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为了分析软通道技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选取本院收治的8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2组。观察并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手术前后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产物(LPO)水平及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显示,与常规开颅手术患者相比,采用软通道技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患者PSV、EDV、Vm、PI、SOD、GSH-PX水平升高,MDA、LPO水平降低;患者GCS、BI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这说明软通道技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应激影响小,术后脑血流恢复快,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CT引导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定位,选定靶点后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包括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死亡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5%,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1周内死亡率10.5%。结论: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易于掌握普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夏平  熊兵红 《重庆医学》2012,41(22):2294-2295
目的 探讨硬通道结合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硬通道结合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1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血肿清除率为30%~50%,再次血肿清除率为60%~80%.有效98.4%,满意率90%.结论 硬通道结合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试验组行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两组术后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周的神经损伤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术后3 d的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的死亡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血清S100β、NSE、NPY水平低于术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ADL评分低于术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软通道微创穿刺相比,硬通道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出血量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神经损伤小的特点,使得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较好,且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多靶点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根据脑CT定位穿刺部位,角度及深度,应用多靶点定向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靶点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创伤小,用时少,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汝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40例)和研究组(微创软通道穿刺术,4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D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CN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C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手术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立体定向软通道的3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相比,前组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低于后组,且前组BI指数高于后组,前组显著优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0%,前组显著高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前组显著低于后组,且前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而言,软通道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有更好的疗效,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花费更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软通道技术治疗急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方法对89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软通道技术治疗。其中23例患者在发病后6 h内手术(早期组),34例患者在发病后6~24 h内手术(中期组),其余32例患者在发病后24~72 h内手术(晚期组)。使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血肿大小,血肿清除率,治愈率,并发症以及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对日常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L)进行评定,比较不同时期的疗效和近期及远期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在软通道技术治疗后,早期治疗组患者的术后5天血肿量以及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ADL评定为Ⅰ~Ⅲ级的患者比例,早期组患者显著高于中期组,中期组患者高于晚期组。结论早期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应激状态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比较2组间治疗效果,并观察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及总抗氧化能力(TAC)]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压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3、12个月2组间疗效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5.00%vs.87.50%,86.25%vs.88.75%,93.75%vs.93.7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天2组患者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MDA、LPO水平和TAC值则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第7天均有所恢复。治疗第1、7天后,观察组血清MDA和L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和TA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7天,2组PSV、EDV、Vm、P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RI则显著降低(P<0.05)。治疗1、7天后,观察组患者PSV、EDV、Vm、PI均显著大于对照组,R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对患者应激影响小,术后脑血流恢复快的优点,且长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通道置管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行 CT 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研究周期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相关指标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 NIHSS 评分、ADL 评分、SF-36量表相关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交功能整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 SF-36量表相关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交功能整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软通道置管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21-24
目的探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大容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9),其中试验组采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血肿消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为32.50%,低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0.25)h、住院时间为(22.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27±0.42)h、(31.1±4.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00%,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各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较快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已确诊HICH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组行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与治疗组(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治疗HICH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微创组采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结果:微创组病死4例,少于对照组10例(P〈0.05)。微创组出院斯坎蒂尼亚卒中量表评分和随访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预后评定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好,具有微创、安全可靠、低死亡率、低致残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98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患者依照ICP变化情况制定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925.32±301.28)g vs(1455.83±311.25)g]、使用时间[(7.64±4.58)d vs(14.35±4.59)d]、ICU监护时间[(21.48±4.13)h vs(40.39±4.12)h]、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水电解质紊乱(4.1%vs 26.5%)、颅内感染发生率(2.0%vs 12.2%)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ICP监测能及时准确判断幕上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诊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82-48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硬通道微创下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存活率为96.43%,预后良好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和69.64%、82.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并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较为明显,术后生存率较高,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改善较为明显,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杜崇军  蔡洪流  尹绍文  邵绍鲲  杨国军  严齐备 《浙江医学》2015,37(14):1241-1243,125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合理目标血压。方法 对急性起病6h内头颅CT检查证实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乌拉地尔注射液静脉微泵控制血压(乌拉地尔5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50ml,先微泵快推5mg,继以100~1000滋g/min泵入,根据监测血压调整泵入速度,直至血压达到目标血压),分别于1h内控制目标收缩压至140~160mmHg,观察两组患者实际血压控制平均水平,24、72h血肿增大情况,28、90d内病死率,及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index(BI),以评估远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实际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24、72h血肿量、血肿扩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28、9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0dmRS评分及28d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90dBI研究组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降压治疗,正如指南所推荐的对于收缩压介于150~220mmHg的脑出血患者,立即将血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可行的,能改善存活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