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燕丽 《新中医》2020,52(4):138-141
目的:分析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里程安钢总医院2016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14例,根据针刺方法不同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无分期治疗(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观察组加用针刺分期治疗(弛缓期给予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痉挛期给予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0.35%(P0.05)。治疗后,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肢和下肢Fugl-Meyer (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上肢FMA评分和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DA、LPO水平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张力分期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风促通灸对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与皮质脊髓束(CST)结构的影响,探讨中风促通灸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将50例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25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于百会、水沟及患侧尺泽、内关、委中、三阴交等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风促通灸治疗,穴取百会、神阙及双侧足三里。针刺及中风促通灸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全段、大脑皮层、内囊后肢、大脑脚CST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MA上肢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双侧内囊后肢及病灶侧全段CST的FA值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健侧全段CST的FA值较治疗前提高(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针灸配合十四经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120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十四经穴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董氏奇穴针灸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8周。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并比较2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2组FMA及Barthel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董氏奇穴针法配合十四经穴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效果优于单纯十四经穴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38-1440
目的:观察针刺北辰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脑细胞保护,对症、支持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北辰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0.63%VS 68.75%,P<0.05),治疗组患者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北辰穴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栓通注射液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运动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加拿大神经功能量表(CNS)评分降低,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增高;且观察组NIHSS、CN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刺对AIS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地改善神经及运动功能,提高脑部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6.
杜奋飞  王艳 《新中医》2015,47(6):246-247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星蒌承气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质量(QLI)、Glasgow-Pittsburgh评分、Brunnstrom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QLI评分、Glasgow-Pittsburgh评分、Brunnst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QLI评分、Glasgow-Pittsburgh评分、Brunnstrom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导痰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导痰汤和针刺治疗,4月后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运动能力(FMA)评分和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选择性功能动作(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导痰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裘玲玲 《新中医》2021,53(12):74-77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2 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腑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 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 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 指数(BI)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 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和BI 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高压氧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高压氧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经治疗后根据患者临床检测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呈不断降低趋势(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点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方法 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均使用同等规格的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及脑保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丰隆穴,对照组则选用电针足三里穴,分别在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NIHSS评分较入院均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观察电针阳明经穴对AIS后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 纳入的73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患侧肢体阳明经穴,对照组仅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三重刺激技术检测皮质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四花穴对缺血性脑卒中阴虚风动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阴虚风动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四花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临床疗效、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和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cy、hs-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和mRS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复元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补肾复元汤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脑损伤特异性生化指标(S100B蛋白、NSE水平)、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脑损伤特异性生化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相应治疗后,2组hs-CRP、TNF-α、IL-6、S100B蛋白、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肾复元汤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早期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脑损伤及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督脉穴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督脉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肌力、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中医证候积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P 0.05);治疗后NIHSS、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肌力、FMA、ADL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东垣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接诊的12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东垣针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1 d及治疗结束后1 d,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运动功能评定,使用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患侧及健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计算患侧与健侧FA比值(rFA),根据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结果进行CST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和踝屈肌的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园艺疗法联合镇肝息风汤加减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躯体功能及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园艺疗法治疗。观察2组躯体功能障碍情况(FMA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精神障碍评分(HAMD评分)情况。结果:2组上下肢FMA评分、FMA总分及NIHSS、HAMD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园艺疗法联合镇肝息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及精神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组合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Bobath疗法,治疗组应用Bobath疗法及组合针刺,分别观察2组改良Ashworth评分及患侧上肢、下肢FMA评分及总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改良Ashworth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4周时,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组合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简便、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对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给予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统计2组弛缓性瘫痪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Barthel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Barthel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迟缓性瘫痪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瘫痪的持续时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重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月针灸科(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效,联合干预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