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夹脊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夹脊穴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5.0%、65.0%,对照组分别为82.5%、4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乳痛症即乳腺单纯性增生症,属于乳腺结构不良的早期病变.临床以乳房出现肿块和胀痛,每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减轻,一般在月经来临之前加重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尤以未婚女性或已婚未育或已育未哺乳的女性为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该病具有自限性.但笔者在近3年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妇女乳癌检查项目工作中,发现本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下降,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了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外,对于临床症状较重者,宜早期进行必要的治疗.本人运用中药煎剂内服配合徐氏外用方[1]治疗乳痛症1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痛症(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自1999年~2002年间,笔者以头皮针治疗乳痛症13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补肾法治疗经行乳痛症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妹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04-805
肾虚是经行乳痛症的重要病因 ,从经行乳痛症与肾虚的关系、乳痛症中补肾法的辨证、治则、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探求  相似文献   

5.
正乳痛症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有报道称,乳腺门诊约50%的患者存在乳房疼痛症状。乳痛症泛指以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疼痛为表现,但发病机理不同,治疗效果各异的一组疾病[1]。根据乳痛发作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乳痛症可分为周期性乳房疼痛和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两类。周期性乳房疼痛的主要特点为:整个乳房(双侧或单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症(Masoplasia)即乳腺结构不良症(Mammary Dysplasia),是妇女常见的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乳腺疾病,临床表现为乳房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疼痛及不同表现的乳房肿物,从习惯及治疗出发,较多数的人们接受的是乳痛症及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称谓.1972年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定名为乳腺增生症,沿用至今.乳腺增生症的病因虽不完全明了,但目前从一些临床表现的解析认为其与内分泌的失衡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直接关系.内分泌失衡是社会、心理、生理等多因素的综合反应,临床很难建立失衡群体,做出量化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乳房疼痛亦称乳痛症,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组与人体内分泌障碍有关,临床上以乳房胀痛和/或伴有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增生性疾病,也有人称之为乳腺囊性增生症。笔者就5a来我院乳腺专科门诊就诊的5200例乳痛症患者,由于采取合理的临床分度,并采取了中西医相结合的阶梯疗法,  相似文献   

8.
乳痛症中西医结合阶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疼痛亦称乳痛症,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组与人体内分泌障碍有关,临床上以乳房胀痛和/或伴有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增生性疾病,也有人称之为乳腺囊性增生症[1].笔者就5 a来我院乳腺专科门诊就诊的5 200例乳痛症患者,由于采取合理的临床分度,并采取了中西医相结合的阶梯疗法,最终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5 20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1.5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悬吊技术(SET)结合原始点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将9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A组)、对照1组(B组)、对照2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悬吊技术结合腰骶部原始点疗法治疗,B组采用原始点疗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治疗。3组以3d为1个疗程,于2个疗程之间休息1d,共治疗21d,分别在治疗3、6、21d后比较3组的综合疗效,并记录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3、6d后,A、B组疗效相当(P0. 05),但均优于C组(P 0. 01);治疗21d后,A、B组疗效均优于C组(P 0. 01),且A组疗效优于B组(P 0. 05);治疗结束后3个月,A组复发率低于B、C组(P 0. 05,P 0. 01),而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原始点疗法初期疗效显著,可节约成本,但易复发;而SET结合原始点疗法具有治疗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乳痛症10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乳痛症102例。结果:治愈65例,好转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达84.3%。  相似文献   

11.
邵克祥  丁景景  林定艺 《新中医》2022,54(14):160-16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头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ISI、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与对照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可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宋淑芬  张艳梅  王晓燕  孔令霞 《新中医》2023,55(13):165-169
目的:观察透穴埋线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透穴埋线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2组治疗前、随访时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眼痒、流泪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3.
徐思思 《新中医》2020,52(18):117-1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麦粒灸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穴位埋线联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联合氢醌乳膏治疗,2组分别治疗8周,记录2组女性黄褐斑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抑郁自评量表(SD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SI、DLQI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治疗前后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MASI、SDS及DLQ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麦粒灸治疗女性黄褐斑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运中健脾汤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联合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运中健脾汤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激素水平,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中药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主症及次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主症、次症评分均低于同期中药组(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SCL-90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SCL-90评分低于同期中药组(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孕酮(P)、睾酮(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LH、FSH、P低于同期中药组,E2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刘兵 《新中医》2021,53(23):201-20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 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AG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2 组G-17、PG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G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刺痛、食少纳呆、消瘦、倦怠乏力、胃脘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1.456)。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清G-17、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1年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结果:AMI发生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5.0%,西药组16.7%,2组AM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中医证候各项(包括心前区疼痛、乏力气短、心悸自汗、形寒肢冷遇寒胸痛)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各项积分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SAQ积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西药组SAQ的3项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SA...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穴位埋线组中途脱落1例,最终纳入穴位埋线组29例,常规针刺组30例。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体重对生活品质的影响量表(IWQOL-Lit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穴位埋线组BMI、腰围均小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臀围及脐周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穴位埋线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房芳  王松  兰端云  易靖 《新中医》2018,50(7):195-197
目的:观察CT指导下深刺夹脊穴治疗下腰痛血瘀证的疗效及其对血清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下腰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片,给予麦肯基康复技术。治疗组加用基于CT深刺夹脊穴疗法治疗,对照组加用传统手法针刺夹脊穴,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ODI量表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P物质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5.83%,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CT指导下深刺夹脊穴治疗下腰痛血瘀证,可缓解疼痛,促进功能康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P物质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9.
郑贺彬  王强力  陈宁宁  林定艺 《新中医》2024,56(14):114-1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康 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痉挛程度、上肢功能、生活活 动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2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 评 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MAS、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arroll上肢 功能评定量表(UEF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UEFT、 FMA-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 评分均 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MBI评分高于对照组,FA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事件发 生率6.98%,对照组无不良事件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 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陈仁凤  刘万川  张文斌  李红卫 《新中医》2022,54(18):142-14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盛型中青年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 例脾虚湿盛型中青年单纯性肥胖患者,用计算机分组软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调理、运动疗法及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2 组均持续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BFP)、血脂指标及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组体质量、BMI、BFP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体质量、BMI、BFP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TG、T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 (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局部感染、渗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降低脾虚湿盛型中青年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BMI 和BFP,调节血脂水平,其减肥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