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6):845-847
目的探讨高渗性药物管理模式,规避风险。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本院特点制定管理方案,并测试其可行性。结果通过制定目录、明确合理给药、建立预防方案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本院高渗性药物使用趋于规范,不良事件减少。结论高渗性药物目录的制定和相关知识的宣教等模式适用于本院高渗性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白东玉  刘颖  梅浩兴 《河北医药》2013,(13):2045-2046
高渗性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其使用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也日益引起关注。在卫生部发布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对包括高渗性药物在内的高危性药品的管理使用具有明确的规定,临床路径的开展对于高渗性药物等高危药品的使用也进行规范和约束。在临床使用中,药品的合理应用离不开药师的参与,药师在临床治疗中,要更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药物安全的用到患者。我院药师对高渗性药物加  相似文献   

3.
高渗性药物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由于药物高渗的浓度和微粒,医疗护理操作不当,故导致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近年来,各种杂志关于高渗药物导致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报道日趋增多,我们通过几年来的临床观察,就其发生的原因与预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东玉 《河北医药》2013,35(8):1237-1238
在临床使用中,对于药物渗透压>450mosm/L的药物称之为高渗性药物。高渗性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局部血管损伤,对静脉产生刺激性,临床中由于输注或推注使用高渗性药物导致的静脉炎、膜间室综合征、肾损伤等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在增加患者身体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迫切需要妥善的措施和正规的操作来规避和减少该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儿科经常运用1%碳酸氢钠、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等高渗性药物静脉输入.因小儿头皮娇嫩,自静脉穿刺处渗漏后小儿不会述说,不易及时发现,常常造成局部坏死、结疤.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科2002年运用喜疗妥治疗高渗性药物渗漏以来,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春联  李玉莲  张润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07-1808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湿热敷治疗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用25%硫酸镁,10%高渗盐水混合液湿热敷;对照组51例,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总有效率94.20%,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  相似文献   

7.
吴建梅 《首都医药》2012,(16):25-25
目的 观察高渗糖、维生素B12湿敷治疗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高渗糖、维生素B12湿敷静脉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静脉处.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第12h痊愈率分别为66.67%和33.33%,第48h分别为83.33%、54.17%,第72h分别为100%、83.33%(P<0.05).结论 应用高渗糖、维生素B12湿敷治疗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PN)液是指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溶液,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混合液.复杂手术后应用PN有利于患者康复,特别是腹部大手术后.肠外营养液的输入途径可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及中心静脉三种.其中以周围静脉输入最为简便,经济.周围静脉输入适用于用量小,PN支持不超过两但周围静脉输入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性浅静脉炎.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7.5%[1].所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是PN顺利实施的关键.我们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高渗糖加利多卡因湿敷预防PN液所致静脉炎1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防治诺唯本导致静脉炎的新方法。1996.10-1996.12把接受诺唯本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结果两组对比观察后取得了满意效果(P〈0.05)。结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地塞米松液预防输注高渗性脱水剂所致外周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常规组按常规消毒和操作。观察组在常规组操作的基础上,在静脉输注高渗脱水剂前5 min使用浸润自制复方地塞米松液(50%葡萄糖15 m L,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地塞米松5 mg)纱布,于静脉穿刺点上2 cm沿血管走向向静脉近心端处5 cm左右外敷至输液结束。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总有效率为12.5%,常规组发生静脉炎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使用留置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采用自制复方地塞米松液预防输注高渗性脱水剂所致外周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其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下降,静脉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防治诺唯本导致静脉炎的新方法。199610~199612把接受诺唯本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结果两组对比观察后取得了满意较果(P<005)。结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大多发生在使用化疗药物及其他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后,表现为穿刺静脉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七叶皂苷钠导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对89例患者进行加温,合理用药排序,保护性静脉穿刺,心理干预,湿敷等措施。结果 42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经护理干预后3~5d症状缓解。结论应用七叶皂苷钠时,只要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高渗药物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种类多,包括脱水药、电解质、高渗糖、扩容剂、造影剂等,快速滴注容易引起静脉炎.高渗造影剂还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本文对高渗药物的分类和用药风险进行汇总,并总结了高渗药物静脉炎的防治方法,提示临床医护人员使用高渗药物应警惕其使用风险并掌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静脉留置针新生儿94例,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对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的总发生率(6.38%)及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2.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Ⅰ度、Ⅲ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对其实施针对性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β-七叶皂甙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组织和静脉损伤,据报道80%以上的患者使用该药3~5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红肿、疼痛,对药物敏感的患者甚至在当天出现症状,反应严重的会出现血管硬化,30%的患者因疼痛难忍终止输液治疗。我科对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的患者用高渗糖加利多卡因湿敷以预防静脉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讨新生儿期经不同静脉途径输注高渗性药物、刺激性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选取96例需要输注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8例经四肢浅静脉留置针,Ⅱ组48例经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评估该两种静脉输注方案的应用情况.结果 Ⅱ组患儿的留置针使用时间为(71.8±12.5)h,相比Ⅰ组的(50.2±10.8)h显著延长(P<0.05).两组患儿在试验期间有产生静脉炎,Ⅱ组发生率为6.25%,显著比Ⅰ组的发生率(18.75%)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新生儿输注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时,经颈外静脉途径给药可显著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且尽量避免引发静脉炎,总体效果较经四肢浅静脉途径给药理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医疗行为中,静脉输液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在住院病人中,由此引起的输液性静脉炎成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中,作者对静脉炎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重要性、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