各周期(G0/G1、G2/M和S)细胞比率、凋亡率和Matrigel小管形成数的改变。结果:干扰组V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0.299±0.039)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137±0.082)和阴性对照组(1.001±0.076)(P<0.05);干扰组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0.297±0.04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0.833±0.119)和阴性对照组(0.794±0.095)(P<0.05);各组A549细胞A490值、各周期细胞比率和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组上清液中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2.89±0.07) μg/L]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1.43±0.09)μg/L]和阴性对照组[(11.15±0.04)μg/L](P<0.05)。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上清液作用后G0/G1、G2/M和S期HUVECs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上清液明显抑制了HUVECs的增殖,作用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9.2%、33.8%和30.1%;作用48 h干扰组HUVECs的凋亡率为27.12%±5.22%,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3.43%±3.50%)(P<0.05)。干扰组HUVECs小管形成数为1.53±0.31,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4.53±1.51)(P<0.05)。结论:VE-cadherin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