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慢性良性妇科疾病,以慢性盆腔痛和不孕为主要症状。目前,EM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能与EM发生相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异位黏附、侵袭、血管形成及增殖等多个重要环节。本文就趋化因子系统在EM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EM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程度与EMT分期及部位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90.7%。rAFS分期Ⅱ期患者Ⅰ度疼痛占71.4%,Ⅲ期和Ⅳ期患者Ⅱ度以上疼痛占95.5%。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和(或)盆腔腹膜EMT患者Ⅰ、Ⅱ度疼痛占88.4%,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以及深部浸润的EMT患者Ⅱ、Ⅲ度疼痛占93.0%。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和深部浸润是引起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腹腔镜能明确诊断及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中的疑难病,会引起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研究发现EMs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并且在激素及其受体、炎症免疫、侵袭黏附、血管生成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盆腔内形成异常微环境而发病。但由于EMs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针对EMs发病相关的关键靶点进行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但无法根治该病。本文对EMs的内分泌、炎症免疫、遗传、血管生成和侵袭黏附等因素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针对关键靶点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瘦素和瘦素受体系统在孕卵着床和种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瘦素和瘦素长受体的表达。结果 瘦素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瘦素长受体在分泌期子宫内膜间质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瘦素长受体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结论 瘦素和瘦素受体系统在分泌期子宫内膜的研究,可能说明在孕卵着床和种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女性人群中慢性盆腔痛的发病率高达10%~15%,其病因复杂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其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本文概况了近年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慢性盆腔痛的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认为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盆腔疼痛,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延长疼痛缓解的时间及对抗因低雌激素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和腹腔液NK细胞表面自然细胞毒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直标法检测20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3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者外周血和腹腔液NK细胞表面自然细胞毒受体NKp30、NKp44和NKp46的表达。结果:(1)NKp30在腹腔液CD56+NK细胞表面表达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在腹腔液CD16+NK细胞表面和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表面表达两组之间则无差异;NKp46在外周血和腹腔液CD56+/CD16+NK细胞表面表达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NKp44在外周血和腹腔液CD56+/CD16+NK细胞表面均无表达;(2)NKp30在腹腔液CD56+CD16+NK细胞上表达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表面NKp30表达以及外周血和腹腔液CD56+CD16+NK细胞表面NKp46表达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则无差异;(3)NKp30和NKp46在腹腔液CD16+NK细胞表面表达较外周血显著降低(PNKp30<0.05;PNKp46<0.01),而CD56+NK细胞表面外周血和腹腔液之间的表达则无差异。结论:腹腔液NK细胞表面自然细胞毒受体NKp30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亚型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α和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 - 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中ER α mRNA、ER β mRNA表达和ER β/ER α mRNA比值都明显上升;②早期、内膜样子宫内膜癌ER α mRNA明显上升.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 α和ER β的表达有关,ER α mRNA表达升高可能提示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PGE2)受体E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E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变化与雌激素受体依赖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否存在非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方法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Ⅰ期29例、Ⅱ期7例、Ⅲ期12例、Ⅳ期2例,G1级26例、G2级15例、G3级9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术前未经放化疗及激素等内分泌治疗.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研究各组中EP2的mRNA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G1组、G2组、G3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细胞分化越差,EP2受体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癌Ⅰ期组、Ⅱ~Ⅳ期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并随分期变化,分期越晚,表达值升高,期别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表达阴性组比阳性组的E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孕激素受体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的EP2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20例)与绝经后(3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中EP2的表达分别为0.905±0.251和0.941±0.33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EP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并且随分期和分级升高有上升趋势,在雌激素表达阴性的子宫内膜癌比阳性者明显升高,提示PGE2及其受体EP2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形成.在子宫内膜癌的形成过程中,前列腺素及其受体EP2与非雌激素作用的子宫内膜癌形成过程存在某种联系,可能是PGE2通过EP2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传导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703( ZNF703)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内膜、16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ZNF703的表达.结果:ZNF70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内膜,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在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ZNF703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盆腔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绝经与否、宫颈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腹腔冲洗液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ZNF703表达水平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有负相关关系(r=-0.386,r=-0.374,P<0.05).结论:ZNF703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盆腔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情况有关,并且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中发挥独立又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中的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和胎肝激酶受体(KD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核酸水平检测53例内异症患者(4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0例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受体KDRmRNA、flt-1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相对表达强度,以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KDRmRNA和flt-1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位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月经周期在位内膜组织KDRmRNA和flt-1mRNA的表达、两组增殖期KDRmRNA相对表达强度高于分泌期flt-1mRNA,而flt-1mRNA分泌期相对表达强度高于KDRmRNA.结论VEGF受体KDRmRNA和flt-1mRNA在内异症中有明显表达并呈周期依赖性.VEGF受体在内异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可能与内异症远处转移、侵袭、种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7(chemokine receptor 7)及其配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并研究雌激素对该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通过RT-PCR分析20种趋化因子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ERα阳性)和AN3CA(ERα阴性)的转录水平,筛选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高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该受体及其相应配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并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雌激素对该受体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1)CXCR7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AN3CA均呈高表达,免疫细胞化学示子宫内膜癌组织和Ishikawa、AN3CA细胞表达CXCR7及其配体SDF-1,不表达I-TAC;(2)在Ishikawa中,雌激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上调细胞中CXCR7蛋白水平的表达,而在AN3CA中,雌激素对CXCR7蛋白并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CXCR7/SDF-1高表达于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中,且雌激素上调CXCR7的表达,表明CXCR7/SDF-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指浸润深度≥5 mm的EMs病灶,可累及盆腔不同部位,主要位于后盆腔,如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和结直肠等。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且形式多样,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深部性交痛及泌尿消化系统相关的疼痛等。目前DIE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困难、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较难避免等均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者据此提出的保留神经功能的病灶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方法正在被探究中。综述DIE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儿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过度表达对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重组并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418耐药筛选标记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3FLAG-ERRα,瞬时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ER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的ICI182780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Ishikawa-空载体细胞(Ishikawa-空)和ERRα过度表达的(Ishikawa-ERRα)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析10-6mol/LICI182780对细胞诱导的凋亡情况。结果瞬时转染pEGFP-N1-ERRα质粒后,Ishikawa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能检测到ERRα的表达增加。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分析表明,ERRα过度表达导致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耐受ICI182780的诱导凋亡作用(P〈0.05)。结论 ERRα过度表达为激素依赖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提供了一种耐受内分泌治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及11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ER、PR的表达。结果:①子宫内膜细胞普遍存在AR的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②A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随患者FIGO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P=0.011;P=0.047),而与患者发病年龄、是否绝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肌层有无浸润无明显关系(P>0.05)。③AR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3,P=0.001;r=0.275,P=0.003)。结论:A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R阳性表达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RPV6的分布及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另取31例正常子宫内膜及13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石蜡切片为对照。选取15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新鲜组织标本,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RPV6的表达。结果:(1)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及胞浆内,阳性表达率77.6%,显著低于非绝经期子宫内膜组织(100%)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100%)(P0.05),且前者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后二者(P0.01)。mRNA水平研究表明TRPV6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2)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TRPV6阳性表达率为71.8%,显著低于未绝经患者(89.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宫颈受累者TRPV6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未受累者(89.3%vs 67.7%,P=0.039)。结论: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RPV6阳性表达者较多发生子宫内膜癌宫颈受侵,表明钙通道蛋白TRPV6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为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神经去除术(LUNA)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患有痛经、非经期盆腔痛或性交痛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LUNA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痛经、非经期盆腔痛及性交痛量化评分。结果对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其痛经、非经期盆腔痛或性交痛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三者的评分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术后各阶段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满意率术后3个月为76.92%,术后24个月为69.23%。结论LUNA对缓解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及慢性盆腔痛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女盆腔痛常见原因。孕激素可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和炎症反应,但部分患者对孕激素治疗不敏感.这种孕酮抵抗的分子学基础可能与孕激素同源受体B(PRB)有关。孕激素作用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诱导产生旁分泌因子,后者作用于相邻的上皮细胞,诱导产生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2),该酶则将雌二醇(E2)灭活为雌酮。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缺陷,缺乏PRB孕激素不能诱导产生旁分泌因子进而产生17βHSD2,最终使异位内膜E2增加。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孕酮抵抗和异位内膜E2代谢异常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女盆腔痛常见原因.孕激素可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和炎症反应,但部分患者对孕激素治疗不敏感,这种孕酮抵抗的分子学基础可能与孕激素同源受体B(PRB)有关.孕激素作用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诱导产生旁分泌因子,后者作用于相邻的上皮细胞,诱导产生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2),该酶则将雌二醇(E2)灭活为雌酮.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缺陷,缺乏PRB孕激素不能诱导产生旁分泌因子进而产生17βHSD2,最终使异位内膜E2增加.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孕酮抵抗和异位内膜E2代谢异常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慢性盆腔疼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慢性盆腔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持续6个月以上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其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较大。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等。由于妇科慢性盆腔痛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Sarah指出,对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治疗,需解除患者心理压力并提供指导,通过最小干预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因、症状、体征以及对生育的要求等,决定具体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治疗慢性盆腔痛的选择之一,由于腹腔镜技术本身的…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组织学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移位到子宫外,包括盆腔腹膜、卵巢和肠等。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导致的个体和全球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显著。腹腔镜检查仍然是诊断病情的金标准。然而,手术的侵入性,加上缺乏实验室生物标志物,导致从症状发作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潜伏期为7~11年。而且,诊断的延迟可能会对疾病进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检测,发现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有害后遗症,并且是一个明确的研究重点。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免疫因素及炎症反应被报道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IL-16是一种趋化因子和T细胞激活的调节剂,由CD4介导其信号转导过程。综述IL-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