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钟秋凤 《中外医疗》2014,(23):151-152
目的 研究泮托拉唑钠注射剂与三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将泮托拉唑钠注射剂分别与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果糖配伍,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配伍后0~6h内泮托拉唑的含量,同时测定其pH值以及药液外观变化。结果 泮托拉唑钠注射剂在0.9%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溶媒中6h内含量分别为98.5%与97.3%,与果糖配伍6h后的浓度是42.1%;与0.9%生理盐水配伍前pH值为6.12,配伍6h后pH值为9.23,与5%葡萄糖配伍前pH值为4.51,配伍6h后pH值为8.13,与果糖配伍前pH值为3.54,配伍6h后pH值为5.71;与果糖配伍6h后颜色为紫褐色,溶液较浑浊,与0.9%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6h后溶液为无色透明。结论 泮托拉唑钠注射剂与0.9%生理盐水以及5%葡萄糖溶液配伍较合适,对药物治疗效果影响较小,可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果糖则不适合用于与泮托拉唑钠注射剂配伍。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榄香烯注射液与常见4种溶媒配伍后其输液稳定性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情况,为临床药物治疗选择合理溶媒配伍提供参考。方法:将榄香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室温下放置6h,然后观察溶液颜色与外观、pH值,以及使用HPLC测定β-榄香烯活性成分变化情况。结果:榄香烯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6h内颜色外观、pH值和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榄香烯注射液与4种常见输液溶媒配伍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的方法,探讨红花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及配伍.方法 在配伍后0,2,4,6,8,24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红花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液体内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同时考察配伍液的pH值、微粒.结果 室温条件下(25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同2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配伍比例,并在配伍后0、3、6、12 h时观察2种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对其pH值和不溶性微粒进行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0、3、6 h时注射液的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5%果糖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高于5%葡萄糖配伍液;其他指标稳定性良好。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同5%果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良好,建议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情况。方法:选用奥硝唑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K、果糖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盐酸多巴胺各380份分别与参麦注射液配伍,配伍时使用5%葡萄糖为稀释液,观察6种配伍药液在0、6小时的人参皂苷变化,0、3以及6小时的不溶微粒、溶液性状以及pH值变化情况,并以0小时观察指标作为对照组,6小时观察指标作为观察组。结果:参麦注射液与奥硝唑注射液、维生素K、果糖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盐酸多巴胺配伍后稳定性与0小时观察指标一致,参麦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pH值变化超出国家药物配伍标准,且6小时与0小时之差>0.2。结论:参麦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时pH值稳定性较差,在临床配伍使用时应密切观察稳定性,参麦注射液与其他常用药物拍配伍稳定性较好,可正常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情况。方法:选用奥硝唑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K、果糖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盐酸多巴胺各380份分别与参麦注射液配伍,配伍时使用5%葡萄糖为稀释液,观察6种配伍药液在0、6小时的人参皂苷变化,0、3以及6小时的不溶微粒、溶液性状以及pH值变化情况,并以0小时观察指标作为对照组,6小时观察指标作为观察组。结果:参麦注射液与奥硝唑注射液、维生素K、果糖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盐酸多巴胺配伍后稳定性与0小时观察指标一致,参麦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pH值变化超出国家药物配伍标准,且6小时与0小时之差0.2。结论:参麦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时pH值稳定性较差,在临床配伍使用时应密切观察稳定性,参麦注射液与其他常用药物拍配伍稳定性较好,可正常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分别将11种中药制剂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再观察其物理、化学变化.结果 除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在常用输液中不宜配伍外其他均可宜.结论 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输液配伍可能发生配伍变化,为了安全合理有效用药,临床用药中中药制剂尽可能分组使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琳莉 《柳州医学》2006,19(2):96-98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的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对配伍液进行pH值、微粒数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的配伍液的含量、pH值无显著变化,微粒数有显著变化与剂量、时间有关。结论20ml红花注射液与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9.
张红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245-245,248
目的:总结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其他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经归纳写成综述。结果:加替沙星注射液与部分药物可以配伍使用。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可以和部分常用药物配伍使用,但应注意配伍温度、储存时间和药物的加入顺序。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注射液与四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四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变化。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前后的含量,目测外观及pH的变化。结果葛根素注射液与四种常用输液配伍前后的含量、外观、pH无变化。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四种常用输液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疏血通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应用疏血通治疗2周,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应用疏血通治疗2周后,患者凝血指标发生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影响凝血功能,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抗凝预防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耿熙 《吉林医学》2011,(19):3933-393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21 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后的第10天和第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变化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天和第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NIHSS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兰索拉唑与10%葡萄糖(10%GS)、5%葡萄糖氯化钠(5%GNS)、生理氯化钠溶液(0.9%NS)和5%葡萄糖(5%GS)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检测12h内外观、pH值及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稳定性最好的是0.9%NS,12h内一直无颜色变化,而与10%GS和5%GS配伍6h即出现微黄色,而8h后与5%GNS配伍的溶液出现微黄色;12h内,与0.9%NS配伍的pH值高于其他溶液;0.9%NS与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在8h内药物含量仍超过99.0%,较其他3种配伍液高;与0.9%NS配伍溶液中有关物质在12h内仍在1%以内,其他三种溶液6h后,有关物质均超过1%.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与0.9%NS配伍使用,其稳定性最好,应在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4.
贺曦  杨柳  张敏 《重庆医学》2006,35(15):1388-138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15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而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血黏度、抗凝、促纤溶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郭静 《吉林医学》2008,29(1):8-1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AP)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紫癜性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均以强的松中长程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21d,观察4—6周并随访。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脂、肾功能、血流变学等各项有关指标,并记录治疗后两组患儿血压、浮肿、蛋白尿、血尿、β2-MG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尿素氮、肌苷、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红细胞压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浮肿、蛋白尿、血尿、β2-MG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紫癜性肾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效果。方法将102例HLSAP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血清TG、血和尿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TNF-α、SIRS、APACHEⅡ、Ranson评分。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血液流变学各指标、CRP、TNF-α、SIRS评分、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前白蛋白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后TG、全血黏度高/低切变率、血细胞比容、CRP、TNF-α、SIRS评分、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前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2组血、尿AMS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TG、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沉降率、CRP、TNF-α、前白蛋白、(SIRS、APACHEⅡ、Ranson)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呼吸衰竭、肾衰竭、胸腹腔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降低TG水平,改善微循环障碍,维持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峻博  李红斌  邓智文 《西部医学》2010,22(7):1250-1252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及疏血通注射液,两组治疗疗程均14天;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RP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注射用血栓通与5种常用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优选出最佳溶媒配伍方案,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将注射用血栓通与5种常用溶媒配伍,定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结果] 注射用血栓通与5种临床常用的不同溶媒配伍混合配制后,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但不溶性微粒均随着配伍时间的增加而增多,6 h后≥ 10 μm不溶性微粒数均超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限度,且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合4 h后≥ 10 μm和≥ 25 μm不溶性微粒数均已超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 静脉滴注给药时,注射用血栓通最佳配伍溶媒是10%葡萄糖注射液,其次为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且配伍后的溶液应在6 h内使用完毕,若用于糖尿病患者,需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溶媒配制,配伍后的溶液应在4 h内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予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检测患者血浆中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APTT、INR、Fib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无效例数、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显示。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且安全、简便和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