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头围小于33cm且体长小于47cm的活产新生儿[1]。随着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逐年提高,人们对于早期营养对早产儿生长、疾病转归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的关注也在逐年提高。在早产儿喂养方面,如何达到早产儿最佳的营养状态和理想的生长、如何掌握早产儿个体化的喂养策略等等,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早产儿的胃肠消化功能、粘膜屏障功能、胃肠动力均不成熟[2],易出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国内外报道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约25%[3],而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消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而这将使早产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胆汁淤积症等,并使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4]。因此,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护理长期探索的问题之一[5],对其护理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旨在总结目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护理,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体重低于2500g,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的活产婴儿。喂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住院时间的长短。在临床中,早产儿由于吸吮、胃肠功能及觅食反射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加之疾病影响,极易造成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给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微量泵泵奶,能促进早产儿吸吮反射的建立、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和营养吸收,缩短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不耐受与非不耐受新生儿的喂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4):273-274
目的探讨足月儿及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不耐受与非不耐受的喂养效果。方法对138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分为喂养不耐受组(58倒)和非喂养不耐受组(80例),早产儿奶量开始每次2~4mL/kg,1次/2~3h。以后每日每次增加1~2ml/kg,以不发生呕吐为度。结果足月儿及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的热卡达80kcal/(kg·d)、经胃肠摄取热卡达为80kcal/(kg·d)及达全肠道喂养日龄无显著差异。结论出生体质量是影响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通常表现为胃潴留或呕吐、腹胀、胃管内抽出胆汁、便秘等。国际上对"喂养不耐受"尚无统一的定义。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了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包括任意一项以下因素:严重的腹部膨胀或变色;肠穿孔征象;明显血便;胃潴留量≥间隔喂养2次~3次总量的25%到50%;胆汁反流或呕吐;严重的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早产儿由于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随着现代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被成功地救活,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其营养需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早产儿因胃肠神经肌肉和激素受体发育不成熟,造成胃肠功能不成熟,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因此,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日显突出和重要,如何保持早产儿出生后的正常体重增长,促进早产儿胃肠发育,及早过度到全肠道喂养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新生儿病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喂养不耐受新生儿40例,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儿给予相关护理后,除2例家属自动放弃外,38例治愈出院.38例患儿中,恢复出生体重最短时间5d,最长时间11d,平均8d;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最短4d,最长8d,平均6d;总住院天数最短5d,最长15 d,平均10 d.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新生儿是喂养不耐受的高危人群,对其采取早期肠内微量喂养、谨慎禁食、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促进排便、体位干预等护理措施,能预防和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往往在生后1~2周内容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早产儿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迟缓。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 相似文献
11.
12.
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的早产儿给予实施护理干预:根据胃内残留奶量,调整喂养方案;调整喂奶时间、奶汁浓度;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增加较快,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能克服间断喂养引起的胃过度扩张这一缺点;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骆华芳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2):1095-1096
目的探讨不吻合静脉的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护理。方法对20例26指末节离断指进行再植,采用放血疗法以维持再植指血液循环。结果除4指坏死外,其余22指全部成活,成活率84.6%。结论对仅吻合动脉的离断指体远端做侧切或拔除指甲结合局部使用肝索放血可以维持再植指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4.
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慢性肠炎、慢性湿疹、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通过对66例标本14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全部阴性的病例为4例,仅有1项食物不耐受的8例,2项以上食物不耐受的54例。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周莉肖涛何志萍张峰张萍杨瑞 《当代护士》2022,(11):138-140
总结1例喂养不耐受的破伤风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护理经验包括由营养小组对该患者进行营养评估,选择合理营养液并早期使用,进行营养耐受性评估、营养指标监测及幽门后喂养,实行全程营养管理。患者营养不耐受性得到控制,营养支持效果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每日摄奶量、每日体重增长及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道发育及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温箱遮光造成黑暗环境;鸟巢围拢患儿安置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生后5d内注射泵微量喂养,5~7d后重力鼻饲胃管喂养,适量加奶,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结果干预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腹胀消失时问短,胃内储留量少,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箱遮光、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会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