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联用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患者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术中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T4阶段均明显低于T1阶段(P<0.05或P<0.01);对照组的HR在T3阶段、R在T2阶段均低于T1阶段(P<0.05);观察组的RR在T2阶段明显低于T1阶段(P<0.05);观察组MAP在T2、T3阶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T4阶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R在T3阶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均高于单用丙泊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颅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的脑保护效应。方法:硬膜外血肿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丙泊酚复合麻醉和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内皮素(E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术后GCS评分与血清NSE、ET水平均明显优于采用丙泊酚复合麻醉的患者,且不良反应明显较少,提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患者的脑保护效应更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复方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90例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骶管注射复方亚甲蓝+利多卡因麻醉)和对照组(n=45,行骶管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对比两组术毕、术后3 h、12 h、24 h以及48 h时VAS评分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毕以及术后2 d时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2 d时血清Cor、NE以及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术毕及术后2 d时各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灼痛感以及肛缘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磷酸肌酸钠单独和联合应用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谵妄的防治效果。方法: 择期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全身麻醉老年患者6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四组,即0.9%氯化钠注射液空白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磷酸肌酸钠组(CP组)和右美托咪啶联合磷酸肌酸钠组(DCP组),各组麻醉前给予对应药物。监测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术前第1天行MMSE评分,术后第1天行MMSE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并且进行术后谵妄的诊断。结果:C组和CP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即刻HR和MAP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入室时值和D组或DCP组对应值(P<0.05或0.01);术中SpO2,PetCO22,以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CP组患者MMSE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D组、CP组、DCP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差值均显著低于C组(P<0.05或0.01),术后DCP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D组、CP组、DCP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或0.01),且DCP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或CP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前预防性应用右美托咪啶和(或)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尤其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对全麻上肢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观察组,n=30)患者在手术结束缝皮前以喷他佐辛0.25 mg·kg-1稀释至10ml缓慢静注(超过3 min);Ⅱ组(对照组,n=30)在手术结束缝皮前以同样速度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T0)、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拔管后15 min(T5)等时点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5 min的躁动情况和躁动评分,以及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结果: Ⅱ组在T3~T5时点血压、心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拔管后15 min躁动情况和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P <0.05),Ⅰ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Ⅱ组(P <0.05)。结论: 在缝皮前应用喷他佐辛0.25 mg·kg-1可维持拔管时患者循环稳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的地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预计困难气道拟行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插管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组)。插管前10 min,各组分别静脉给予地佐辛0.15 mg·kg-1、芬太尼3μg·kg-1、舒芬太尼0.2 μg·kg-1等镇痛药。比较3组患者入室后安静5 min(T0)、纤支镜置入前(T1)、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2)及插管后5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前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插管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F组和S组在T1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三组在T1时SpO2明显降低,T2时MAP明显升高(P<0.05);T1时F组和S组HR、MAP和SpO2明显低D组(P<0.05);T2时F组HR、MAP明显高于D组和F组,F组和S组SpO2明显降低(P<0.05);T3时S组HR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D组和F组,F组MAP明显高于D组和S组(P<0.05)。T1时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S组明显高于F组(P<0.05)。F组恶心、躁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F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S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和F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充分的表面麻醉在困难气道患者经纤支镜引导的清醒气管插管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程度小,插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胡晓萍  邵军进  程喜宇 《中国药师》2015,(12):2092-2094
摘 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术后单用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3,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5 h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舒芬太尼镇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和丙泊酚 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用于70岁以上患者全髋骨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70岁的择期全髋骨置换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依次分为A组(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28例,B组(丙泊酚 瑞芬太尼全身麻醉)30例。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和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术后24 h麻醉随访调查麻醉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手术期间生命体征各记录时间点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血压或心率均较诱导前明显波动(P<0.05)。B组患者围术期心血管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多于A组患者(P<0.01)。A组患者中,20例术后直接回病房,8例在麻醉恢复室观察0.5~1 h;B组12例术后控制呼吸直接回重症医学科病房, 7例拔除气管导管,回重症医学科病房;11例在麻醉恢复室观察1~2 h。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情况显著增加(P<0.05),同时麻醉满意度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适度剂量的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是高龄患者全髋骨置换术时一种合宜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究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后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术后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于南京市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择期脊柱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85例,患者均在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收集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脊柱侧弯类型、ASA分级、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术中镇痛用药方案等信息,术后6,24,48,72 h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疼痛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除了术后24 h与术后48 h之间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个时间点间NR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方式(OR=2.403)、术中出血量(OR=1.001)、术后是否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OR=0.219)、心率(OR=0.976)是术后24 h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而脊柱侧弯类型(OR=0.432)、术前血红蛋白(Hb)含量(OR=0.964)、术后是否使用PCA(OR=0.275)是术后48 h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务人员可根据疼痛的影响因素预测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效果,制定合理的镇痛方案,减少过度镇痛和镇痛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实施分娩镇痛过程中,观察分别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102例,年龄21~46岁,ASAI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硬膜外麻醉(E)组;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CSE)组;对两组分娩镇痛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等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镇痛起效时间方面,CSE组少于E组产妇非常明显(P<0.05);在视觉模拟评分方面,CSE组优于E组产妇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分娩镇痛的产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分娩镇痛起效时间大大缩短,舒适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体外循环(CPB)下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各31例。DEX组恒速输注DEX 0.5μg·kg-1·h-1,对照组恒速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其余麻醉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1)、停机时(T2)、停机后4 h(T3)、停机后12 h(T4)和停机后24 h(T5)监测两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IL) 6、IL 8、IL 10的水平以及患者生命体征,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24h发生SIRS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T1~T5时两组患者血清CRP明显升高(P<0.05);T3~T5时DEX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2~T4时对照组血清TNF α明显升高(P<0.05),T2、T3时DEX组血清TNF α明显升高(P<0.05);T3、T4时DEX组血清TNF α低于对照组(P<0.05)。T2~T5时两组血清IL 6明显升高(P<0.05),T1~T5时两组血清IL 8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血清IL 10明显升高(P<0.05);T2~T4时DEX组IL 6、IL 8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DEX组IL 10高于对照组(P<0.05)。T3~T5时两组患者WBC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WBC高于同期DEX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24 h内诊断SIRS例数、住院天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一定程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某院外科手术麻醉用药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耳鼻咽喉科、妇科、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实行ERAS的患者,进入ERAS组;从同期相同科室手术患者中选择传统外科手术患者(传统组)进行配对。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RAS组的麻醉用药费用、镇痛泵使用率及费用、人均住院药品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或P<0.01)。结论:ERAS理念的推广,在使患者得到优质诊疗的同时,能够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用药费用,降低患者的住院药品费用,降低药占比。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地佐辛镇痛对心肌酶谱的影响,并评价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择期全麻OPCABG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术后予右美托咪啶联合地佐辛镇痛,对照组29例术后予地佐辛镇痛,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的数值变化,监测麻醉前、拔管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数据,对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静程度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2 h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LDH、CK及CK MB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后不同时间点(6,12,24,48,72 h)的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12,24,36,48,72 h)的Ramsay评分、VAS评分及术后24,48,72 h累计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OPCABG患者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地佐辛能够保护心肌,增强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余奇劲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17,(12):2193-2195
摘 要 目的:比较“清醒”与静脉麻醉诱导状态光棒引导气管插管运用于困难气道的效果。方法: 将78 例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为清醒组和静脉麻醉诱导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变化、气管导管插管时间及术毕气管导管拔管 1 h后咽喉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气管插管前相比,静脉麻醉诱导患者插入气管导管后和拔除气管导管前血压、心率均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与清醒组同阶段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静脉麻醉诱导组比较,清醒组患者插入气管导管所用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术后24 h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静脉麻醉诱导相比,“清醒”状态光棒引导气管插管运用于困难气道患者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在麻醉深度指数(CSI)指导下,评价眼科玻璃体手术中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60例择期行玻璃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以0.25 μg·kg-1·h-1输注)和咪达唑仑组(M组,咪达唑仑以25 μg·kg-1·h-1输注)。患者入手术室后行常规麻醉监测和CSI监测,术中CSI靶目标值设定为>80。术中根据CSI值调整药物输注速率。记录术中循环、呼吸参数,术后对患者行镇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评估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D组患者手术开始35~50 min和术毕心率均低于M组(P<0.05),疼痛评分显著低于M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手术满意度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玻璃体手术中可降低心率,镇痛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小,适于该类手术镇静。  相似文献   

16.
王雷 《中国药师》2016,(2):298-3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氧明维持剖宫产手术中循环稳定的作用,以寻找甲氧明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最佳方案。方法: 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于L3-4腰 硬联合穿刺,注入麻醉药。麻醉完成后即刻开始输注甲氧明;对照组穿刺注入麻醉药后即刻不给予甲氧明,当产妇出现血压下降幅度超过15%时给予静注甲氧明2~3 mg,预先稀释至20 ml。比较两组产妇腰麻前(T0)、腰麻后5 min(T1)、腰麻后10 min(T2)、腰麻后15 min(T3)、手术结束(T4)五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产妇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1 min Apgar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产妇术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1~T3时的SBP、DBP均明显低于T0时(P<0.05);对照组SBP、DBP较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T1~T4时的HR均明显低于T0时;而试验组T1~T4时的HR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3时的HR值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新生儿pH、PCO2、PO2、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量泵预防性使用甲氧明维持剖宫产术中的循环稳定性较为可靠,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志杰  郭志华 《中国药师》2017,(6):1078-1080
摘 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上肢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n=40,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和神经刺激器组(n=40,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麻醉效果,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引导组阻滞完全率为97.5%,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65.0%;阻滞不全率则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也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效果优于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比较醋酸曲普瑞林与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早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女童7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A组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B组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BA/CA、身高、体重指数、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FSH、E2、LH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血清FSH、E2、LH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FSH、E2、LH差值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BA/CA和体重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身高较前明显增加(P<0.05);且A组BA/CA和体重指数显著低于B组,身高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BA/CA、身高及体重指数差值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和卵巢体积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子宫体积和卵巢体积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卵巢体积差值高于B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曲普瑞林用于特发性中枢性早熟患儿效果优于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与单用舒芬太尼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ISI、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集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对VAS评分、RSS评分、PCA有效按压次数、药品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中文文献,累计受试者1 7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在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较单用舒芬太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用舒芬太尼比较,联合用药组在术后24 h镇静效果即Ramsay评分(WMD=-0.09,95%CI:-0.16~-0.02)和48 h镇静效果(WMD=-0.09,95%CI:-0.12~-0.0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舒芬太尼比较,联合用药组术后12 h的PCA有效按压次数(WMD=-3.48,95%CI:-4.64~-2.31)和48 h的PCA有效按压次数(WMD=-5.05,95%CI:-6.56~-3.54)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用舒芬太尼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精神异常及总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与单用舒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用于PCIA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镇痛效果,并有效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任俏王洁  王向宇 《中国药师》2019,(10):1871-1873
摘 要 目的:观察哌甲酯对成人阻塞性呼吸睡眠低通气暂停综合征(OSAHS)全麻术后苏醒的作用。 方法: 60例OSAHS患者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字分组,每组各30例。奇数者进入观察组,予哌甲酯催醒;偶数者进入对照组,予氟马西尼催醒,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T0)及给药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3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镇静/警觉评分(OOA/S)以及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间点的MAP、HR均较T0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OOA/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且观察组T1、T2和T3时间点的OO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哌甲酯对成人OSAHS全麻术后有催醒作用,可以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优于氟马西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