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心脏CT(CTA)扫描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2017年3—11月间收治的106例因临床诊断需求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送CT室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再送CT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CTA扫描的成功率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心率控制、屏气方法掌握、心理调节及知识掌控4个方面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相比,影响因素的改善更加明显,图像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率有显著的效果,且增强了扫描图像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64排CT对100例胸部CT体检者行低剂量扫描,依参数设置不同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常规剂量固定为50mAs;第2组采用低剂量自动曝光控制法。统计分析两组间在图像质量、噪声值、辐射剂量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噪声值、辐射剂量P分别为0.10、0.02、0.01,两组有效毫安秒较1组平均降低33.3%。结论采用SureExposure3D自动曝光技术,SD值取25时,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Lightspeed Pro GE16排螺旋CT加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30例可疑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将冠状动脉分段.分别对所获图像进行后处理并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共显示239节段,其中对比剂注射流速在4mL,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显示198节段,即83%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其中139段即55%为5分, 59段即24.7%为4分.对比剂注射流速相同,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上,则显示41节段,结果有17%的图像存在不同程度阶梯状伪影,3分以下为20%,不能用于诊断.结论 MSCT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高,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上有明显优势,严格质量控制,选择最佳扫描时间和扫描参数,特别是控制好心率就可以获得优质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5.
杨牧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390-439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2月我院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CT增强扫描,在实施检查前,护士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使其心率及屏气达标,取得患者理解、合作,争取检查成功。结果 80例参加检查的患者中,78例心率在70次/min以下;3例失败,其中2例心率不齐出现早搏,1例屏气欠佳。结论在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中,心率的控制和屏气成功是扫描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CT扫描及重建参数对放疗图像质量影响。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通过改变扫描、重建参数,探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管电压、扫描部位、滤过器对CT值有影响;管电流、管电压、重建图层、滤过器、滤过器增强会影响图像噪声;扫描部位影响均匀性。结论通过模体测试掌握CT扫描各项参数,精确设定放疗CT参数,保障精准放疗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提高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重建图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有无差别。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优良图像比例明显提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含碘造影剂以增强CT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提高影像学的诊断,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肾脏、肝胆疾病等检查中。造影剂应用也从高渗离子型向非离子型发展应用,临床副作用明显减少,但仍可能发生碘过敏反应。现将我院应用碘帕醇CT增强检查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患者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中对其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60例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图像总体合格率为96.25%(77/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75%,63/80),且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10次者占11.25%(9/80),显著低于对照组(73.75%,59/80)。结论对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消除或缓解其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96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影响图像质量的干扰因素,提高检查与诊断的成功率。结果干预组的成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贯穿于整个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全过程,细致、科学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不同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对106例因临床疑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重建算法为segment、burst和plus 3种方法.结果 106例共1 058个血管节段得以观察,有2个节段的血管因解剖变异而未显示.1 058个血管节段中,segment、burst、plus组显示的优良率分别为82.8%、80.2%和85.1%.segment、burst和plus 3种重建算法纠正阶梯状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0.36,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2.34、1.35和1.31, plus组图像质量较segment和burst组明显改善.结论 plus能够明显纠正阶梯状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SCT 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不同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对106例因临床疑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重建算法为segment,burst,plus三种方法。结果106例共1058个血管节段得以观察,有2个节段的血管因为解剖变异而未显示。1058个血管节段中,三组(segment,burst,plus组)显示的优良率分别为82.8%、80.2%和85.1%。segment,burst,plus三种重建算法纠正阶梯状伪影差异有显著性(x2=330.36,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2.34,1.35,1.31, plus组图像质量较segment,burst组明显改善。结论 plus能够明显纠正阶梯状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为冠脉造影取得优质图像发挥护理优势.方法 患者154例,运用心理护理学解除患者恐惧、紧张,使检查冠脉造影检查顺利完成.结论 150例患者顺利进行,1例由于心率不齐,没做成,3例由于患者感到心理恐惧,紧张当日没做,后经过护士与其耐心沟通,解释及心理指导,选择第二天做造影.造影过程顺利,图像分辨率清晰,患者及家属满意.因此:护理操作贯穿检查的每一步,有效的护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护理工作要变被动为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15.
蝶鞍CT扫描图像质量探讨安红旗赵林河南电力医院放射科(450052)蝶鞍CT扫描是诊断垂体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确定肿瘤的大小、范围有无改变、坏死、钙斑以及蝶鞍骨质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我们对蝶鞍CT扫描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16.
林竹  蒋超  黎瑞彬  邝锦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87-239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CT联动扫描序列,对92例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利用CT特殊软件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成像。结果:92例患者中。心率小于60次/min的45例,共180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133支(77.4%),心率在60次/min~70次/min的29例,共116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87支(75.0%),心率在70次/min~80次/min的18例,共72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52支(72.2%)。结论:CTCA图像的质量与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重建时相的正确选择、对比剂的应用及重建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率,采取不同的心脏扫描条件,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扫描,能获得理想的原始数据,重建出较理想的冠状动脉,充分显示三级以上的冠状动脉的狭窄、变异、钙化和支架的通畅情况,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是临床上筛选冠心病较好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心脏电生理、运动周期及多排CT采集原理出发,探讨如何使用多排CT冠脉扫描,使得图像最优化,满足于临床诊断要求.方法 从2009年3月开始至今,使用最优化螺距、最优化机架转速进行冠脉CT成像,并随机收集100例(为A1组)与2007年12月~2009年2月100例患者的固定螺距、固定机架转速冠脉CT成像(为B1组)进行比较;另外,2010年2月期间使用机器默认固定螺距14.4、固定机架转速0.4s/rot,对60例疑似冠脉病变患者进行CT检查,其中有8例图像质量欠佳,对这8例图像质量欠佳患者,使用优化螺距、优化机架转速再次CT成像,进行前后对比,后者为A2组,前者为B2组.结果 A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 最优化螺距,最优化机架转速可使冠脉CT成像成功率大大提高,图像优秀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采用高清CT(HDCT)和64层螺旋CT(64-SCT)分别对不同直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的影响。HDCT测量的支架内径均高于64-SCT,对于直径2.5mm及3.0 mm的支架,HDCT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64-SCT,对于直径3.5 mm及4.0 mm的支架,两种CT对支架图像质量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CT高清成像技术可降低支架段金属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更清楚地显示支架腔内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PET/CT显像技术对影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其显像原理的特性及操作上的不规范会导致所获得的扫描图像质量存在差异.例如,图像的伪影、示踪剂因素及肿瘤显像的局限性等.本文通过实践对这些因素的形成与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率变化对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受检者按心率〈75次/min,75次/min〈心率〈115次/min,心率〉115次/min分为3组,分别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心动周期的相位窗5%-95%,每间隔5%进行相位窗和重建算法重建。3组图像质量均分为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和不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2类。结果 心率〈75次/min组,有94.8%(835/1104节段)的图像可用于诊断;75次/min〈心率〈115次/min组,有62.7%(84/134节段)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115次/min组,有47.2%(42/89节段)的图像可用于诊断。结论 适当控制心率,稳定心律,可以明显改善64层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