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文章介绍首届全国名中医贾六金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经验。贾六金教授立足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认为邪毒外侵化热、迫血妄行为主要病机,离经之血必留瘀,即"热、虚、瘀"为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着眼点,拟扶正祛邪,清补同施为治则,以清散余邪,补血养血,活血止血之法,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杨文华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辨证分型论治为先,提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瘀血阻络4种证型.急性型多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慢性型多以气虚不摄、瘀血阻络为主,但瘀血症的表现又可见于其他三证之中.认为脾气亏虚、气不摄血是慢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关键,贯穿于慢性血小板减少症病程始终.提出以益气健脾止血法为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注重生活调护,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欧慧英 《广东医学》2003,24(5):471-471
患儿 ,男 ,1+ h,第 1胎 ,第 1产 ,孕 4 2周 ,剖宫产 ,体重 3 3kg,Apgar评分 1min8分 ,5min 9分 ,10min 10分 ,左侧顶部头颅大血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 ,且逐渐增多。即测脐血小板 36× 10 9/L。患婴之母自 8岁起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ITP) ,血小板一直在 (30~4 0 )×10 9/L。怀孕 4个月时因全身瘀点瘀斑住我院妇科 ,血小板 (10~ 30 )× 10 9/L。给予强的松、丹那唑、丙种球旦白等治疗 7d皮肤症状消失 ,好转出院。孕 39+ 周入院待产 ,查血小板 19× 10 9/L ,给予强的松6 0mg/d,输单采血小板 ,丙种球旦白及长春新碱…  相似文献   

5.
介绍周永明教授辨治免疫性血小板较少症(ITP)的经验。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周永明教授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火伤血络为标,瘀血内停为变"为主要病机,而立健脾补肾以固本,泻火凉血以治标,活血化瘀以生新三大治疗之法,而尤以健脾补肾泻火之法,为ITP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6.
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越来越多见,药物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药物抑制骨髓产生血小板,药物免疫性三种因素致血小板减少。本文对免疫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吸取教训,用药要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周郁鸿教授从脾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辨证诊疗思维和临证拟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概述ITP的现代医学认识、历代中医沿革,收集、整理、归纳周郁鸿教授治疗ITP的典型医案,从脾肾论治ITP的理论渊源、加味黄芪建中汤组方阐释及其药理学剖析等方面论述周教授从脾肾论治ITP的学术观点及临证诊疗思维,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现代医学认为,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历代中医则认为ITP是一种血证。周郁鸿教授认为ITP患者常属"脾胃亏虚、肾精不足"之证,应以脾肾为着眼点辨证论治ITP,以"健脾补肾"为基本治则,以温中补虚立法。加味黄芪建中汤健脾补肾,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而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ITP。所举验案属脾肾阳虚型血证,方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温补脾肾、养血止血,取得较好疗效,展示了该病的辨证诊疗思路。[结论]周郁鸿教授从脾肾论治临床上部分难治ITP患者,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治疗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甲强龙治疗,研究组给予短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4周,两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短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未研究出根治方法。本文旨在总结介绍浙江省名中医罗秀素运用“补虚解毒”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通过对中医经典理论和罗教授的论文及著作的学习及临床病例的研究,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总结罗教授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经验,并列举经典医案予以论证。罗教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因病机与“虚”和“毒”关系最为密切,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把其证型分为阴虚型、气虚型、外感风热毒邪型或风寒入里郁而化热型。所举医案中,罗教授运用补虚解毒法治疗ITP,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05-107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首次临床确诊的ITP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0.25 mg/(kg·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大剂量1 mg/(kg·d)地塞米松治疗。比较患儿临床治疗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随访4个月统计患儿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P0.05),治疗1周、2周、4周时,观察组的P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5、88.963、105.553,P0.05);随访4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疾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PL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临床常见肢体经络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患者常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王耀光教授认为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邪阻经络、脏腑气血精液亏虚,治疗上常选用经方加减,善用虫类药、藤类药且注意肝肾的调护。本文主要介绍王耀光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乳蛾可分为急乳蛾和慢乳蛾两种,以解毒消肿为治疗大法。根据小儿乳蛾的发病特点,急乳蛾分为毒结肺咽证和肉腐化脓证,毒结肺咽证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肉腐化脓证治以利咽解毒、消痈排脓。慢乳蛾分为毒恋咽喉证和气虚瘀结证,毒恋咽喉证治以利咽消肿、解毒散结,气虚瘀结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消肿。   相似文献   

13.
皮肌炎为一类风湿免疫病,王庆国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在内为脾胃失和,营卫失调,在外复加风湿热之邪乘之而发病。王庆国教授治疗首重病证结合、突出抓主症,以肌痛为主症者按肌痹论治,以肌无力萎缩为主者按痿证论治,皮肤病变方面以温病发斑论治。  相似文献   

14.
郁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更年期抑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医治疗郁病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王晓燕教授认为郁病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但不能以此统诸证,临床兼气虚气陷、阳郁阳虚、气机逆乱者多见,论治不能执泥于肝郁一证。在详辨病机的同时,注重病因施治,强调医患共同参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小儿神经精神疾病单纯西药疗效不太理想,且有一定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类病证可使更多患儿受益。文章通过介绍上海市名中医王霞芳教授治疗小儿神经精神疾病的常用对药,并列举验案进行分析探讨,以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历代医家提出的"肺痹-体痹"整体观念,文章总结武维屏教授临证经验:间质性肺病(肺痹)常与关节、皮肤病变(体痹)相合,临床患者多病情复杂,症状纷繁多变,多以祛邪通络、宣降肺气、和解表里、调畅气机、通补兼施为立法治则。阐述肺痹和体痹之间的关系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探讨汪悦教授运用风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痹证病因病机、风药功效、选药思路、配伍原则等方面介绍汪师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佐证。[结果]针对风邪、湿邪在痹证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汪师临证常根据邪气偏盛、病位证候等不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不同的风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散风邪、燥湿邪、行气血、止痹痛的效果。遣方用药时常将风药与祛湿药、化瘀药、补血药、养阴药、温阳药等配伍使用,每获良效。所举验案患者患有脊柱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辨证属正虚邪实、肾阳不足、风湿痹阻,治拟温阳益肾、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以阳和汤加减治疗,其中包括麻黄、独活等多味风药,收效甚佳。[结论]汪师灵活运用风药配伍组方以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灿晖教授系著名温病学家,临床善用温病学理论指导内科杂病,尤精于脾胃疾病的治疗,介绍王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经验,以窥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刘沈林教授长期临证总结出食管癌为本虚标实之疾,气结、痰瘀及津亏三大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的始末常相互错杂,扮演重要角色,治疗上以"复法"为准则,和降胃气、化痰散瘀、甘凉濡润指导遣方用药,并整体调治,效果显著.文章旨在总结刘教授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经验,与读者共飨,并附医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