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因素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尝试构建适用于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on-valvular-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26例患者,应用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及荧光检测仪检测细胞色素P450 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同时记录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年龄、体质量、房颤栓塞风险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房颤出血风险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预测模型。结果 体质量、ALT水平、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成正相关,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则成负相关,而LVEF、GFR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已有样本验证准确率达55.6%。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预测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2.
一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初始抗栓治疗策略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房颤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 1例46岁房颤合并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房颤卒中风险低危,入院期间未给予抗凝治疗,后出现急性脑梗塞。通过提阅部分指南及文献,分析CHA2DS2-VASc评分为1分,并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同抗栓治疗策略方案及其优劣。结果 文献提示,CHA2DS2-VASc评分为1分出血低危患者,建议尽早服用抗凝药。双联抗栓(华法林+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抗栓并且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将三联调整为双联抗栓(1~3个月内),保证患者疗效的情况下,降低患者出血风险。结论 临床上遇到相关患者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及血栓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抗栓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IB)事件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抗凝药物重启情况及抗凝治疗特征。方法 选取绵阳富临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经历GIB事件后停用抗凝药物的NVAF住院患者,出血控制后筛选其中有明确抗凝指征(CHA2DS2-VASC男性≥2分或女性≥3分)且无抗凝禁忌的患者208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观察以下指标:(1)抗凝重启率;(2)GIB事件分类;(3)出血原因;(4)CHA2DS2-VASC/HAS-BLED评分;(5)重启药物方案。结果 208例患者中51例(24.5%)重启抗凝,CHA2DS2-VASC评分<5分与≥5分抗凝重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vs.26.0%,P>0.05),出血风险低危组重启率高于高危组(40.7%vs.18.1%,P<0.01)。绝大多数GIB事件为非大出血,追溯到潜在的GIB事件发生风险因素53项,其中低于50%被积极纠正或消除。临床重启抗凝时,多倾向于选用低剂量新型...  相似文献   

4.
智俊娜  曲国红  谈震 《安徽医药》2021,25(7):1480-1484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房颤病人服用利伐沙班诱发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使用利伐沙班的91例临床基本特征,如年龄、出血史、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及合并用药等.通过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考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91例病例中发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有19例(20.8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病史、恶性肿瘤病史、既往出血史、房颤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和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利伐沙班相关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病史(P=0.029,OR=1.530,95%CI:1.348~284.904)和既往出血史(P=0.021,OR=9.318,95%CI:1.397~62.154),合用SSRIs(P=0.004,OR=49.502,95%CI:3.492~701.806)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75岁以上老年房颤病人既往有出血史、恶性肿瘤、合用SSRIs时服用利伐沙班应注意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利伐沙班治疗相关出血事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肌酐清除率(Ccr)的监测效能。方法 138例老年NVAF患者,采集利伐沙班治疗期间的基础临床资料、临床评分及凝血指标。观察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临床指标,分析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房颤出血评分(HAS-BLED)评分与凝血指标、Ccr的相关性, APTT、TT和Ccr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APTT、TT和Ccr对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 随访12个月, 138例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9%(22/138)。根据是否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2例)和未出血组(1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利伐沙班用药剂量、CHA2DS2-VASc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HAS-BLED评分(3.77±1.02)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69±0.73)高于未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心内科病区2017年3月至6月收治的201例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并拟行射频消融术的NVA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OR=5.573,95%CI(2.621,8.525),P<0.001],年龄≥65岁比例[OR=0.310,95%CI(0.162,0.594),P<0.001],预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P=0.002),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OR=0.273,95%CI(0.126,0.593),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P=0.025)与利伐沙班用量显著相关;合并冠心病[OR=0.512,95%CI(0.280,0.937),P=0.029],联用阿司匹林[OR=0.102,95%CI(0.029,0.356),P<0.001]、氯吡格雷[OR=0.153,95%CI(0.055,0.423),P<0.001]、他汀类药物[OR=0.467,95%CI(0.265,0.823),P=0.008]、胺碘酮[OR=5.729,95%CI(2.106,15.586),P<0.001]、质子泵抑制剂[OR=1.909,95%CI(1.088,3.351),P=0.024]等药物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显著差异。使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须监测。患者住院期间共23例(11.44%)发生出血,研究后发现,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风险与其日剂量显著相关[OR=0.786,95%CI(0.637,0.970),P=0.025];此外,联用阿司匹林[OR=7.700,95%CI(1.150,51.556),P=0.035]和出血风险评分升高[OR=2.305,95%CI(1.044,5.091),P=0.039]可显著增加使用利伐沙班相关出血风险。结论利伐沙班日剂量、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出血风险评分是导致NVAF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采用利伐沙班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栓治疗(DAT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S合并NVAF行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进行质量控制剔除更改治疗方案和失访者后,最终观察组纳入57例,对照组纳入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AT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栓治疗(TAT方案),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评价心房颤动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和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研究结束时,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出血事件严重程度分型比例。结果:治疗6、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均较前略升高,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复合事件(支架内血栓、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或外周动脉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A2DS2评分,探讨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护理临床路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非手术治疗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A2DS2评分量表筛查出SAP高危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和随访管理,干预组实施临床路径化的专项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SAP发生率、吞咽障碍情况、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并随访至出院后第30天,对比两组患者SAP的预后情况。结果 SAP发生率对照组为30.4%,干预组为14.5%,SAP预后情况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干预组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71.4%),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SAP专项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抗凝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按照随机计算机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抗凝治疗,实验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心率以及栓塞风险(CHADS2)、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实验组出血情况发生率12.50%(5/40)低于常规组的32.50%(13/40),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7.50%(7/40)低于常规组的37.50%(15/40),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2.50%(1/40)低于常规组的15.00%(6/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4.013、3.914,P=0.032、0.045、0.048<0.05)。实验组患者CHADS2评分(6.69±1.08)分、HAS-BLED评分(4.00±0.50)分、心率(53.8±6.8)次/min均低于常规组的(7.25±1.25)分、(5.20±0.80)分、(65.8±8.5)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抗凝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栓塞及出血风险,可在该类型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朱琳 《安徽医药》2019,23(4):780-783
目的 分析行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对根治术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结直肠癌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病人采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 d、术后5 d的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研究组病人术后1 d、5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04.27±20.42)ng/L、(91.26±13.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25.32±27.08)ng/L、(104.30±20.39) ng/L](均P=0.001);两组病人的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存在组间效应(F=5.894,P=0.017;F=14.683,P=0.000;F=216.181,P=0.000;F=64.658,P=0.000;F=177.909,P=0.000;F=55.526,P=0.000),且术后1d、5d研究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TNF-α、IL-6、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存在时间效应(F=65.946,P=0.000;F=113.858,P=0.000;F=265.156,P=0.000;F=324.475,P=0.000;F=326.190,P=0.000;F=348.601,P=0.000),且术后1 d、5 d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病人各指标的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253,P=0.006;F=5.262,P=0.006;F=34.329,P=0.000;F=15.709,P=0.000;F=32.101,P=0.000;F=11.298,P=0.000)。结论 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544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等相关规定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31.8%,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有选药不当、高起点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8.
对天津市北辰医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上市药品安全性的再评价,是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对天津市北辰医院10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20.
张新静  徐艳  杨倩倩  王军 《安徽医药》2023,27(7):1437-1440
目的 通过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退行和进展的影响因素,了解ROP的发展规律,以期对ROP病儿的临床及筛查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底筛查的病儿472例。收集确定有眼底病变的141例病儿的临床资料,退行组107例,需干预治疗的进展组34例,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与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退行组和进展组平均胎龄分别为(31.61±2.29)周、(29.76±1.82)周,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58(1.25,1.82)kg、1.26(1.03,1.48)kg,无创通气时间为8.50(6.00,18.75)d、20.00(10.75,32.25)d,两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占比分别为40.2%(43/107),79.4%(27/34),败血症59.8%(64/107)、82.4%(28/34)、贫血59.8%(64/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