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诊的60例下肢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急诊清创后给予一期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并封闭创口,7~21 d后结合肉芽的生长情况进行二期缝合、皮瓣转移或植皮;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清创,给予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二期内固定并植皮。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与创面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3±1.9)个月比(9.8±3.0)个月],创面愈合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20±6)d比(4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肢体恢复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手部急慢性化脓性腱鞘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手部化脓性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指功能优良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手部急慢性化脓性腱鞘炎患者,可提高手指功能优良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为95.84%(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VAS评分,以及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所有病例经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确定感染。创面扩创后行封闭负压引流术,创面清洁后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部皮肤缺损。皮瓣面积为8 cm×7 cm~15 cm×11 cm,带2~3 cm 宽3~7 cm 长筋膜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尖上3~7 cm。结果:21例皮瓣未发现感染迹象。22例皮瓣中17例全部成活,成活率77%。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踝部感染软组织缺损具有控制感染快、皮瓣成活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复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传统创面处理方式(对照组,36例)与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及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36例(97.3%),两次植皮创面愈合1例(2.7%);对照组患者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20例(55.5%),两次植皮创面愈合7例(19.4%),多次植皮创面愈合9例(25.0%),比较两组患者的植皮创面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为(15.3±3.2)d,住院时间为(15.12±2.5)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为(23.5±4.3)d,住院时间为(25.28±6.8)d,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9.051,P<0.05;t=8.296,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复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时,可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式能够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有助于缩短患者在术后的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皮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皮瓣移植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感染发生率低,皮瓣移植愈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蓝岚  蓝海宏 《求医问药》2014,(20):206-207
目的 :探讨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创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处理创面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创面换药,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创面处理,分析并评估两组患者创面闭合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闭合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创面感染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可尽早修复其皮肤软组织缺损,闭合其创面,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股前外侧组织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下肢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修复手术选择皮瓣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观察组患者采用其股前外侧组织瓣。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住院情况、修复效果以及患者对于皮肤软组织修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一次成活率、皮瓣不回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为优良的有43例,占总人数的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例、83.33%;观察组患者对于下肢皮肤软组织受区色泽、质地、舒适度以及综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对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好,一次成活率高,供区受损小,创面与受区颜色、质地也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文刚  王旭东  巫文强  胡湘元 《医学综述》2013,19(12):2278-2279
目的分析下肢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塘厦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均采用下肢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皮肤缺损的110%,吻合相应的血管和神经,观察皮瓣的成活以及缺损区域感觉恢复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成功13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均得到成功随访;从3周起逐渐有病例皮缘感觉恢复,术后4个月有皮瓣感觉恢复11例,6个月所有修复皮瓣感觉均恢复。结论下肢穿支皮瓣修复对供区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好,应为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软组织缺损I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分别采用VSD技术(试验组20例)和常规植皮、皮瓣修复等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VSD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较对照组短(P<0.01),而手术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结论:VSD比软组织缺损I期修复愈合快且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梁绍雄 《微创医学》2023,(2):259-261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程度、手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抗感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和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57-60
目的对比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5.29%,与对照组的47.06%相比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方面,穿支皮瓣修复术相对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疗效更为确切,其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踝部软组织损伤术后的护理,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和引流通畅,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方法:对64例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彻底清创,然后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生长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经负压封闭引流2~3次,每次持续吸引7~10 d后,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47例行游离植皮成活,17例行皮瓣移植成活。结论:经负压封闭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并早期行植皮或皮瓣移植,可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总结2005年10月至2012年5月57例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其中男39例,女18例,均为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经予以伤口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后,行封闭负压引流(VSD)1~3次,最后行创面直接植皮或腓肠神经滋养动脉带蒂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腓肠肌内侧头带蒂肌皮瓣等皮瓣修复,创面愈合后可行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好,无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封闭负压引流结合外固定架并小腿皮瓣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的优点,是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空封闭和引流在四肢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各5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创面缩小范围大于对照组,更换药物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贫血、低血钾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波  马娟  乔星 《重庆医学》2017,(34):4818-4820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软组织创面血管、神经生成的影响,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软组织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软组织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换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植皮存活率、细菌转阴率、创面修复时间、手术次数、愈合时间,根据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微血管数量、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细胞数,综合评价患者的神经生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植皮存活率、细菌转阴率均大于对照组,创面修复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微血管数量、NGF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的微血管数量、NGF阳性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可促进软组织创面血管、神经生成,对于促进软组织创面愈合,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tl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行足踝部皮瓣手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术前给予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和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和等待二期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应用皮瓣修复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42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全身治疗、局部清创换药以及封闭负压引流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体皮瓣移植修复技术,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2.5±3.8)d,短于对照组;随访1年无复发情况,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12例患者创面为甲级愈合,6例为乙级,2例为丙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修复技术在肢体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缺损部位的功能与外观,强化创面愈合效果并加快愈合速度,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50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常规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25例,行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水平、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AOFA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GF-β1、VEGF和VEGFR水平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小儿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皮瓣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加速创面愈合,恢复踝关节功能,还能有效防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携带腓肠肌的胫后动脉(PTA)穿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老年小腿外侧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老年腓骨长短肌腱外露及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胫前后动脉是否通畅.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创面换药+PTA穿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另一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PTA穿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 随访6~18个月,穿支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其中VSD组踝关节功能评分(kofoed评分)为(95.0±5.6)分,住院时间平均为(14.0±4.4)d;对照组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创口轻度感染,皮瓣不同程度臃肿,kofoed评分为(86.0±4.7)分,住院时间平均为(26.0±4.8)d.结论 PTA穿支岛状皮瓣VSD可以减少创面的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