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84-16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静脉营养组(PN组,n=30),观察两组患者在支持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TB)、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机械通气时间和一次成功脱机率及并发症等。结果: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增加(P<0.05);PN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较PN组缩短(P<0.05),EN组一次成功脱机率比PN组高(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N组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病程常常渐进发展。多数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人,经过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病情能得到缓解;而个别病人由于严重的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确实感到,对于已失去或接近失去自主呼吸功能,明显神志障碍,气道分泌物多又引流不畅的病人,及时建立通畅的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injured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抢救成功率高。现将我院2003—09—2005—07,应用IMV救治的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2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捷  范克  郭晓燕 《吉林医学》2014,(3):466-467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有创通气,观察组给予无创通气。观察两组患者通气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通气前PaO2、PaCO2和pH值分别与对照组通气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48 h后PaO2、PaCO2和pH值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2hRR、HR、SBP、DBP、S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h后,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啰音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监测指标RR、HR、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达83.58%;因肺部感染加重和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8.96%),因病情危重放弃抢救5例(7.46%)。结论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5年来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呼衰)患者60例,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探讨影响撤机的有关问题。有创机械通气其生理目标主要包括:①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氧输送是机械通气最主要目标。②支持肺泡通气:使肺泡通气量达到正常或平素水平,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度AECOPD需行NPPV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管饲肠内营养组(30例)和经口摄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7 d内每日营养摄入量和累计营养摄入量,7 d后血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的变化,脱机成功率,无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气管插管率,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与经口摄食组比较,管饲肠内营养组7 d内每日营养摄入量和累计摄入量明显增加(P〈0.05),7 d后血浆前白蛋白[(258.4±16.5)mg/L比(146.7±21.6)mg/L]和转铁蛋白[(2.8±0.6)g/L比(1.7±0.3)g/L]浓度明显升高(P〈0.05),脱机成功率明显升高(83.3%比70.0%,P〈0.05),无创通气时间[5.6(3.2~8.6)d比8.4(4.1~12.3)d]、住ICU时间[9.2(7.4~11.8)d比13.6(8.3~17.2)d]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率(16.6%比30.0%)和28 d死亡率(3.3%比10.0%)明显降低(P〈0.05)。结论管饲肠内营养较经口摄食能迅速改善中度AECOPD行NPPV治疗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脱机成功率,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研究结果提示对中度AECOPD行NPPV治疗的患者应首选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史嫒嫒  韩敬华  朱嫒 《吉林医学》2008,29(14):1180-11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COPD患者在感染等因素作用下进入急性发作期时,在原有阻塞性病变基础上,气道梗阻症状进一步加重,加之COPD患者常存在呼吸肌疲劳,使患者通气功能恶化,常导致呼吸衰竭发生。应用有效机械通气可以合理改善通气功能障碍,而机械通气时的护理工作又是尤为重要的。我们通过加强人工气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理支持等,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营养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支持的AECOPD患者126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86例)和无营养风险组(40例)。收集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残气量(RV)、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有创机械通气AECOPD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有创机械通气AECOPD患者营养风险的诊断价值。结果 有营养风险组PaO2<60 mmHg、PaCO2≥50 mmHg、FEV1/FVC<50%、ALB<30.00 g/L、PA<145.0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20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例)和对照组(n=10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舒张支气管、止咳化痰、氧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程度和治疗后4h、48 h的动脉血气分析、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给予无创通气后,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O2下降明显(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好,缓解速度快,有效,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剧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结果 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RF)患者中,15例重症呼吸监护病房(RICU)面罩BiPAP成功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pH、PaCO2、PaO2)和RR(呼吸频率)分别为:7.23±0.05、104±4mmHg、84±30mmHg和34.6±8.5次/min,治疗后分别为:7.38±0.05、67±8mmHg、73±5mmHg和18±3次/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AECOPD)发作时予以无创机械通气(NIMV)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高龄AECOPD患者72例,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36例。常规组使用规范化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NIM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PaCO2均低于常规组,PaO2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PaO2及PaCO2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常规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AECOPD患者应用NIMV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较少,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早期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将56侧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普通治疗组(30例),与无创通气干预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均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存在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普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PaCO2下降,pH、PaO2上升,但FEV1.0(%),FEV1.0/FVC无改善。(3)元创通气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PaCO2、pH、PaO2均有改善,且较普通治疗组,还出现FEV1.0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差值比较,元创通气干预组比普通治疗组在短期治疗后对于PaO2、PaCO2的改善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EV1.0(%),FEV1.0/FVC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通气干预治疗能够改善PaO2、PaCO2及FEV1.0(%)指标,较普通治疗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方法,收集110例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IMV)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入ICU的第1、3、5、7天(D_1、D_3、D_5、D_7)记录血红蛋白(Hb),入ICU后90 d患者生存状态为观察终点,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b及其变化值(HbΔ)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贫血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 D_1,Hb D_3, Hb D_5,Hb D_7的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是0.774(95%:0.684~0.848)、0.794(95%:0.707~0.865)、0.803(95%:0.716~0.873)、0.838(95%:0.755~0.901)。HbΔD3-1,HbΔD5-1,HbΔD7-1的AUC分别是0.499 (95%:0.387~0.611)、0.435 (95%:0.317~0.553)、0.363 (95%:0.253~0.473)。结论:AECOPD行IMV患者贫血发病率较高,入ICU 7 d内的Hb均可以预测患者的短期预后,但是7 d内的Hb变化值不能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评价无创与有创通气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9例AECOPD患者按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方式随机分为有创组(28例)和无创组(3l例),观察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有创组机械通气2h后,pH、m02明显上升,paC02明显下降(P〈0.05);无创组机械通气‘2h后,pa0:明显上升(P〈0.05),pH及paC02无明显改变(P〉0.05)。使用机械通气12h后,无创组paC02与pH均明显好转(P〈0.05)。有创组机械通气时间较无创组更长(尸〈0.05)。对无创组进行亚组分析,最终需要改有创通气的患者在早期入院时血气分析较可坚持使用无创通气的患者有更低的pH及更高的paC02(P〈O.05)。结论早期有创通气对AECOPD患者血气分析改善优于无创通气;机械通气12h后,两种通气方式对血气指标的改善作用相似。有创通气者可能需更长机械通气时间。早期p.CO。、pH的水平可作为评价患者最终是否需要插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海涛  林慧  王继超 《河北医学》2014,(9):1530-1532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模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COP 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分别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VAP 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VAP 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有创组( P<0.05),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有创组( 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通过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功能的消耗,对呼吸衰竭病人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目前,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已有较多成功的经验。NIPPV的适应症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应用于较轻的呼吸衰竭。下面就我院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使用NIPPV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无创正压通气(NIPPV)用于COPD呼吸衰竭的救治,国内外已有很多成熟经验,其疗效已被公认,治疗成功率为80%~85%。我院呼吸科通过对76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实施NIPPV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再予无创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与动脉血氧分压大于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予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合早期肺康复护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进行诊治的COPD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早期肺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VC与FEV1/FVC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下降(P<0.05),但干预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早期肺康复护理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呼吸状况,提高肺功能,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