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福存  华江  任洁  邹建琴  童培建 《浙江医学》2016,38(12):922-924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治疗CroweIII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以行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的18例CroweIII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评分(WOMAC)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髋臼前倾角和假体位移。结果术后12~4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深部感染、脱位和无菌性松动等。HSS评分由术前(38.6±12.3)分升高至术后(90.3±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优良率为94.4%(17/18)。WOMAC评分由术前(60.3±14.5)分降低至术后(28.3±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3°~50°,平均(31.6±20.4)°;股骨柄与髋臼前倾角之和为26°~74°,其中40°~60°占8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可用于CroweIII型DDH患者重建髋关节力学机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良的髋臼杯摆放角度显著影响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生存率,目前针对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臼,缺乏可靠的术中解剖标志来辅助髋臼杯前倾的摆放,本研究分析了髋臼前后切迹相对于骨盆在三维空间内的成角特点,探讨了髋臼前后切迹对DDH THA臼杯前倾摆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至2018年的正常人、DDH病人髋关节CT数据(正常人组22人,共44髋;DDH组66人,共117髋)。凭借髋臼前后切迹构成的连线,依据不同的前倾角定义,测量3种切迹前倾角度(手术学、放射学、解剖学),分析不同类型髋关节中每个角度与对应臼杯安全角度的关系,并探究相应角度与DDH平片学指标的联系。结果:普通髋臼组与Hartofilakidis A型 DDH髋臼组中,髋臼前后切迹在CT上均能够清晰辨认,且2组的切迹手术学前倾角(surgical anteversion of acetabular notch,SAAN)(普通髋臼:22.4°±5.5°;Hartofilakidis A型DDH髋臼:25.5°±7.4°)处于臼杯手术学前倾安全范围内(6°~36°);在SAAN非安全的DDH髋臼组平片指标中,相较于安全组,Lateral center-edge(LCE)角更小(-2.3°±13.0° vs. 5.6°±12.3°,P=0.013),侧方脱位距离(20.9 mm vs. 15.9 mm,P=0.006)、Tonnis角(35.4° vs. 30.8°,P=0.005)更大。结论:髋臼前后切迹在正常或低脱位型DDH髋臼中CT识别率高,可以作为术中一个特定的解剖标志。对于发育正常髋臼与Hartofilakidis A型DDH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骨盆矢状位来看,髋臼前后切迹可以作为髋臼杯前倾摆放的良好解剖参考标志。SAAN臼杯前倾定位法应避免在平片显示LCE角显著减小,侧方脱位距离、Tonnis角显著增大的髋关节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股骨解剖改变,测量颈干角、股骨前倾角等解剖参数,对比 上述参数差异对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预后、疼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 2014 年55 例患 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1 年,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前后行CT 检查以及常规X 射线检查,利用三维 重建软件构建髋关节三维模型,测量股骨颈干角、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及髋关节旋转中心的解剖参数,利用 Harris 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后关节疼痛程度,评估患者满意度,通过亚组分 析上述解剖参数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44 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年龄为(65.3±7.0)岁,术 后颈干角为(131.6±2.1)°,手术前后颈干角比较有差异(P <0.05),术后平均颈干角较术前大。术前股骨 前倾角为(24.9±8.0)°,术后前倾角为(7.4±7.3)°,手术前后股骨前倾角比较有差异(P <0.05)。亚组 患者Harris 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无差异(P >0.05)。结论 患者对手术前后的颈干 角以及前倾角差异耐受能力较强,上述解剖参数改变对术后关节功能、疼痛以及患者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用于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选择行THA治疗的49例DDH患者,术前术后测量其肢体长度,并以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后髋关节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进行0.5-3年的随访后,发现双侧肢体长度的差值术后为(0.08±0.98)cm,平均0.23 cm,术前为(0.52±4.02)cm,平均为2.82 cm,术后的差值明显小于术前(P〈0.05);Harris评分术后80-97分,平均90.5分,术前35-77分,平均41.5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THA为患DDH症状的成年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可有效改善双侧肢体不等长问题,提升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下盂唇缝合与清理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伴发盂唇损伤的效果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损伤盂唇的处理方式分为盂唇缝合组(23例)与盂唇清理组(23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屈髋90°髋关节内旋活动度、α角、改良Harris评分(mHHS)、VAS疼痛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HTH〗结果〖HTK〗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末次随访时改良Harris评分与屈髋90°髋关节内旋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与α角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屈髋90°髋关节内旋活动度、改良Harris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髋关节〖JP2〗镜下盂唇清理与缝合治疗凸轮型FAI均能明显缓解髋部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且盂唇缝合比盂唇清理术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自体骨植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初次行自体骨植骨THA重建髋臼治疗的48例CroweⅡ~Ⅳ型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模型及导航模板进行术前规划和指导术中操作。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操作。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臼假体覆盖率、移植骨覆盖率及臼杯位置合格率)、术后影像学相关测量指标(髋臼假体大小、外展角、前倾角、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与术前手术计划的差值),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三维步态参数(步频、步幅、步速及髋、膝关节运动角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髋臼假体覆盖率及移植骨覆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臼杯位置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哲明  毕擎  杨明  曾斌  武理国 《浙江医学》2021,43(10):1111-1114,1118
目的观察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舟山市中医院初次接受单侧THA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L-DAA行THA59例(L-DA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PLA)行THA61例(PL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假体植入的影像学指标(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DA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LA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AA组患者术后24h、72h、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AA组患者术后1周、4周、3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LA比较,L-DAA行THA软组织损伤更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早期临床疗效更佳,但长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另外此术式不受设备及手术器械等客观限制,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远景  张德  丘宏伟  黄耀斌  汪璟  黄秀娟  黄健 《广东医学》2012,33(20):3129-313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常规方法和术中联合调整前倾角方法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法 对照组为18例(21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22例(2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调整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手术.结果 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人工关节前脱位,观察组所有患者无关节脱位.结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一般较大,全髋关节置换时联合调整髋臼杯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术中减小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能有效预防人工关节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邢赛  彭昊  陈森  方洪松  邓爽 《广西医学》2020,(3):245-24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的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盆正位+患髋侧位片、双下肢长度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4~37(28.67±3.48)个月,手术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各时点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均短于术前(均P<0.05)。术后2例患者截骨处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后治愈;其余患者截骨处愈合时间为3~6(4.34±0.89)个月;2例患者存在轻度的跛行。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坐骨神经拉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髋臼假体松动或骨溶解、股骨假体松动或下沉等发生。结论采用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风险小。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48例(6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44例6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2~9年)。按Crowe分类,I型18例24髋,Ⅱ型15例20髋,Ⅲ型6例10髋,Ⅳ型5例9髋。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除I例CroweⅣ型(2髋)外,髋臼侧均在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3例4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2髋术后脱位经保守治疗而愈。2髋术中小转子上方襞裂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4髋有异位骨化,其中BrookⅡ型3髋,Ⅲ型1髋。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45分,术后平均为8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宋舸  金勇  张冠宏 《中国医刊》2007,42(5):31-3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对16例(2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4例,单侧12例。平均年龄38岁(33~53岁)。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48个月,平均32.6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3分。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对于此类患者,充分理解全髋置换的复杂性和细致周密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61例(70髋)髋关节强直(Ankylosed Hip)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及放射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手术治疗,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94.8 mL,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73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15.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5±13.4)分,其中优25髋(35.7%),良36髋(51.4%),中4髋(5.7%),差5髋(7.2%),手术优良率为87.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出现松动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若髋关节骨性融合,手术难度较大,则术前准备应充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6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及临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对侧髋部骨折分组,对两组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患侧、首次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围术期实际失血量、术后短期瞻望、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合并症、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定)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15例出现对侧髋部骨折;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术后短期谵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Harris评分、术后FIM评分是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出现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后谵妄、内科合并症等被动因素,以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等主动因素.术后患者需积极接受内科疾病的治疗,并增强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髋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以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近期疗效.方法:对24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全髋转换术治疗,收集术前Harris评分、术后X线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随访24~36个月.Harris 评分:术前28~65分,术后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效果良好;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假体,术中重建髋臼中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健雄  沈彬  裴福兴 《四川医学》2006,27(3):236-24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常见症状为腰骶僵硬和疼痛,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四肢大关节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以来,现已逐渐成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局部及全身多系统病变的特殊性。其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假体选择及对手术远期效果与手术并发症的预测仍存在争议。本文时国内外各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根据术后X线评定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折断。最近一次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间诊治的29位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共行3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9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90 ml,围术期无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平均Harris评分术前为39.3分,术后随访为84.3分(P<0.05),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重要方法,术者对该病病理特点的熟练掌握、周密的术前准备、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32例36髋DDH继发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均在真臼处重建,骨水泥固定16髋,非骨水泥固定20髋。术后平均随访31.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肢体延长(3.4±1.3)cm。并发股骨骨折2例,坐骨神经牵拉症状1例;未出现感染、脱位、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将术后第3天、第14天和最终随访时间的Harris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内X线照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发育不良继发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在真臼处重建髋臼和选择恰当假体置入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