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琴  王晓萍  强磊 《药学研究》2022,41(9):595-599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所引起的肝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之一。药物性肝损伤在我国的发生率偏高,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在欧美,药物性肝损伤是引发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药物性肝损伤的危害,但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标记物特异性不强,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常常无法及时被确诊,最终发展为肝衰竭甚至死亡。已知目前有超过1 100种药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肝损伤。因此,本文主要总结了不同类型药物诱发肝损伤的不同作用机制,为日后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各种肝损伤(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脂肪肝等)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在药物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线粒体也起着重要作用。异烟肼是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抗结核药,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结核病的治疗。研究发现线粒体损伤是异烟肼肝损伤发生发展中关键一环,异烟肼及其毒性产物肼可通过激动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酶的活性;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及对线粒体膜产生攻击等方式使其功能异常,最终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本文将对线粒体在异烟肼致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从亚细胞水平解释异烟肼致肝毒性的机制,为阐明异烟肼的肝毒性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是临床抗结核一线药物,也是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重要病因。INH和RFP单独使用均会引起DILI,二者联用会使肝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增加。目前临床上对INH、RFP致肝损伤的检测指标主要有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等,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早期预测性差等缺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发现更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提高对INH、RFP致DILI检测与诊断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本文从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等方面就INH、RFP致DILI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研究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日剂量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采用HRZE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的结核病例1 509份,按照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和异烟肼日剂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统计的1 509例患者中,年龄"21~30岁"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28例,10.00%),年龄"≥71岁"和"≤10岁"2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较低[分别是3(3.95%)和0].在相同的体重范围内,异烟肼日剂量每增加0.1 g,患者DILI发生率会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仅有日剂量不大于0.5 g 的各组之间DIL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LI发生率升高7.48%~15.48%(P<0.05).结论 随着异烟肼日剂量增加,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但日剂量>0.5 g组仍需收集更多病加以分析研究.建议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唐玲  金梅  向萍  沈正泽 《中国药房》2011,(21):1940-194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异烟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NIH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异烟肼组(180mg·kg-1)、联苯双酯组(异烟肼180mg·kg-1+联苯双酯150mg·kg-1)及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异烟肼180mg·kg-1+小檗碱100、50、25m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5d。末次灌胃18h后处死小鼠,计算肝体指数,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和抑炎因子IL-10含量,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异烟肼组比较,小檗碱中、高剂量组肝体指数、AST、ALT、MDA、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SOD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可减轻异烟肼引起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miRNA-122在异烟肼致大鼠肝损伤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异烟肼55 mg·kg-1·d-1连续灌胃3,7,10,14,21,28 d建立肝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纯化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活性;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MDA含量和SOD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iRNA-122、pri-miRNA-122、HNF4α、C/EBPα、Cycling G1、CAT-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ycling G1、CA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病理变化在7 d表现为肝损伤;血浆ALT、AST的水平呈升高趋势(均P<0.01),且均在10 d发生明显上升(P<0.05);各用药组肝组织MDA含量逐渐升高,SOD活力却逐渐下降,miRNA-122表达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其上游pri-miRNA-122及转录因子HNF4α、C/EBPα mRNA表达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均P<0.01),其下游靶基因CyclingG1、C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转录因子HNF-4α、C/EBPα 调控miRNA-122低表达,miRNA-122低表达进一步调控其下游靶基因Cycling G1、CAT-1参与异烟肼致肝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合用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予异烟肼和利福平(各75mg.kg-1)用药4wk制备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番茄红素(10、20、30mg.kg-1),4wk后测定大鼠血清中AST和ALT含量、肝脏指数,以及肝组织匀浆中的MDA、GSH的含量和SOD的活性,并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番茄红素能降低肝脏指数(P<0.05)、降低大鼠血清AST和ALT的含量、降低大鼠肝匀浆中的MDA、增加肝匀浆中GSH、升高SOD(P<0.05或P<0.01),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程度,缓解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番茄红素对INH和RFP合用所致的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番茄红素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某些化学物致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畅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2004,18(3):196-198
肝脏位于胃肠道与机体其他部位之间的战略重地,担负着机体许多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肝脏这种独特的血管布局和分泌、合成、代谢功能决定其为毒物作用的主要靶点。外源性化学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很复杂,目前对肝损伤机制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现就外源性化学物致胆汁淤积、细胞骨架破坏、线粒体损伤、活性氧或活性氮介导损伤、促炎症细胞介导等致肝损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已知多种致病原因可导致肝损伤 ,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等。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肝损伤可表现为肝坏死、脂肪肝、胆汁郁积、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 ,筛选保肝药物 ,探索保肝作用原理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造模方法、检测指标及造模剂作用原理等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 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CCl4)溶于精制植物油。急…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上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既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也给新药研发及上市带来挑战。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药物性肝损伤密切相关,但对肠道菌群参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尚无统一结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增加肠道通透性致使内毒素外漏、破坏肠道代谢物平衡、直接影响药物代谢及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等途径参与药物性肝损伤。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参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机制,及基于机制的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性肝损伤研究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Combination of isoniazid (INH) and rifampicin (RFP) causes liver injury frequently among tuberculosis patients. However, mechanisms of the hepatotoxicity are not entirely understood. Protoporphyrin IX (PPIX) accumulation, as an endogenous hepatotoxin, resulting from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co-therapy (INH/RFP) has been reported in PXR–humanized mice. Aminolevulinic acid synthase1 (ALAS1), ferrochelatase (FECH) and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 play crucial roles in PPIX synthesis,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 respectively. Herei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role of INH/RFP in these processes. We observed PPIX accumulation in human hepatocytes (L-02) and mouse livers. FECH expression was initially found downregulated both in L-02 cells and mouse livers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ALAS1 and BCRP were elevated in L-02 cells after INH/RFP treatment, indicating FECH inhibition and ALAS1 induction might confer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PPIX accumulation. Additionally,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curcumin alleviated INH/RFP-induced liver injury, declined PPIX levels and induced FECH expression in both L-02 cells and mice. In conclusion, our data provide a novel insight in the mechanism of INH/RFP-induced PPIX accumulation and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pathogenesis of INH/RFP-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suggest that amelioration of PPIX accumulation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urcumin on INH/RFP-induced liver injury.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显著,是一类较全面的调脂药,能强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也日趋深入。肝毒性是此类药物产生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他汀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偶有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对他汀类药物致DILI影响因素、相关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DILI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莨菪碱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用药效果良好,二者为目前结核病短程疗法所必需。但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肝毒性明显增加。山莨菪碱有保肝作用且有其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降低肝损害的临床报道[1]。本实验就山莨菪碱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予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与用药 昆明种小鼠50只,♀各半,购自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213±18)g,随机分为5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ip,001ml·g-1,每天1次连用5d;Ⅱ组(肝损伤组):异烟肼+利福平,异烟肼(广州明兴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广谱的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顺铂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随着剂量增加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明显增加了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顺铂产生心脏毒性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胞毒作用、氧化应激与炎症、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信号通路。重视顺铂心脏毒性的机制,加强对化疗患者心脏的监护与管理,积极研发特效的心脏保护剂,以提高化疗的质量。主要对顺铂产生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磊  刘丽华  马玉奎 《药学研究》2016,35(9):542-54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科研人员对其致病机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学说,为解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为其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甘草酸单铵(MAG)对异烟肼(INH)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转运体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9组,即对照组,异烟肼肝损伤组(INH组),甘草酸单铵治疗组(MAG组),以上每组又各分为干预7,14,21 d组。INH组大鼠灌胃INH 60 mg·kg-1·d-1;MAG组大鼠灌胃MAG 45 mg·kg-1·d-1 3 h后灌胃INH。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及Ntcp、Mrp2蛋白表达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血清生化指标与肝脏病理结果显示,INH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具有时间依赖性,而MAG对INH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存在时间依赖性;与INH组相比,MAG干预21 d对肝脏转运体Ntcp及Mrp2表达具有明显下调作用(P<0.05)。结论:MAG对INH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肝细胞膜转运体Ntcp与Mr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主要是指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传统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兼具以上任意两种疾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亦可归为AILD的范畴。不同类型的肝病其相应的治疗药物方案存在一定差异,大量关于AILD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AILD五种类型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为AILD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报道逐年增加。其中,抗菌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之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果应用不当会增加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本文按照抗菌药物的分类,从研究现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例报道等方面,综述了近期各类抗菌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