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春贺  白宏英  李楠 《中国肿瘤》2021,30(4):313-320
摘 要:[目的] 探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纳入268例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通过病例系统获取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以及后期的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而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方案的预后。在患者住院期间收集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GSTP-1多态性的基因分型,并结合基线临床资料进行相应的关联分析。此外,收集可用于mRNA表达分析的样本进行GSTP-1基因的表达分析,进而探讨该位点对GSTP-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268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关联分析中只发现了位于GSTP-1基因编码区域的313A>G位点和预后显著相关。313A>G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AA型182例(67.9%),AG型79例(29.5%),GG型7例(2.6%),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649)。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0个月和5.8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01)。总生存期方面,AA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5.5个月和10.0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9.53,P=0.002)。多因素分析中,针对PFS构建的Cox模型结果表明AG/GG基因型对PFS具有独立的影响(HR=1.56,P=0.005)。mRNA分析结果表明在88例外周血单核细胞标本的mRNA表达分析中,313A>G位点AG/GG基因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AA基因型患者,PBMC标本中GSTP-1的mRNA表达显著较高(P<0.001)。[结论]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辅助治疗具有和既往研究类似的预后,GSTP-1基因313A>G多态性位点可能成为评估该方案预后的药物基因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新诊断脑胶质瘤的辅助治疗中具有重要治疗地位,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 rase P-1, GSTP1)在胶质瘤细胞外源性物质解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影响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本研究旨在探讨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75例手术切除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收集患者外周血进行GSTP1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收集部分患者接受放化疗前的新鲜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标本提取RNA定量分析GSTP1 mRNA表达。并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关联。结果: P.Ile105Val变异在研究人群中的突变频率为:AA型119例(68.00%),AG型51例(29.14%),GG型5例(2.86%),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868)。随后以显性遗传方式将AG型和GG型患者合并进行分析。预后分析结果表明:AG/GG基因型和AA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4和6.9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在总生存期(OS)方面,AG/GG型和AA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0和15.3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针对OS的多变量的Cox分析结果表明,AG/GG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68, P=0.011)。78例PBMC标本的GSTP1基因mRNA表达实验结果表明,P.Ile105Val变异AG/GG基因型患者的GSTP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患者(4.01±0.472 vs 2.76±0.624, P<0.001)。结论:GSTP1基因P.Ile105Val变异是影响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刘文清  张胜威  王华胜 《中国肿瘤》2018,27(12):962-967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苷脱氨酶(CDA)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15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用来进行CDA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另外,收集8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RNA对CDA 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对基因型和基线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 CD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位点rs532545和疗效相关。rs532545位点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GG型157例(73.02%),GA型53例(24.65%),AA型5例(2.3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5,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834)。预后比较将GA和AA型患者合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GA/AA和GG基因型患者的3年无疾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1.03%和6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基因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2.41%和5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对D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GA/AA基因型对DFS的影响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5,P=0.011)。另外,进一步在85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相对于野生型GG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A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DA基因rs532545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该基因mRNA的表达进而使结直肠癌患者从卡培他滨的治疗当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2184A/G基因的多态性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275例肺癌患者和126名健康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RAGE 2184A/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 2148A/G多态性的分析中,健康者中仅发现野生型A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100.0%。3种不同类型肺癌均显示最小等位基因G条带,其中腺癌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为7.0%,鳞癌为6.1%,小细胞癌为7.7%(均P<0.05),未能检测出纯合的GG。在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中,腺癌患者AG基因型频率为14.0%,早中期患者AG基因型频率为3.2%,晚期肺癌AG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为20.4%(P=0.048)。鳞癌患者AG基因型频率为12.2%,早中期鳞癌患者AG基因型频率为8.0%,而晚期鳞癌患者AG基因型频率可高达16.7%(P=0.05)。小细胞癌患者AG基因型频率为15.4%。在腺癌和鳞癌患者中,男性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女性,分别为81.4%和90.7%以及81.3%和100.0%;而在小细胞癌患者中,男性AA基因型频率(100.0%)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0.0%)。结论 RAGE 2148A/G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肺癌和腺癌中,AG基因型频率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同时肺癌患者2184A/G多态性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RAGE 2148A/G基因有望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靶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 年1 月到2018 年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195 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治疗期间在医院评估患者的复发情况,完成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GSTP1 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另外,收集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进行GSTP1 mRNA表达分析。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并通过多变量Cox 风险比例模型进行校正。结果:195 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4.8 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6.2 年。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位于GSTP-1 基因编码区域的I105V位点和预后相关。I105V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AA型135 例(69.23%)、AG型56 例(28.72%)、GG型4 例(2.0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对基因型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和预后的分析发现,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 分别为5.7 年和3.9 年(P<0.01),中位OS 分别为7.0 年和4.5 年(P<0.01)。AG/GG 基因型对患者的OS 具有独立的影响(OR=1.54,P<0.05)。与AA 基因型患者比较,I105V 位点AG/GG 基因型患者PBMC 中GSTP1 mRNA 表达水平较高(P<0.01)。结论:GSTP1基因I105V位点可能通过介导GSTP1 mRNA表达,进而影响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type 1 gene,TGFBR1)*6A和Int7G24A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82名食管鳞癌患者和584名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别采用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染色体DNA中,TGFBR1第1外显子*6A和第7内含子Int7G24A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同时对ESCC患者术后的切除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BR1的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其基因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GFBR1基因*6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ESCC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其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BR1基因Int7G24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ESCC组和对照组间分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ESCC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38倍(经性别、年龄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校正后的OR=1.38,95%CI=1.04~1.75),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2.23,95%CI=1.19~3.81)。当按肿瘤分期进行分层分析时发现,与GG基因型相比,Ⅲ期和Ⅳ期ESCC患者中携带GA和A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1.61,95%CI=1.10~2.21)。ESCC组织中TGFBR1的蛋白阳性表达率(32.1%)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97.7%)(P〈0.01),TGFBR1在ESCC中的蛋白表达与*6A和Int7G24A位点的基因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Int7G24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人群食管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可增加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rs10013228位点多态性与R0切除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R0手术切除的1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及术后93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Tagman探针PCR基因分型技术对VEGFR2基因rs1001322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组织中VEGFR2 mRNA水平,分析rs10013228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辅助化疗)及VEGFR2 mRNA水平的关系,根据随访数据分析rs10013228不同基因型的预后情况,采用 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154例患者外周血中共有VEGFR2基因rs10013228 AA型95例(61.69%)、AG型51例(33.12%)和GG型8例(5.19%),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2。不同基因型分布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辅助化疗均无关(P>0.05)。1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90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肿瘤部位与OS无关,而年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辅助化疗和rs10013228基因型与OS有关,其中rs10013228 AG/GG型的中位OS为5.60年,长于AA型的4.40年(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期及rs10013228基因型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QPCR检测发现结直肠癌组织中rs10013228 AA型的VEGFR2 mRNA水平高于AG、GG型(4.26±1.21 vs. 2.94±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VEGFR2 rs10013228与VEGFR2表达和预后有关,其中携带突变等位基因者的VEGFR2表达降低且预后较好,该位点可能是通过影响VEGFR2表达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启动子(-181A/G)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各大医学数据库,对2017年7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MMP-7(-181A/G)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数3 296例,对照组4 362例。从总体效应量分析,除隐性基因模型外,MMP-7(-181A/G)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 vs A,OR=1.25,95%CI:1.09~1.43,P=0.00;GG/AG vs AA,OR=1.25,95%CI:1.12~1.39,P=0.00;GG vs AA,OR=1.42,95%CI:1.03~1.94,P=0.03;AG vs AA,OR=1.21,95%CI:1.07~1.35,P=0.00)。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MMP-7(-181A/G)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食管鳞癌的易感性有关,但并不能确定是否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按照种族进行亚组分析,提示MMP-7(-181A/G)基因多态性能够显著增加亚洲人群的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结论:MMP-7(-181A/G)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有关,G等位基因增加了食管鳞癌、胃癌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谢美  邹晓玲  晋帅 《肿瘤学杂志》2018,24(2):97-103
摘 要:[目的]采用Meta 分析方法研究细胞周期素D1(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关键词与主题词检索PubMed,Ovi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数据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0.0 软件。[结果] 纳入6篇文献,包括7个病例-对照试验研究,共计1283例胃癌患者为病例组与1760例非肿瘤患者为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A vs G:OR=0.90,95%CI:0.77~1.06,P=0.21;AA+AG vs GG:OR=0.85,95%CI:0.60~1.21,P=0.37;AG+GG vs AA:OR=1.15,95%CI:0.97~1.37,P=0.10)。在种族与肿瘤类型的亚组分层分析中,结果同样显示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可能与胃癌的发生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10.
赵克  倪峰  刘康栋 《肿瘤防治研究》2019,46(11):982-986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患者外周血进行GSTP-1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收集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前的新鲜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RNA进行GSTP-1 mRNA表达实验。对多态性位点和其他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le105Val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G/G型68.00%(119例),G/A型29.14%(51例),A/A型2.86%(5例),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868)。G/A+A/A型和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4和6.9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G/A+A/A型和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0和15.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A+A/A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68, P=0.011)。G/A+A/A基因型患者的GSTP-1 mRNA表达较G/G型高(P<0.001)。结论 GSTP-1基因Ile105Val位点可能通过影响GSTP-1基因mRNA表达进而影响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胶质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amifostin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amifostine (300 mg/m(2) three times a week for three consecutive weeks for a maximum of six courses) was evaluated in 12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Dose escalation up to 400 mg/m(2) was allowed to patients who failed to respon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 or = 1.5 g/dl in two (18%) of the 11 anemic patients. These two patients obtained transfusion independence for 20 weeks. Reticulocyte counts and ANC increased > or = 50% of baseline in four (44%) of the nine patients with reticulocytopenia and in three (25%) of the 12 neutropenic patients. Platelet count increased in three (50%) of the six patients with thrombocytopenia. Progenitor growth of CFU-GMs and BFU-Es improved in 8/12 patients. No major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conclusion amifostine is well tolerated and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and ameliorate the cytopenias in MD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化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患者:吉西他滨1000mg/m2,d1,8,静脉滴注30min;多西他赛75mg/m2,d1,奥沙利铂85mg/m2,d1.每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没有观察到完全缓解病例.吉西他滨组:PR 19例,SD 9例,PD 6例,总有效率为55.9%,临床获益率 8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多西他赛组:PR 16例,SD 11例,PD 7例,总有效率为 47.1%,临床获益率 79.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5.1个月.两组有效率(55.9%vs 47.1%,P=0.47)、临床获益率(82.4%vs 79.4%,P=0.38)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1月 vs 5.1月,P=0.524 )均无明显差异.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两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P=0.028),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分别为11.8%和47.1%(P=0.001),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分别为32.4%和8.8%(P=0.016),肌肉酸痛发生率分别为8.8%和32.4%(P=0.016),末梢神经麻木分别为11.8%和 35.3%(P=0.02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相近,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观察评价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4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应用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联合静脉用药.大剂量应用环磷酰胺[70mg/(kg·d)×2 d]和拓扑替康[2mg/(m2·d)×3 d].其中12例治疗2~13个周期,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例患者中,进展3例,稳定及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对症治疗后,无相关性死亡.结论拓扑替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引言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1]。我院自1996年11月~2003年4月采用STS公司BUCHLERFACTS型后装治疗机对16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腔内放射治疗,现将放疗前、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0例中,男93例,女67例,年龄16~67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鼻咽鳞状细胞癌。其中外照射足量后,鼻咽肿块未完全消失40例,局部复发病人不能进行外照射而补充腔内照射93例,为减少外照射并发症,增加局部剂量27例。2治疗前准备2.1心理护理腔内放射治疗前应说明放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消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使之及时接受腔内放射治疗。2.2鼻咽及口咽部的准备患者在治疗前应到牙科行口腔疾患的治疗,因射线可破坏龋齿周围的骨质。鼻咽腔部位若有炎症,如鼻炎、鼻窦炎或鼻咽肿瘤坏死感染等等,应首先控制感染,消除炎症。鼻咽部有出血者应先止血,止血无效者应改为外照射。2.3照射前准备腔内放射治疗前不必禁食,治疗当天给病人鼻咽部喷入2%利多卡因和1%麻黄素作局部麻醉并收缩局部血管,减轻不适和防止出血。治疗前30min硫酸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以减少腺体分泌。施源器置放前先在施源器表面涂...  相似文献   

20.
One hundre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ancer of the bladder were treated by external beam irradiation, 400 cGy twice a week to a total dose of 4800 cGy. One half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the electron affinic sensitizer agent, misonidazole, at a dose of 1 gr/m2 and a total dose of 12 gr/m2.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responses and in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time between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irradiation and misonidazole as compared to those who received irradiation and placeb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