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09-1009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记录每2周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CGI,进行评定,并做实验室监测,对32例惊恐障碍(PD)患者进行10周帕罗西汀40mg/日治疗研究。结果83.9%的病人疗效显著,96.8%病人症状改善。治疗第4周起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分数即显著下降。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PD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高力舒  谢健 《浙江医学》2011,33(1):95-96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按其持续性和发作性可分为广泛性焦虑(GAD)和惊恐障碍(PD)。GAD和PD发作时均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常易迁延为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GAD和PD发作特点和诊断标准均不同,本文对比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梁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009-1009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记录每2周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CGI,进行评定,并做实验室监测,对32例惊恐障碍(PD)患者进行10周帕罗西汀40mg/日治疗研究。结果83.9%的病人疗效显著,96.8%病人症状改善。治疗第4周起惊恐发作次数和HAMA分数即显著下降。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PD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2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红  陈爱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55-2056
惊恐障碍(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数次发作后可以出现预期焦虑、场所恐怖及抑郁症状。在美国PD的终身患病率在3%左右,且女性较男性更易患PD。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我院的22例惊恐障碍患者实施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层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惊恐障碍又称惊恐发作或间歇发作性焦虑.是一种焦虑性障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其特征,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窒息感、震颤伴濒死感等症状[1],给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带来极大痛苦,他们往往奔走于各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为此我院对近两年来接诊的42例因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曾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便提高医务人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和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对惊恐障碍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每周2次,共12周,对17例惊恐障碍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的评定采用焦虑敏感性调查表(ASI),害怕问卷(FQ),惊恐障碍严重度评定量表(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惊恐发作的严重度及对惊恐发作的预期性焦虑明显下降。恐怖性回避及严重度明显下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治疗的有效率100%。结论:简短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对惊恐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7.
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女性较男性更易患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但与长期的素质因素、生物学因素、短期的扳机因素、持续因素等有关。治疗上主要有药物和心理治疗,维持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对已婚的惊恐障碍女性患者从应激的生活事件入手,在药物和认知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加婚姻治疗,保证了维持治疗的实施,提高了疗效和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8.
姜国林 《海南医学》2014,(22):3395-3396
惊恐发作(PA)和癫痫都是临床常见疾病,但两者的发病机理不同,PA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与癫痫的表现极其相似,甚或难以鉴别,尤其当脑电图有痫性放电等少见或罕见的酷似癫痫临床表现时,更要注意与癫痫等疾病的鉴别。现就笔者收治的1例长达6个月之久反复PA误诊为痴笑发作的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惊恐障碍又称惊恐发作或间歇发作性焦虑。是一种焦虑性障碍 ,以反复惊恐发作为其特征 ,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窒息感、震颤伴濒死感等症状[1] ,给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带来极大痛苦 ,他们往往奔走于各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或心内科 ,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为此我院对近两年来接诊的 4 2例因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 ,曾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以便提高医务人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和诊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一般资料 :样本来自本院近两年来接诊的 4 2个病例 ,年龄 2 1~ 4 5…  相似文献   

10.
廖科 《铁道医学》2013,(12):950-957
发作性精神障碍是一类临床上常见,以发作性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包括惊恐发作、急性妄想发作、爆发性人格障碍等,其中惊恐发作的终生患病率为1.5%~2%,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出现强烈濒死感和(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但间歇期正常,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癫痫和惊恐障碍均是发作性疾病,且癫痫发作时也可以出现精神症状,需与惊恐发作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惊恐障碍患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40例惊恐障碍患随机分成米氮平治疗组、帕罗西汀治疗组.并用HAMA、GAS、SERS对患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疗效方面,两组患的HAMA及GAS分在不同治疗时期无显性差异。治疗6周末.以HAMA减分率判断,米氮平组患的有效率为94.44%.治愈率为72.22%.而且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患的有效率及治愈率亦无显性差异。在副作用方面,两组患也没有显差异。结论: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患疗效及副作用与帕罗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12.
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帕罗西汀副作用。②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惊恐障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帕罗西汀20mg/d,研究组同时行认知行为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副作用。③结果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治疗后病人SAS、HAMA评分及其因子分和减分率与单用帕罗西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7.45,P〈0.05);帕罗西汀副作用轻微。④结论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与惊恐发作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的焦虑与惊恐障碍。方法 分析心血管疾病中焦虑与惊恐障碍的发生率,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与惊恐发作的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常见为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以及类似左心衰竭。结论 临床医师应提高心血管疾病中焦虑与惊恐障碍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灸、电针、心理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电针结合心理疗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赛乐特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为7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减分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电针、心理疗法综合治疗惊恐障碍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饶世雄  谭伟  谭友果  魏庆平 《四川医学》2011,32(9):1415-14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5例和帕罗西汀组25例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和HAMD分值均显著降低,在治疗第1周、第2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4、68、周时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两组在治疗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帕罗西汀组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别为92%8、8%。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患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70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惊恐障碍的医疗费用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对惊恐患者的疗效,方法:调查70例患者的医疗费用,病程,所做的主要辅助检查的种类及次数,同时用焦虑,抑郁量表观察了SSRIs类药物对惊恐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惊恐障碍的患者有较长的病程,病程中接受了很多不必要的辅助检察同时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SSRIs类药物能明显降低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在确诊前有较长的病程,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SSRIs是一种治疗惊恐障碍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社交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无明显其他精神障碍的35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35例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与正常常模SF-36比较,社交焦虑障碍组在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受影响明显(P<0.05);惊恐障碍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精神健康3个方面受影响明显(P<0.05)。结论未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的社交焦虑障碍主要影响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惊恐障碍在躯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PD)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P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NC组)。结果PD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3.9±11.0)m in,PD组(60.7±19.1)m 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NC组(98.9±2.9)%,PD组(90.3±4.7)%(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NC组(56.2±4.4)%,PD组(45.1±16.6)%(P<0.05)及REM 4个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前移特点与抑郁症和焦虑症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9.
"非典"时期恐慌情绪的心理机制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非典”正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恐慌情绪。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一定的恐慌情绪是正常的,并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恐慌,人们会对“非典”的危害产生警觉,增加对“非典”的应对速度和能力。但过度的恐慌情绪却有很强的破坏性,如果不能及时和合理的缓解,会促使“非典”灾难化。针对“非典”时期产生的过度恐慌心理,笔者提出了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①提高认知水平;②多途径进行沟通;③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④学会调整恐慌情绪;⑤维持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文世全  段劲峰  冯由军 《重庆医学》2012,41(14):1385-1386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和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急诊科以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收治的惊恐障碍患者7例(惊恐障碍组),同期本院收治的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192例(低钾周期性瘫痪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惊恐障碍组患者平均肌力[(3.7±0.81)级]、平均血钾[(3.1±0.56)mmol/L]与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组平均肌力、平均血钾分别为[(2.4±0.84)级、(2.3±0.8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急性发病的肢体无力伴有明显焦虑情绪者,应当考虑到惊恐障碍的可能性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