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宁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栓通脉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敏使朗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益气聪明汤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7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4.
朱智德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9-10
[目的]观察加服养心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方,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疗效、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心功能疗效、血浆脑钠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加服养心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定晕方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和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用药同对照组,同时给予补气活血定晕方治疗。共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Vs),并进行巴塞尔指数评分,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再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巴塞尔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定晕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性血眩晕有较好疗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脉止痛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确诊并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基础药物,治疗组加用通脉止痛贴进行穴位敷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脉止痛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整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丁略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略地尔注射液150mg,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m1,两组均静脉滴注,1次/日,14天为1疗程。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眩晕症状改善迅速快,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而且治疗组NIHSS评分,后循环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患者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8.
参麦、红花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麦、红花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方法 61例各种病因的眩晕病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用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内,250ml/d,静滴7天,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内,250ml/d,静滴7天。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d,静滴7天。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51%(P<0.05)。结论 参麦、红花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循环缺血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占患者的80%以上,且常为首发症状。近20年来,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和脑影像学技术发展,人们对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治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主要对近几年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以简单综述,以其能对眩晕的临床诊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价熄风化痰通络方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风痰上扰型PCIV患者72例,采用随机分层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通络方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的BAEP与TCD检查结果。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7.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TCD检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④BAEP检查: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BAEP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PCIV患者的后循环系统供血不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针刺风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脑部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的影响,探讨针刺风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应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例及健康对照组12例,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对患者的眩晕程度进行评分,患者针刺双侧风池,针刺前、后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健康对照组行单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利用dpabi软件对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针刺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镜像同伦连接变化,获得VMHC值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分析差异脑区平均VMHC值与DH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CIV患者针刺后在颞下回、顶上回和楔前叶VMHC值显著升高;差异脑区平均VMHC值与DH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CIV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VMHC值差异脑区。[结论] 针刺风池可调节前庭功能相关皮质脑部镜像同伦连接,可能是针刺风池治疗眩晕的脑功能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VA、RVA、BA的血流速度均快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PCIV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4—2019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将处方内容记录到数据库中,通过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分析用药频率、频数及关联性,揭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结果] 筛选出相关文献186篇,纳入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处方210首,涉及中药种类173味,使用频数2 302次,其中天麻、川芎和半夏的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息风止痉药、平肝潜阳药、解表药、利湿药为主。证型分布前3位依次为气血亏虚型、瘀血阻窍型、风痰上扰型。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支持度≥10%时支持度前10位的药对基本以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为主。[结论]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补虚药最为多见,其次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药组与药对基本上是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行气药、利水消肿药、解表药及活血化瘀药的不同组合,证型与用药方面关系密切。虚损是根本原因,风、痰、瘀为标,应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权衡标本缓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并伴有颈部动脉斑块患者病例的收集,分析其与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相关性研究。方法 以健康体检者120例为空白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作为阳性对照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两组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软斑、混合斑及硬斑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经Logisitc非条件回归分析可见,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35.8±8.9)μmol/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10.3±3.2)μmol/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软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31.3±10.3)μmol/L以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混合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26.6±5.3)μmol/L明显高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硬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16.6±3.3)μmol/L(P<0.05)。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合并斑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和对眩晕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6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通心络和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血压、肝功能、肾功能情况。在出院的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给予小剂量通心络、敏使朗预防治疗以及无药物治疗,观察3年内眩晕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动脉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频谱图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血压、肝肾功能无变化。在随访观察的3年中,眩晕复发率通心络预防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心络在佐治PCIV和预防眩晕复发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针治疗,10 d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3.5±1.4)d,对照组为(4.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PCIV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阳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素-1(ET-1)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头身困重、目眩、头晕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活血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PCIV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清NO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ET-1水平,优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指标ET-1、NO、A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奥心血康组和雪莲通脉丸组. 给药4周后取小鼠血清,ELISA试剂盒测定ET-1、NO和ACE浓度.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其中,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可能与血清ET-1、ACE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NO浓度呈负相关.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ET-1、ACE浓度有关,且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在改善血清NO、ACE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