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手、足的小关节受累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的慢性炎性疾病.目前治疗RA的药物主要包括:(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作用是改善临床症状,但对阻止关节破坏的进展无明显影响;(2)糖皮质激素: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可延缓关节的骨质破坏,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及生物制剂: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或阻止疾病的进展,是目前治疗RA的主要药物[1].虽然DMARDs及生物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相关风险值得关注,现将其临床治疗R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的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4及24周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4.63±1.60)分、DAS28评分(3.51±0.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3±1.44)、(4.90±1.3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2.68±1.42)分、DAS28评分(1.40±0.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1.44)、(3.41±0.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24周后的ESR水平分别为(32.00±6.00)、(15.00±6.00)mm/h,均低于对照组的(39.00±5.00)、(24.00±5.00)mm/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24周后的RF水平分别为(147.00±11.31)、(54.00±12.00)IU/ml,与对照组的(147.03±12.03)、(54.00±10.02)IU/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托法替布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难治性RA患者,均给予托法替布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指数(DAS28)等指标,并分析其疾病改善情况,通过评估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等指标分析其药物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RF为(367.91±388.93)IU/ml, CRP为(74.88±116.17)mg/L, ESR为(75.70±23.30)mm/h, DAS28评分为(5.97±0.53)分;治疗4周后RF为(246.04±317.81)IU/ml, CRP为(37.32±75.50)mg/L, ESR为(45.85±20.66)mm/h, DAS28评分为(4.86±0.67)分;治疗12周后RF为(155.68±240.46)IU/ml, CRP为(21.71±48.38)mg/L, ESR为(26.65±20.23)mm/h, DAS28评分为(3.12±1.09)分。治疗4周后, ESR、DAS...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血脂清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血脂清组予血脂清1包,3次/d;联合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血脂清1包,3次/d;疗程均为8周。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IMT的变化,并计算IMT与颈总动脉管腔内径的比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TC、LDL-C、IMT均降低,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TG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之间两两比较,TG、LDL-C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降低,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均优于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升高,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血脂清组;IMT降低,联合治疗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与血脂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阿托伐他汀组肝功能轻度升高3例,血脂清组及联合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血脂清可以有效调脂,与西药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疗效更佳,并可以显著降低IMT,是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组(激素联合治疗组,共38例)及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共38例),两组均给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其中激素联合治疗组另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治疗,全部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4、12、24周检测临床指标、免疫学指标及足跟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DAS28评分及ESR、CRP水平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两组足跟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可在短期内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且短期内未见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初诊首次应用DMARD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72例,观察患者2周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特点。结果:472例患者完成2周治疗后发生肝功能异常54例(11.44%);应用DMARD单药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2.06%(34/282),其中氨甲蝶呤发生率最高,为22.73%(10/44);DMARD联合用药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0.53%(20/190),氨甲蝶呤联用柳氮磺吡啶发生率最高,为22.22%(2/9);发生肝功能异常者的血沉高于无肝功能异常者(P=0.016);应用氨甲蝶呤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最大(OR=1.902),羟氯喹可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OR=0.325)。结论:应用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短期内即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可能与个体敏感性及药物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脂指标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6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静脉血测定其血脂指标及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IMT。结果: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MT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血脂异常以TC、TG、LDL-C变化为主,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较正常者增厚,TC、TG、HDL-C变化与IMT变化无明显相关性,LDL-C与IMT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李翔  赵康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64-166
目的建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的测定方法,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中未伴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50例(A组),糖尿病伴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90例(B组);其中B组中稳定型心绞痛者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5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检查,测定MT值及斑块分布情况,比较MT值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 A、B组的MT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MT值较A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67)。结论颈动脉超声可用于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中层内膜厚度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参考依据,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治疗儿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诊治的84例儿童RA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DMARDs组和维甲酸联合组,每组42例。cDMARDs组予以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的用药方案治疗,维甲酸联合组在c DMARDs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组均于干预6个月、干预1年时进行近远期综合疗效评估,并观察2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干预1年时的主观疗效性指标、客观疗效性指标及影像学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cDMARDs组和维甲酸联合组的近期(6个月)临床有效率(67%和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6,P=0.384)。维甲酸联合组的远期(1年)临床有效率(93%)高于c DMARDs组(74%)(χ2=6.982,P=0.018)。干预6个月、干预1年时,cDMARDs组和维甲酸联合组的主观疗效性指标[(关节肿胀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客观疗效性指标[C反应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原地区人群血脂谱特征及ApoB/apoA-Ⅰ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关系,为临床评价危险因素及药物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812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人群进行血脂及载脂蛋白生化分析,B型超声测量cIMT,统计学分析性别分组和ApoB/apoA-Ⅰ比值分组血脂谱特征和cIMT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cIMT和血脂谱的关系。结果①以性别分组的人群中,HDL-C、ApoA-Ⅰ、ApoB/apoA-Ⅰ、LDL/HDL、TC/HDL和cIMT在男女两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②以ApoB/apoA-Ⅰ比值分组(男性节点0.8,女性节点0.7)的人群,年龄和他汀治疗率在ApoB/apoA-I比值低的男女两组均高于比值高的组(均P<0.05),糖尿病发生率、吸烟、饮酒、cIMT和其他血脂谱指标在ApoB/apoA-I比值高的男女两组均高于比值低的组(均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ApoA-Ⅰ、ApoB和ApoB/apoA-Ⅰ回归系数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cIMT是监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治疗效果的无创指标,与ApoB/apoA-Ⅰ比值显著相关。ApoB/apoA-Ⅰ比值结合cIMT是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评估和治疗效果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依那西普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妊娠期胎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致畸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4%,我国有500万的患者,女性多发,患病高发年龄在30~50岁,这些患者多数处于育龄期,部分患者有妊娠、哺乳的需要。RA的治疗药物主要  相似文献   

12.
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凤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70-107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以关节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关节疼痛、肿胀,中晚期关节畸形、强直及功能障碍,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其治疗除了非甾体抗炎药及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外,功能锻炼在维持和增强关节肌肉功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临床护理中总结了简单可行的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10 mg/d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影响。方法102例血脂正常且无动脉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立普妥1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测定两组血脂、血压、CaIMT,比较两组变化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压均较基础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a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aIMT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立普妥10 mg/d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显著改善血脂、降低血压、降低CaIMT,能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藏红曲在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6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藏红曲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其斑块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藏红曲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阻止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面积增大,为藏红曲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袁先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13-221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辛伐他汀十氨氯地平),对照组(氨氯地平)。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CIMT的变化,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压及CIMT的减少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与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期间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合并OP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0 mg/次,每周1次)与硫酸羟氯喹(200 mg/次,每日2次)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拉莫德(25 mg/次,每日2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骨密度、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12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平均数值分别为(20.45±5.23)mm/h和(38.74±10.23)U/mL,与治疗前[(58.66±10.25)mm/h,(108.77±22.54)U/mL]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28.74±6.85) mm/h,(50.61±14.37)U/mL]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骨密度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7.
刘新红 《北方药学》2017,(12):92-93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胶囊对脑血栓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Carotid plaque area,Smax)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接诊的脑血栓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实施血栓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胶囊.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IMT、Smax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G、TC、HDL-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LDL-C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脑血栓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并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IMT、血脂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36%,研究组为92.4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研究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TC和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脂LDL-C达标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相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和上述血清炎性因子相比治疗前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洛伐他汀比单纯应用洛伐他汀能更明显地降低患者的TC和LDL-C,升高HDL-C,还能显著降低患者颈动脉IMT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采用标准超声方法测定肱动脉部位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能力(FMD)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测量双侧颈动脉分叉处近端1cm处舒张末期的IMT.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FMD显著增加(P<0.05),IMT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降血压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IMT.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RA患者的发生机制与心血管病(CHD)的关系。方法将111例R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HD分为RA组61例和RA合并CHD组50例,另选择健康对照1组55例、2组50例。检测并比较4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RP水平。结果 RA合并CHD组与RA组和对照组比较,TG、LDL-C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LDL-C是RA发生AS的危险因素,而AS又可使单纯RA合并CHD,从而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