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19~58岁,平均(38.3±4.1)岁。测量术前后B觟hler角和Gissane角的变化,根据角度变化,观察关节面恢复情况,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5.3)个月。术后B觟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改善(P0.05)。Maryland评分83.2±8.4。结论 :经皮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是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5足。术后观察切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B?hler角、Gissane角及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骨折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跟骨B?hler角由术前的(9.6±7.3)°恢复至术后1年的(2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的(92.7±8.5)°恢复至术后1年的(12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为88.79±8.25,优11足,良2足。结论: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影像及功能满意,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508-1513
[目的]评估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20例(20足),女3例(3足);年龄18~70岁,平均38.4岁。左侧14足,右侧9足;开放性骨折2例(2足),闭合性骨折21例(21足)。根据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3例,Ⅲ型10例。手术均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22.8个月。术后无针道感染和骨髓炎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4周。末次随访时患者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9.35±1.67)°和(121.83±4.45)°,与术前的(15.17±4.39)°和(100.57±6.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810,P0.001;t=12.396,P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58~100分,平均86.4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96%(20/23)。1例SandersⅢ型骨折术后6周复位丢失,6个月后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最适宜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SandersⅢ型骨折若移位的骨折块比较大,且术者能充分领悟骨折的移位机制和三维空间位置,通过撬拨也能够较好的实现复位,方法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骨折,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9年2月,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13足),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8.7岁。骨折按Essex-Lopresti分型:舌型骨折5足,压缩型骨折8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4足。手术前后摄X线片,比较跟骨B觟hler角和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疗效评价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71个月,平均35.9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创口愈合不良、坏死感染发生。术前B觟hler角为(19.7±5.3)°,术后为(32.6±3.7)°;术前Gissane角为(137.3±7.5)°,术后为(125.4±2.9)°,上述影像学测量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评分92~100分,平均(96.3±2.4)分。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戴锋  俞鹏飞  姜宏 《中国骨伤》2017,30(12):1080-1083
目的 :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2例,均为单足,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0~65(41.73±12.46)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的变化,术后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8~36(27.05±4.92)个月;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愈合时间(10.73±1.24)周。B?hler角由术前的(11.36±5.92)°恢复到术后的(33.36±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sane角术前(99.23±8.61)°与术后(114.64±6.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跟骨宽度由术前(46.59±1.40)mm恢复至术后3个月的(42.15±0.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95.05±6.86,优16例,良5例,差1例。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骨髓炎发生。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跟距后关节面暴露充分、易于取出、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跗骨窦小切口术中需仔细操作辨认,保护腓肠神经、肌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撬拨复位结合磷酸钙陶瓷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3月,采用切开撬拨复位斯氏针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陶瓷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32例38足,手术前后评价跟骨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患足功能。结果6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足背外侧麻痛感,3例斯氏针松动脱出。术前B 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分别为(14.3±5.2)°、(105.3±8.6)°、(39.6±3.4)mm,术后分别为(32.8±3.5)°、(123.2±6.5)°、(32.4±1.6)mm,经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平均16个月的随访,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7.5%。结论切开撬拨复位结合磷酸钙陶瓷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仍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测量手术前后跟骨X线片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足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功能评价:优32例,良4例,可4例.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和AOFAS评分比较: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具有微创、易于取出、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采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的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Sanders Ⅱ型骨折26例(A组),Sanders Ⅲ型骨折24例(B组)。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5~7)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Bohler角为(30.8±3.2)°,Gissane角为(123.4±6.8)°,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B组Bohler角为(29.9±3.5)°,Gissane角为(119.9±7.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组足部功能AOFAS评分为(88.5±8.6)分,其中优16例,良8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B组足部功能AOFAS评分为(89.4±9.1)分,其中优15例,良8例,可1例。结论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稳定可靠、术后切口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9例(58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Ⅲ、Ⅳ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关节面复位后跟骨外侧放置跟骨锁定接骨板。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8个月。患者切口均无严重感染和广泛的皮肤坏死;骨折均愈合,时间3.5~4.5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8.3°±6.1°和125.7°±8.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价系统评分:优40足,良14足,差4足,优良率93.1%。结论 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38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切口,在跟骨外侧皮质开窗后直视下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尽量恢复Gissane角、Bhler角;对有骨缺损者行自体髂骨及异体骨植骨后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与术前进行比较。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1例患者(32足)获得随访,失访5例(6足),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X线片示骨折处均达到骨性愈合。Bhler角:术前-3.6°±5.8°、术后29.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sane角:术前88.9°±6.3°、术后115.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跟骨长度、宽度及结节部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优11足,良13足,可5足,差3足。结论跟骨外侧开窗直视下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疗效满意,SandersⅣ型骨折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若不能得到良好而稳定的骨折复位固定,易出现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自1999年3月-2005年4月共收治跟骨骨折63例,2003年以前38例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固定治疗,2003年以后25例采用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足跟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痛、畸形,足弓变浅,足跟加宽,X线片示Bohler角变小、消失或变负,载距突及关节面塌陷不平。其中克氏针撬拨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16~62岁,…  相似文献   

12.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方法 21例骨盆骨折,Tile分类:B型11例,C型10例。分别采取前方髂嵴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用钢板螺钉固定骶骨、髂骨及耻骨的骨折或脱位。采取后方髂后上嵴旁入路,用骶骨棒固定骶骨骨折。结果随访1~1.5年,21例均获骨性愈合,恢复原有工作,X线平片评价:17例良好,4例差。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与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 III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和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117例Ruedi-Allgower III型Pilon骨折患者资料。其中53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A组),64例采用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早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Mazur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均获随访10-32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早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及末次随访Mazur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Ruedi-Allgower III型Pilon骨折比较,前正中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 III型Pilon骨折可以充分暴露骨折端,满意复位关节面,固定牢靠,患肢术后功能恢复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闭合复位双克氏针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波  毕爱华  于兰先 《中国骨伤》2006,19(10):624-625
盖氏骨折是发生在桡骨中下1/3段、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骨折,在临床上为多发骨折。自1997-2004年,采用闭合复位双克氏针固定法治疗盖氏骨折23例,随机抽取同一阶段同类型盖氏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者23例,作一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闭合复位组23例,男15例,女8例  相似文献   

15.
周立波  毕爱华  于兰先 《中国骨伤》2007,20(10):624-625
盖氏骨折是发生在桡骨中下1/3段、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骨折,在临床上为多发骨折。自1997-2004年,采用闭合复位双克氏针固定法治疗盖氏骨折23例,随机抽取同一阶段同类型盖氏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者23例,作一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闭合复位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46·6岁。直接暴力伤9例,间接传导伤14例;横断骨折7例,斜形骨折16例。就诊时间最早伤后0·5h,最晚伤后10d,平均伤后17h。1·2钢板固定组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39岁。直接暴力伤13例,间接传导伤10例;横断骨折8例,斜形骨折15例  相似文献   

16.
陈炳前  马庭新 《中国骨伤》2002,15(7):424-424
我院从 1 993~ 1 999年以来 ,共收治髌骨骨折病人 80例 ,对其中的 31例骨折移位≤ 1cm的横型骨折 ,运用改良内固定方法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具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法治疗所选的髌骨骨折共 31例 ,男 2 9例 ,女 2例 ;年龄 2 1~ 71岁 ,平均 45岁。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 ,受伤和手术时间在 1小时~ 1周 ,骨折类型都为横型骨折 ,X线片显示无碎骨片 ,且骨折移位均≤ 1cm ,两骨片之间无明显的前后移位。2 治疗方法术前准备直径 1mm钢丝 40cm和硬膜外穿刺针一根 ,与手术器械一起高温消毒。手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病人平卧位 ,…  相似文献   

17.
早期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早期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8例,术后随访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轴线恢复情况.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DASH问卷调查表行术后腕关节功能自我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7~35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优3例,良2例,中2例,差1例;平均评分值为76.DASH评分值为27.X线片检查舟骨完全愈合,腕关节轴线恢复好.结论 早期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能达到舟骨解剖复位、恢复腕关节轴线,术后功能恢复较好,是治疗新鲜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单臂外固定支架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辅助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0~68岁,平均45.6岁。车祸伤14例,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4例,入院诊断均为股骨干骨折,手术在入院胫骨结节牵引1周左右进行。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2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3.8周,骨折全部愈合,无断钉或临近关节功能障碍。按照股骨干疗效评定标准,优23例,良1例。结论:单臂固定支架辅助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复位有效、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穿针和夹板固定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手法和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本组240例随机分为2组:夹板组和穿针组。夹板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4~7岁,平均5.6岁;GartlandⅡ型65例,Gart-landⅢ型55例;平均就诊时间8.0h;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穿针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3.6~8.0岁,平均5.4岁;GartlandⅡ型65例,GartlandⅢ型55例;平均就诊时间7.0h;采用手法复位经皮闭合穿针治疗。结果:24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6年,平均4年6个月。根据Dodgt疗效标准,夹板组优95例,良13例,差12例,优良率90.0%;穿针组优97例,良13例,差10例,优良率91.6%。GartlandⅡ型夹板组优良率86.2%(56/65),穿针组优良率90.8%(59/65)。GartlandⅢ型夹板组优良率94.5%(52/55),穿针组优良率92.7%(51/55)。夹板组肘内翻3例(GartlandⅡ型2例,GartlandⅢ型1例),发生率2.5%;活动受限14例(GartlandⅡ型10例,GartlandⅢ型4例),发生率11.7%。穿针组肘内翻10例(GartlandⅡ型7例,GartlandⅢ型3例),发生率8.3%;活动受限0例。结论:手法治疗在防治肘内翻上有优势,手术治疗在保证肘关节活动功能上有优势。对GartlandⅡ型主张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GartlandⅢ型则采用手法夹板固定和手术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手法复位自制压垫钢丝托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前松 《中国骨伤》2002,15(2):92-93
自1996年7月至2000年3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压垫及钢丝托板固定治疗这类病例33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