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病灶内肿瘤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并钢板内固定联合二磷酸盐治疗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科治疗的16例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38岁(27~78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肿瘤腔的完整性,术中仔细刮除肿瘤组织,应用磨钻及电刀处理瘤腔壁,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同时给予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1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参照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标准,本组患者平均得29分(27~30)分.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内固定均牢靠,无软骨下骨骨折.[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嗣骨巨细胞瘤可以选择病灶扩大刮除、骨水泥充填内固定联合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腓骨移植联合膝关节融合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2009年对5例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 Ⅲ级)行整块切除术后骨缺损,采用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钢板内固定行膝关节融合术重建下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0~80个月,疼痛症状消失,MSTS评分21~27分,骨愈合时间6—18个月,无移植骨吸收和骨折,恢复正常工作劳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变复发及肺转移。结论:肿瘤整块切除联合腓骨移植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行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术式治疗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bone,GCT)患者64例,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16~59岁,平均31.6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26例,胫骨近端17例,股骨近端8例,肱骨近端10例,距骨2例,跟骨1例。肿瘤影像学分级按Campanacci分级标准,其中Ⅰ级患者20例,Ⅱ级患者29例,Ⅲ级患者15例。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Campanacci分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有无病理性骨折、有无软组织肿块、肿瘤大小(长径)与肿瘤复发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像学分级与肿瘤复发相关性采用χ2检验。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4个月,平均42.8个月。6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12.5%,术后无远处转移及恶变者。术后肢体功能评价数值为(27.06±1.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Campanacci分级是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回归系数2.368,P=0.04)。经χ2检验分析,Campanacci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术后复发率P值分别为0.007、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panacciⅡ级与Ⅲ级的P值为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术后长期随访均未出现关节面塌陷、骨折等相关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良好,行走功能均较为满意。结论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是治疗GCT的一种可靠治疗方式,术后整体复发率相对较低,肢体功能恢复较为满意;Campanacci分级是影响其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4~50岁,平均35.8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5例。病程5~25个月,平均12.9个月。根据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术前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并制作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术中囊内扩大刮除、关节软骨下植骨后植入假体。术后影像学检查肿瘤有无复发,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31.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局部均无疼痛,无肿瘤复发、病理性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MSTS93评分为20~29分,平均24.7分;获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囊内扩大刮除术后骨缺损采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修复,具有能与宿主骨生物融合、力学稳定性更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可获得较好早期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Denosumab治疗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经Denosumab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22例,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09±11.62)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11例。22例术前均接受3个月Denosumab治疗,首月第1、8、15、29天皮下注射120 mg,接下来120 mg/月。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刮除骨水泥填充组(12例,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5例)首先取出前次手术内固定、骨水泥或填充骨,再次行病灶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必要时行内固定术;肿瘤假体置换组(10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6例)采用广泛切除特制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随访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应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对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77±9.19)个月。两组病例总复发率为13.64%(3/22)。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例复发(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1例),复发率25.00%(3/12),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4个月、6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肿瘤假体置换组术后复发率0(0/10),1例术后1周出现患肢腘静脉及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2周后血栓消失。1例术后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与清创、缝合后愈合。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MSTS功能评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28.17±1.11)分,肿瘤假体置换组MSTS评分(26.70±0.95)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高于肿瘤假体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nosumab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停药后肿瘤复发风险高。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经Denosumab治疗后,为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建议行广泛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下肢功能虽不及刮除术但可满足患者基本日常活动需要。  相似文献   

6.
骨巨细胞瘤的局部复发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防止骨巨细胞瘤的局部复发。方法:观察本院1981 ̄1998年4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28例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骨水沁填充后,只有1例复发、6例肿瘤病灶刮除自体骨移植后,4例复发。结论:肿瘤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填充能减少局部肿瘤复发;对于X线CampanacciⅢ级,或者Ennecking外科分期Ⅰb或Ⅱb,或者Jaffe病理分期Ⅲ级患者,应扩大切除肿瘤病灶,近关节处肿瘤可扩大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7.
"T"形植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回顾1995~2003年在本院住院的2l例骨巨细胞瘤病人,Campanacci Ⅰ~Ⅱ级。采用局部肿瘤刮除辅以自体“T”形髂骨植骨及苯酚治疗。随访18~24个月。[结果]19例病人随访期内愈合,负重无明显疼痛,膝关节功能无受限。2例病人8~10个月后复发。[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刮除及自体髂骨“T”形植骨苯酚治疗是保存膝关节功能防止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扩大刮除后,应用锁定钢板内置于瘤腔支撑固定联合骨水泥充填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本组收治的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Ⅱ级骨巨细胞瘤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1~43岁,平均29.3岁,其中初发12例,复发4例.手术采用扩大刮除、锁定钢板内置瘤腔支撑固定联合骨水泥充填重建骨缺损的方法,术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病例依照Jaffe组织学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所有病例术前CT均显示瘤体较大,骨质破坏直径超过1/2骨直径,未穿破关节软骨,无病理性骨折,本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无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肿瘤复发2例(12.5%),未出现关节面塌陷、骨折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平均(27±1.34)分.结论 对瘤体巨大并侵犯软骨下骨,骨强度及关节面稳定性受严重破坏的初发或复发性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应用钢板内置的方法能增强骨水泥套的支撑力和骨强度,一定程度上避免行瘤段切除关节重建,减少术后骨折、关节面塌陷等远期并发症发生,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乐斌  卓小为  刘建纯 《中国骨伤》2007,20(11):765-766
目的: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骨巨细胞瘤手术病灶刮除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72岁,平均43岁。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14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7例。无症状偶然发现者2例,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伴活动障碍者19例。除1例采用截肢术外,对8例儿童及青少年采用瘤体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治疗;对12例18岁以上成年人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及骨水泥充填,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肿瘤复发3例,切口液化坏死1例。膝关节功能按李强一等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差3例。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采用肿瘤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或骨水泥充填重建功能,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卫  杨毅  李晓  姬涛 《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77-182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肢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四肢骨巨细胞瘤128例,男65例,女63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股骨远端49例,股骨近端8例,胫骨近端37例,肱骨近端14例,桡骨11例,腓骨4例,跟骨2例,胫骨远端1例,尺骨1例,指骨1例。Campanacci分级Ⅰ级29例、Ⅱ级67例、Ⅲ级32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37例,刮除后植骨内固定42例,腓骨代桡骨11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33例,单纯切除不重建5例。结果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3例出现切口渗液,3例出现假体迟发性感染。局部复发: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组5例(13.5%),刮除后植骨内固定组5例(11.9%),人工关节置换组2例(6.1%)。肺转移2例,均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良、恶性各l例。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刮除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囊内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符合肿瘤治疗原则,具有较好的术后功能、较低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瘤段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与囊内切除相比局部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可用于切除后无须重建的肿瘤、大的侵袭性病变或复发的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张余  徐亮  黄华扬  尹庆水  吴峰  张德春  王庆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899-901,95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骨巨细胞瘤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59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19例,胫骨近端18例,股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5例,肱骨远端1例。按Campanacci分级,Ⅰ级7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根据肿瘤部位、Campanacci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单纯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17例,刮除植骨内固定19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12例。结果随访时间3~11年,平均6.8年,刮除植骨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瘤段切除+关节置换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8.3%,术后患者Enneking功能评定优25例,良12例,可6例,差5例,总体满意率为89.6%。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如高速磨钻磨削、蒸馏水浸泡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从而大大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且术后肢体具有良好的功能;瘤段切除适用于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胞瘤,虽复发率较低,但重建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D打印多孔结构金属支撑假体运用于重建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病灶内刮除灭活联合关节面下自体骨植骨及3D打印多孔结构金属支撑假体重建术的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9~44(35.6±6.8)岁;5例CampanacciⅡ级,1例CampanacciⅠ级。软骨下骨受损范围比例为27.0%±8.0%。术前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软骨下骨受损范围比例。手术前后评估膝关节疼痛、下肢功能状况及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评估假体-骨界面愈合情况、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同时建立3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为正常股骨、股骨远端瘤性骨缺损模型和3D打印多孔结构金属支撑假体联合关节面自体骨植骨重建瘤性骨缺损模型。采用髋关节-股骨肌肉多力负荷进行有限元分析各模型的力学差异。结果 患者随访12~27(25.6±1.2)个月,无失访。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前[(2.6±1.5)分比(5.1±1.7)分]。国际骨肿瘤协会功能评分系统(MSTS)高于术前[(28.1±1.7)分比(25.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的30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采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保膝组),13例接受瘤段切除人工膝假体置换(置换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探讨肿瘤复发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初次手术方式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4月44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初次手术治疗,包括囊内病灶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术,边缘切除术、广泛切除术。[结果] 44例患者获得12~56个月随访,5例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总复发率为11.36%,肺转移率2.27%。行囊内病灶刮除植骨术18例,2例复发,复发率11.11%。行囊内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22例,3例复发,复发率13.63%。植骨组与骨水泥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行边缘切除术、2例行广泛切除术病例均无复发。本组中8例合并病理骨折的病例中1例复发,复发率12.50%。无病理骨折组复发率11.11%,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Ⅰ、Ⅱ级及大部分III级病例,都可以行囊内切除,主要是扩大刮除加辅助处理瘤床,得到良好的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讨论该病变可接受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23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12例,腓骨近端复发并胫骨转移1例)根据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选择不同手术方式:9例行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13例行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和内固定术(植骨9例,骨水泥填充4例),1例行截肢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50个月。术后3例复发,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1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80%;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组2例复发,肢体功能评分95%。结论根据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对肿瘤复发的控制及后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腓骨移植联合膝关节融合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GCT)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行整块切除术后骨缺损,采用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钢板内固定行膝关节融合术重建下肢功能.结果 随访20~40个月,MSTS评分21~27分,骨折愈合时间6~18个月,无移植骨吸收和骨折,无病灶复发,恢复正常工作劳动.结论 肿瘤整块切除联合腓骨移植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股骨远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计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手术技术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例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男5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4例为原发肿瘤、余4例为复发病例,其中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术后根据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进行肢体功能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标准(复合移植)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38~67个月,平均54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假体松动等。灭活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随访末期,MSTS评分为25~29分,平均为26.3分(88%),ISOLS复合移植评分为28~35分,平均为32.8分 (88.5%)。1例术后3个月局部疼痛,X线片显示宿主骨-灭活骨有轻微骨吸收,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骨吸收消失。“爬行替代”可能是酒精灭活骨复合假体重建的主要骨愈合方式,股骨病例的愈合时间略快于胫骨病例。结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采用整块切除并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ZM  Tao HM  Yang DS  Ye ZM  Li W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93-1698
目的回顾性分析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方法,前瞻性分析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至1997年住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121例,71例采用病损内手术(刮除,液氮冷冻,自体或异体骨植骨,病损内手术组),50例采用大块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大块切除重建组)。根据随访患者临床、肿瘤特性及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肢体功能和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按照CT横截面,肿瘤破坏大小,制订新的治疗方案:(1)Ⅰ型肿瘤破坏横轴线1/2以下,病损内手术,灭活,自体、异体骨支撑植骨或骨水泥填充;(2)U型肿瘤破坏横轴线1/2~3/4之间,Ⅰ型治疗基础上加内固定;(3)Ⅲ型肿瘤破坏横轴线〉3/4,大块切除后异体半关节移植或人工关节置换。前瞻性收集1998至2001年住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65例,其中45例采用病损内手术(刮除,电灼加石炭酸灭活,自体植骨加骨水泥填充,病损内手术组),20例采用大块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大块切除重建组),通过患者肿瘤复发、肢体功能和并发症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第一时期内,两组间局部肿瘤复发无统计学意义,而病损内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大块切除重建组。第二时期内,两组间局部肿瘤复发、术后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大块切除重建病例数量明显减少。结论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可以根据CT横截面,肿瘤破坏大小,分别选择病损内手术和肿瘤大块切除重建,而有效的病损内手术是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的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本院收治的18例GCTB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评价指标包括影像学评估、功能评分(MTSS 评分):>70%满意、≤70%不满意.18例患者初次复发14例、二次复发4例;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6例、髌 骨1例;Campanacci分级:2级7例,3级10例,恶变1例;采用扩大刮除+骨水泥(内固定),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假体重建和截肢.[结果]扩大刮除的11例患者有2例复发,行瘤段切除重建术,6例瘤段切除重建患者无复发,远处转移2例(1例恶变截肢的患者死亡).MTSS评分>70%12例,≤70%6例.[结论]根据骨巨细胞瘤复发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分级以及年龄,患者对功能的具体要求,可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原则上局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刮除术;瘤段切除重建术具有病灶切除彻底、不易再次复发的优点;对于巨细胞瘤复发、恶变,软组织污染的患者可以采取截肢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病理Ⅰ、Ⅱ级,X线表现为CampanacciⅡ、Ⅲ期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从1978~1993年住院治疗的骨巨细胞瘤103例中,选择肿瘤部位、X线分期、病理分级及随访时间相仿的病损内处置(刮除、液氮冷冻并自体或异体植骨、或骨水泥填充)患者41例(3例有病理性骨折);整块切除后用异体半关节移植30例(2例有病理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而病损内处置的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及肢体远期功能评分均明显好于整块切除组。结论:有效的病损内处置仍应作为此类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使诊断时伴有病理性骨折者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