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把影响患者安胎结局的孕产史、中医证型与安胎时机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明确安胎治疗的切入时间。方法将早期先兆流产患者674例分为安胎成功组504例,安胎失败组170例。收集患者孕产史、开始安胎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长、中医证型、等。并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安胎成功组及失败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安胎成功组与安胎失败组既往总孕次、自然流产次数以及人工流产次数差异、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既往总产次、引产次数、异位妊娠次数、早产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胎成功组住院治疗天数大于安胎失败组(P0.05)。既往人工流产次数≥2次、既往自然流产次数≥2次以及肾虚证型的早期先兆流产病人不同孕周开始安胎治疗的安胎结局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孕次、自然流产次数以及人流次数过多可能降低安胎成功率,但孕4~5周开始中西医结合安胎治疗可提高其安胎成功率。而肾虚证型的早期先兆流产病人,孕4~5周开始中西医结合安胎治疗的安胎成功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人流和药流与再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再次妊娠发生早期自然流产与上次流产方式即人流或药流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门诊近5年来接诊的60例早期自然流产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60例,单有药物流产史28例,占46.67%;单有人工流产史17例,占28.33%:初孕妇15例,占25%.不符合以上3种条件者或有明显原因者,不列入研究对象.结果 人流与初孕妇相比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而药流与初孕妇相比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药物流产可能影响再次妊娠结局.即用于药物流产的米非司酮和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长与早期自然流产有高度相关性,对未生育者要慎用.  相似文献   

3.
李相宜  李艳芳  罗颂平 《新中医》2015,47(10):105-107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服用滋肾育胎丸安胎治疗再次成功妊娠后的妊娠结局情况。方法:收集于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既往有RSA病史的产妇98例,按孕期是否服用滋肾育胎丸安胎治疗分为滋肾组33例和非滋肾组6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病历回顾的方法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孕产史、既往病史、本次妊娠孕期情况、本次妊娠结局等信息。病历采集信息经过质控员复核,对于漏项,通过第二次回顾病历及电话随访的方法完善病历信息采集表,对于漏项难以补充者予以筛除,滋肾组的最终有效信息采集表共31份,非滋肾组共60份。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病史方面,2组产妇既往发生死胎次数、畸胎引产次数、免疫性疾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2组产妇在本次妊娠是否出现先兆流产的临床表现、孕期接受安胎治疗次数、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娩孕周、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用于治疗RSA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GDM)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及RSA患者既往死胎和畸胎的病史、本次妊娠期间出现的先兆流产症状等,影响患者及医务人员对孕期安胎治疗的需求,及对分娩孕周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29例为观察组,肌肉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选取同期正常妊娠产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均保胎成功,无流产儿和畸形儿。两组生产方式、新生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高,且不影响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既往孕产次数的多寡与安胎结局的关联性,以使女性重视避孕,无妊娠计划者须严格避孕,避免或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意识,避免生殖相关疾病的发生,确保自我生殖健康。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整理收集符合早期先兆流产诊断标准的234例患者,研究其既往孕产次数与本次妊娠安胎结局关系。结论:随着既往孕次的增多安胎成功机率下降,二者呈负相关;而安胎失败机率则随着既往孕产次数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阶段卵黄囊大小形态学及内径与妊娠流产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子宫附件检查的自然受孕孕妇452例,并跟踪其妊娠结局,记录头臀径、孕囊和卵黄囊内径大小。按照妊娠结局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先兆流产组、早期自然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进行分析。结果卵黄囊最早可出现在孕5周,随着孕周增长而长大,在第9周时达到高峰此后缩小,呈现明显规律性。卵黄囊内径同孕囊内径有一定关系,呈正相关,卵黄囊同头臀径也呈正相关。卵黄囊大小异常率在先兆流产组及必然流产组之间差异显著。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检出卵黄囊大小和形态异常是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黄囊形态学改变同妊娠早期结局具有密切联系,故可以通过卵黄囊大小及时发现胚胎的发育情况,对临床预测早期妊娠的发育情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院妇产科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7月 ,治疗先兆流产患者获得良好效果 ,现将治疗经过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各种因素引起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 32例 ,全部为妇产科门诊患者 ,均排除宫外孕、葡萄胎、死胎及双胎等非正常妊娠 ,确诊为宫内正常妊娠。年龄最大 4 2岁 ,最小 17岁 ;无流产史者 10例 ,自然流产 1次者 6例 ,自然流产 2次以上者 6例 ,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者 10例。随访 :中孕至分娩无异常发现。1.2 症状与体征 :全部病例均有停经史 ,停经时间最短 38天 ,最长 10 0天 ,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下确诊有孕囊、胚芽…  相似文献   

8.
梁卓  王昕 《辽宁中医杂志》2011,(6):1163-1164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77例流产孕妇(流产组:其中先兆流产51例,难免流产17例,稽留流产9例)和60例无自然流产史妇女(对照组)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测定。结果:流产组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率是32.46%,对照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是8.33%。两组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流产组中有自然流产史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是40.25%,无自然流产史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是1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产组中有自然流产史妇女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结论: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自然流产尤其是习惯性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孕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 12 0例有药物流产史的初产妇及 16 0例有人工流产史初产妇进行比较 ,随访妊娠分娩结局。结果 :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 ,药物流产组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 (P<0 .0 1)。结论 :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再妊娠分娩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比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者少 ,且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自拟保胎无忧汤治疗先兆流产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1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年龄29~39岁;停经时间35~49天30例,50~70天20例,71~84天8例;人工流产史1~3次35例,自然流产史1~3次5例.对照组52例,年龄21~37岁;停经时间35~49天30例,50~70天15例,70~84天7例;人工流产史1~3次36例,自然流产史1~3次3例.两组年龄、孕产史、停经时间、流产史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其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010例早期先兆流产住院患者,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采集患者年龄、既往月经情况、流产次数、不良妊娠次数、发病节气、发病时孕周、中医证型及妊娠结局(出院时间≥3个月),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1010例患者中,肾虚证762例(75.4%),血热证178例(17.6%),气血虚弱证40例(4.0%),血瘀证15例(1.5%),肝郁证15例(1.5%)。不同证型在各年龄段、孕周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证型的既往月经情况、流产次数、不良妊娠次数、发病节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随访698例,其中妊娠成功567例(81.2%),妊娠失败131例(18.8%)。不同妊娠结局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妊娠结局与年龄存在相关性(P=0.012,OR=1.063),与证型、流产次数、不良妊娠次数、既往月经情况、发病时孕周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肾虚证为早期先兆流产最主要证型,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段及发病时孕周有关,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素芳  李辉 《中医研究》2007,20(11):37-37
1998-02-2002-02,笔者采用健脾补肾法治疗先兆流产患者164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62例对照组,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28例先兆流产患者系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4例,年龄:20~30岁132例,31~41岁32例;流产史:无自然流产史68例,流产3次以上10例,流产2次26例,流产1次60例;发病诱因:劳累105例,同房事后39例,无明显诱因20例。对照组64例,年龄:20~30岁42例,31~41岁20例;流产史:无自然流产史30例,流产3次以上2例,流产2次以上4例,流产1次26例;发病诱因:劳累36例,同房事后8例,无明显诱因1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浆蛋白 C、蛋白 S 活性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无流产史的患者 50 例为稽留流产组,稽留流产且存在流产史 2 次及以上的患者 40 例为复发性流产组,同时选择接受首次人工流产术的患者 5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浆蛋白 C、 蛋白 S 活性与抗凝血酶Ⅲ水平。结果:复发性流产组患者血浆蛋白 C、蛋白 S 活性与抗凝血酶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稽留 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稽留流产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蛋白 C、蛋白 S 活性与抗凝血酶Ⅲ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发生风险,血浆蛋白 C、蛋白 S 活性及抗凝 血酶Ⅲ水平可对血栓发生风险进行预测,针对性治疗可促使妊娠结局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输卵管妊娠住院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202例,根据药物治疗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130例(占64.4%)和失败组72例(占35.6%)。记录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天数、妊娠频次、人工流产史、分娩频次、剖腹产史、有无盆腔积液、异位妊娠频次、其他腹部手术史、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 CG)值、孕酮(P)值、治疗前休克指数(SI)、K值、停经天数、腹痛天数、自然流产频次、B超下包块最大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两组自然流产频次、SI、log_2β-h CG、log_2P、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史(OR=3.569,95%CI=1.253~10.161)、log_2β-h CG水平(OR=2.139,95%CI=1.548~2.956)是影响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独立因素。当β-h CG1578.5 IU/L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结论影响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工流产史、log_2β-h CG水平。  相似文献   

15.
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在晚期先兆流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判断晚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85例患者,按妊娠结局分为2组:晚期先兆流产组70例,晚期难免流产组15例。另选正常中孕者50例作为中孕组。均抽取静脉血查血清CRP、血常规。结果晚期先兆流产组血清CRP、WBC水平与中孕组、先兆流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CRP、WBC可作为判断晚期先兆流产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申伟平 《光明中医》2002,17(5):33-34
我们自 1 993 .1 2~ 1 998.1 2用中药清宫汤(自拟经验方 )治疗药物流产 (注 :西药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素 )后阴道出血 1 3 0例 ,并与 1 2 8例药物流产后口服复方益母草口服液作对照组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 3 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妇科门诊 ,自愿药物流产且符合药流标准早期宫内妊娠者共3 58例 ,年龄 2 0~ 40岁 ,无药物流产禁忌症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第一胎妊娠者 69例 ,第二胎妊娠者 45例 ,第三胎妊娠者为 1 6例 ;对照组分别为 61例、49例、1 8例。两组在停经时间、孕产史等方面情况相近 ,有可比性。2 治疗…  相似文献   

17.
1996年7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益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1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汕头市澄海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先兆流产患者。诊断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共126例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30岁,其中20-30岁69例,〉30-40岁57例;20-30岁有自然流产史15例,30岁以上有自然流产史40例,有习惯性流产史9例,有不良妊娠史(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死胎、宫外孕)44例。辨证属于肾虚型,其中腰酸腹痛,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畏寒肢冷,面色晦黯,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属偏肾阳虚者72例;腰酸腹痛,或伴有阴道产量出血,手足心热,面赤唇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属偏肾阴虚者54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绒毛膜下血肿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清远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100例先兆流产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绒毛膜下血肿将孕妇分为两组,其中19例存在绒毛膜下血肿的孕妇为观察组,其余81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在妊娠流产的孕妇中,比较流产时妊娠年龄和首次出血与流产的持续时间。分娩的孕妇中,比较两组的孕龄、出生体质量、早产和剖宫产率。结果:两组孕妇年龄、胎次、流产史、第一次阴道出血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流产率为31.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流产时胎龄及第一次出血与流产之间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分娩时胎龄、早产率、出生体质量与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绒毛膜下血肿可增加先兆流产孕妇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保胎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中药安胎合剂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与血清E2、P变化的关系,其中妊娠成功组173例,妊娠失败组27例。另选取正常妊娠50例为对照组。结果停经31—40d与停经51—60d时间段妊娠成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停经41—50d时间段两组血清E2水平差异显著。在孕早期3个不同停经时间段妊娠失败组与正常妊娠组E2测定均有显著性差异。妊娠成功组、妊娠失败组分别与正常妊娠组血清P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保胎患者孕早期血清E2、P变化与妊娠结局有一定关系。但B超检查是确定妊娠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胎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两虚型先兆流产患者60例,给予护胎口服液连续口服14 d后,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服药前后患者有效性、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性激素水平,随访患者最终妊娠结局。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95. 00%;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为(21. 43±22. 98)分,治疗后为(3. 76±3. 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0例患者血清E2、P、HC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在本研究60例患者中,53例足月分娩,母婴平安。3例在研究过程中出现自然流产或稽留流产,1例孕20周因羊水过少引产,1例孕30周宫颈松弛自然流产,2例于孕13周无明显诱因胚胎停止发育。结论护胎口服液能够改善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及保胎成功率高,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