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单中心数据分析子宫颈锥切术对早产的影响以及其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07~2017年分娩的无明显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且既往有子宫颈锥切术史患者(锥切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分娩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回顾性队列分析两组早产率差异。129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能够获得完整的锥切病理资料,并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该67例锥切患者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纳入129例孕前接受过子宫颈锥切术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年龄、吸烟、不良孕产史、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锥切组早产率显著升高(13.2%vs 5.2%)(P=0.000)。67例锥切患者中锥切深度15 mm患者早产率为20.0%(8/40),而锥切深度≤15 mm早产率为3.7%(1/27)(P=0.055);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患者早产率25.7%(9/35),而CINⅠ和CINⅡ患者早产率为0%(0/32)(P=0.008)。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INⅢ是锥切手术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P=0.006)。结论:子宫颈锥切手术后妊娠早产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CINⅢ是锥切手术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属子宫颈癌前病变,近年来CIN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子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及时有效地切除病变组织,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子宫颈锥切术对子宫颈最主要的影响是它可以造成子宫颈长度和体积的减少,使子宫颈的再生情况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后续妊娠结局。子宫颈锥切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率增加的机制主要与手术治疗等因素相关。不同的子宫颈锥切术式及锥切组织深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也不同,对于有妊娠要求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锥切术式,并在保证完全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锥切组织深度,以降低子宫颈锥切术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子宫颈锥切术对子宫颈修复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切术后极简式缝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子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CINⅡ~Ⅲ)需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病例100例,术后分别采取2种不同的缝合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即子宫颈锥切术后极简式缝合法50例,对照组:即传统Sturmdorf缝合法50例。比较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出血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均无感染,术后经期延长及子宫颈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应用子宫颈锥切术后极简式缝合法比常规Sturmdorf缝合法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子宫颈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的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EEP术与全子宫切除术时间间隔分为4组T1<1周(48例)、1周≤T2<2周(30例)、2周≤T3<6周(49例)、T4≥6周(136例)。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改变、手术路径(开腹组vs微创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探索与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结果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间隔(P=0.001)、HPV感染(P=0.002)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存在影响。手术时间间隔T1<1周(OR=3.778,95%CI为1.748~8.166,P=0.001),1周≤T2<2周(OR=5.218,95%CI为2.106~12.925,P<0.001)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宫颈浸润癌患者住院天数对手术时间间隔的选择存在影响。宫颈浸润癌患者不同手术时间间隔生存预后、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时间间隔应考虑在子宫颈锥切术后6周进行。宫颈浸润癌患者,手术治疗时间需结合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经过术者的综合评估后选择最佳时机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及持续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完成子宫颈锥切手术的340例子宫颈HSIL/CIN3患者,平均随访(20.4±12.8)个月,收集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R-HPV等结果。观察子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的转归,分析发生持续性HP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 340例患者中,前5位HPV感染亚型分别为HPV16、52、58、33和18,其中HPV16感染占74.1%(160/216);子宫颈锥切术后1年内HPV阴转率较高,术后6、12个月分别为81.5%(159/195)和85.3%(157/184)。子宫颈锥切术后HR-HPV持续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2.4%(42/340),其中单一亚型感染占85.7%(36/42),常见感染亚型为HPV16、58、52、53和56。(2)本科或以上文化水平、子宫颈锥切标本厚度>9 mm是HSIL/CIN3子宫颈锥切术后发生持续性HP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 <0.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325例因CINⅢ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情况分为病理升级组31例,未升级组294例,分析其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结果:325例患者中,31例患者锥切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颈早期浸润癌(9.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升级组产次≥2、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提示高级别病变、病变累及点数≥3点及累及腺体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升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累及腺体(OR 6.342,95%CI 1.728~23.273)及病变数≥3点(OR 13.428,95%CI 3.715~48.534)是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结论:病变累及腺体及病变数≥3点是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在CINⅢ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式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合理诊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宫颈病中心经宫颈活检和(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初步诊断为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6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细胞学高级别异常的阳性率为77.6%(38/49);阴道镜图像提示高度病变的阳性率为81.8%(36/44);宫颈活检与LEEP切除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14.8%(9/61),宫颈活检的漏诊率为75.4%(46/61)。LEEP术后最终切缘阴性的26例患者,2例术后5个月病变升级为ⅠB1期,1例术后18个月时ⅠA1期子宫颈鳞癌复发。LEEP术后有35例患者接受子宫或宫颈切除术,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47.6%vs7.1%,P<0.05),切缘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ⅠA1阳性均存在更高级别的病灶残留。结论:细胞学与阴道镜提示高度异常是发现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高危因素;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存在局限性,不能够代替LEEP术,同时锥切切缘阳性存在病灶残留甚至病变升级的风险。LEEP术治疗ⅠA1期子宫颈鳞癌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对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访观察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采用宫颈LEEP术治疗并成功受孕的的6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65例患者中最终完成随访获得妊娠结局者60例,其中8例流产,52例妊娠分娩。52例妊娠分娩者中,顺产10例,剖宫产42例(80.8%),其中8例因胎膜早破或疤痕子宫因素选择剖宫产。有不良妊娠史(包括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及保胎史)者共14例,占23.3%(14/60)。结论:国内HSIL患者LEEP术后剖宫产率高可能与临床医师的错误认识有关;而早产主要发生在锥切术后1年内的妊娠患者,但该结论尚需在较大样本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1)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全子宫切除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的指征,重点探讨宫颈锥切后腹腔镜子宫切除(LH)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宫颈病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中,80例为LH,15例为开腹子宫切除(AH)。患者年龄43.2±5.9岁,术前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下18例(18.9%)、CINⅢ累腺35例(36.8%)、宫颈原位癌(CIS)23例(24.2%)、宫颈浸润性鳞癌ⅠA1期19例(20.0%);(2)15例AH和25例LH是在宫颈锥切6周后施术,55例LH是在宫颈锥切后72h内。LH组和A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8±17.1min和88.0±19.8min(P<0.01),术中出血分别为54.3±24.4ml和103.3±48.1ml(P<0.01)。LH组和AH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5±1.1天和5.8±1.4天(P<0.01);(3)子宫切除标本的阴道断端边缘均未见病变,但残余宫颈中48例(50.5%)存在持续性病变(39例为CINⅡ及以下病变,4例为CINⅢ,3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4)全组无1例需术中/术后输血,无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发生。LH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但4例放置专用举宫器困难,其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但未引起并发症;(5)宫颈锥切后72h内行LH的55例中,7例(12.7%)术后出现发热(超过38.5℃),宫颈锥切6周后行LH或AH的40例中,仅1例(2.5%)术后发热。LH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结论:全子宫切除是某些诊断性宫颈锥切患者锥切后再处理措施之一。对于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LH具有优势和特点,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正确放置LH专用举宫器最大限度地上举子宫、锐性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是减少锥切后LH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微小浸润癌3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子宫颈微小浸润癌(MIC)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宫颈锥切确诊为MIC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锥切病理、后续处理及预后.结果 31例MIC患者中,24例有宫颈细胞学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阴道镜活检结果,其中1例(3.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17例(54.8%)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13例(41.9%)怀疑早期浸润癌.根据锥切病理,23例被确诊为I a,期宫颈浸润癌(I a,期宫颈癌组).8例为I a2期宫颈浸润癌(Ia2期宫颈癌组),I a.期宫颈癌组中,3例(13.0%)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3%)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19例(82.6%)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接受了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I a2,期宫颈癌组的8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随诊中除1例保留子宫的患者细胞学提示异常、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Ⅲ外,其余患者未见病变复发,保留子宫的4例随诊期间共发生3例次妊娠.结论 阴道镜活检对于MIC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但MIC的确诊必须通过宫颈锥切病理.MIC的锥切后处理主要基于锥切病理,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和切缘状况.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原位癌确诊与处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癌合理的确诊方法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2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208例初诊为子宫颈原位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①宫颈原位癌经阴道镜+诊断性宫颈锥切术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显著优于经阴道镜多点活检(P<0.01)。②208例中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原位癌171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06例,复发3例(2.8%),次广泛子宫切除术59例,无复发,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随访3-37年,宫颈原位癌复发3例,均在阴道残端;死于癌复发2例;2年、10年、20年和3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9.4%、99.4%、98.7%。结论:对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原位癌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宫颈环状电挖术(LEEP)除外浸润癌。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原位癌有随访条件者可行LEEP锥切术保守治疗;对无生育要求者应以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常规术式,同时切除阴道上段1-2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CINⅢ患者的疗效,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4年2月到2010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冷刀组和电切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孕次分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冷刀组与电切组比较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冷刀组手术治愈例数为45例,治愈率为97.83%,电切组手术治愈例数为44例,治愈率为95.65%,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刀组并发症例数为18例,发生率为39.13%,电切组并发症为6例,占13.0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CINⅢ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低,应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50岁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HSIL+)患者子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管搔刮术(ECC)在预测HSIL+残留/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50岁行子宫颈锥切术,且在锥切术后行ECC,并有至少6个月随访结果的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锥切术后ECC预测HSIL+残留/复发的作用。结果 151例患者中,锥切术后HSIL+残留/复发率为13.91%(21/151),其中切缘阴性者为7.27%(8/110),切缘阳性者为31.71%(13/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锥切术后ECC阴性患者HSIL+残留/复发率为6.35%(8/126),阳性患者为52.00%(13/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切缘及锥切术后ECC双阴性患者、任一阳性患者、双阳性患者中HSIL+残留/复发率分别为4.00%(4/100)、22.22%(8/36)和60.00%(9/1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切缘阴性及切缘阳性患者中,锥切术后ECC阴性与阳性者HSI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Ⅲ,CINⅢ)行冷刀锥切术的41例(锥切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将其与同期无宫颈病变治疗史妊娠分娩的4 44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中,3~6个月内妊娠者5例,6~12个月妊娠者17例,12~24个月妊娠者14例,2年后妊娠者5例。7例孕早期行人工流产,2例孕早期自然流产,1例晚期流产,31例成功分娩(75.61%),其中5例(16.13%)早产,26例(83.87%)足月分娩;阴道分娩23例,无宫颈性难产,剖宫产8例。与对照组比较,锥切组的妊娠时限短于对照组(P0.001);锥切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8.57%(381/4 446)](P0.01);锥切组胎膜早破率[19.35%(6/31)]高于对照组[7.11%(316/4 446)](P0.01);锥切组早产胎膜早破[9.68%(3/31)]高于对照组[1.17%(52/4 446)](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 511~4 050 g,无新生儿窒息。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裂伤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是孕中期流产、早产和早产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不增加宫颈裂伤的发生率,不影响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48例阴式扩大性子宫颈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及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7月-2007年5月,选择经环形电切术(LEEP)并活检后病理诊断的宫颈鳞癌Ⅰa1期(除外脉管癌栓)、大面积CINⅢ(阴道镜下病变面积≥3/4)、CINⅢ合并阴道上段上皮内瘤变(VAIN)、CINⅡ-Ⅲ锥切术后或LEEP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且要求保留子宫和(或)生育功能的患者,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顺利实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其中Ⅰa1期宫颈鳞癌患者5例,大面积CINⅢ患者38例(9例累及腺体),CINⅢLEEP术后病变残存2例、切缘阳性2例,CINⅡ锥切术后复发1例。患者年龄27-40岁,中位年龄34岁,平均手术时间60min(30-100min),平均出血量加ml(5-300ml),平均住院天数10d(7-17d)。随访1~39个月,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4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是一种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大面积CINⅢ、CINⅢ合并VAIN以及CINⅡ-Ⅲ锥切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等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阴道部短缩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20例,由于绝经或围绝经期宫颈萎缩或曾行宫颈手术致宫颈阴道部短缩,故行子宫颈切除术,对其临床治疗过程、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2岁(35~77岁);手术指征为持续细胞学异常7例,CIN2 42例,CIN3 70例,宫颈鳞癌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宫颈阴道部明显萎缩患者100例,未绝经但宫颈自然短小患者2例,曾行宫颈手术致宫颈阴道部明显短缩患者18例;手术时间平均23.2 min(10~3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8 mL(5~20 mL);子宫颈切除长度平均2.59 cm(2~3 cm);手术过程均顺利,均无副损伤及术中、术后创面大出血发生,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仅有1例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降级45例(37.50%),相符42例(35.00%),升级33例(27.50%);子宫颈切除术后3个月HPV转阴率为80.81%(80/99),总的转阴率为88.89%(88/99);二次手术患者共29例,全子宫切除术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4~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5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仅有2例子宫颈切除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术后随访过程中仅发现2例病变残留及1例病变复发。结论子宫颈切除术对于宫颈阴道部短缩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冷刀-电刀-冷刀子宫颈锥切术(C-E-CKC)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以及对保留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行子宫颈锥切术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E-CKC组(81例)和CKC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锥体长度、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缘阳性率、术后病变残留和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妊娠情况及结局。结果 C-E-CKC组与CK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9.60±5.98)min和(33.67±5.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1±12.00)mL和(19.56±16.10)mL;C-E-CKC组Ⅰ、Ⅱ、Ⅲ型转化区切除锥体长度分别为(1.56±0.18)cm、(1.58±0.24)cm和(1.67±0.29)cm,CKC组分别为(1.71±0.34)cm、(1.80±0.37)cm和(2.20±0.27)cm,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切缘阳性率、术后病变残留及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CIN2、CIN3均安全有效;C-E-CK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除子宫颈组织小,对子宫颈的创伤更小,可能更适合于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97,自引:1,他引:196  
目的 明确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代替以及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因宫颈病变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54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者22例(40.7%),不符合者32例(59.3%)。在因除外浸润癌而行宫颈锥切术的31例中,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者仅13例(41.9%)。宫颈锥切术后,因发现早期浸润部,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者2例(3.7%);因CINⅢ级(CINⅢ)或微小逮润癌行全子宫切除术者13例(24.1%)。39例(73.2%)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密切随诊,保留了生育功能,在平均为18.3个月的随诊期内,无一例出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其中3例妊娠并已分娩,宫颈锥切术主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 宫颈锥切术在CIN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价值。它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取代,对于患者CINⅢ又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宫颈锥切术是较为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切缘病灶残留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HSIL行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HSIL且切缘累及并行二次手术的84例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后累及切缘的病理、术后随访中LCT、HR-HPV DNA和二次手术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84例HSIL首次LEEP术后切缘累及为LSIL者12例(14.29%),HSIL者72例(85.71%),术后3~12个月行二次手术,其中LEEP 8例、CKC 16例、全子宫切除术60例;二次手术后病理为HSIL者分别是4例(4/12)和24例(33.33%,24/72;包括5例宫颈浸润癌),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LEEP术后随访LCT和(或)HR-HPV阳性者27例(32.14%,27/84),均阴性者57例(67.86%,57/84);两者二次手术后病理为HSIL者分别是17例(62.96%,17/27,包括5例宫颈浸润癌)和11例(19.30%,11/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HSIL LEEP术后切缘累及患者随访中出现LCT和/或HR-HPV DNA阳性提示子宫颈有高级别病变残留和(或)复发,甚至有宫颈浸润癌可能,应及时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