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比较3.0 T和1.5 T MR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铁含量(R2*)测量值的异同。 方法 于2019年12月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志愿者2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23.7±2.5)岁]并用不同脂肪含量的塑料试管模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在3.0 T(A组)和1.5 T(B组)2台 MRI设备上应用IDEAL-IQ序列进行扫描。在自动生成的FatFrac图和R2*图上自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模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和皮下脂肪的PDFF、R2*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齐)和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不齐)进行比较。 结果 模型A1组和B1组PDFF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20.59±14.39)%和(21.89±1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0,P=0.121);A1组和B1组R2*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84.86±116.43) Hz和(43.61±54.59)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8,P=0.001)。健康志愿者3.0 T和1.5 T MRI肝脏、皮下脂肪PDFF测量平均值分别为(3.33±2.95) %和(4.39±2.80) %、(81.78±6.33) %和(81.54±5.5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67、t=?0.301,均P>0.05);A组肝脏、皮下脂肪的R2*测量平均值为(52.42±12.22) Hz、(50.88±10.32) Hz,分别高于对应的B组[(32.73±5.62) Hz、(39.41±9.11) Hz],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20、t=4.372,均P<0.001)。 结论 基于IDEAL-IQ序列的3.0 T和1.5 T MR模型、健康志愿者肝脏和皮下脂肪的PDFF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0 T MRI的PDFF测量值可能比1.5 T MRI更接近临床实际情况;2种场强获得的R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影响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及MRI对肝脏脂肪含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5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42只(实验组),髙脂饲料喂养;B组8只(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共喂养16周。在开始喂养后的不同时期进行双源CT、MRI 三维同相位和反相位及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序列扫描。测量不同单能量图像上肝脏的CT值、MRI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的肝脏脂肪含量(HFF)、IDEAL-IQ序列的质子密度脂肪分量(PDFF)。后经酸水解法获得新鲜肝脏的脂肪含量。将单能量图像上肝脏的CT值、HFF、PDFF与病理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正常肝脏及实验组轻、中、重度脂肪肝的CT值、PDFF及H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与病理结果呈负相关,PDFF、HFF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P<0.05)。双源CT扫描80keV CT值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最好(r=-0.870);PDFF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r=0.936)高于HFF(r=0.853)。结论:IDEAL-IQ序列所测的肝脂肪含量与肝实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高于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及双源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和钆喷酸葡胺(Gd-DTPA)的动脉期呼吸伪影,寻求减少Gd-EOB-DTPA动脉期呼吸伪影的可能方案.方法:搜集在1年内行Gd-EOB-DTPA和Gd-DTPA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75例,由两位有经验的磁共振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种对比剂扫描方案的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采用5分法评分,以≤3分定义为中重度伪影.两种对比剂扫描方案的呼吸伪影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结果:Gd-EOB-DTPA组发生动脉晚期呼吸伪影的比例明显高于Gd-DTPA组(分别为49.3%和6.7%,Z=-5.058,P<0.001),其中中重度伪影的比例亦明显高于Gd-DTPA(分别为33.33%和2.67%,x2=21.04,P<0.001);而Gd-EOB-DT-PA组动脉早期出现呼吸伪影和中重度呼吸伪影的比例与Gd-DTP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3,P=0.130;x2=0.25,P=0.625).结论:静脉注射Gd-EOB-DTPA较Gd-DTPA更易引起动脉期伪影,减少单期屏气时间和采用动脉期监测技术可能提高Gd-EOB-DTPA动脉期采集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及钆喷酸葡胺(Gd-DTPA)肝脏 MR动态增强扫描腹腔脏器及血管的强化特点,重点比较Gd-EOB-DTPA移行期与Gd-DTPA平衡期的图像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个体内随机对照研究。25例病理证实为原发直肠癌或结肠癌、怀疑肝转移的患者,3天内行2次肝脏 MR 动态增强检查,分别使用 Gd-EOB-DTPA及Gd-DTPA两种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的序列相同,包括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Gd-DTPA)/移行期(Gd-EOB-DTPA)。图像客观评估中,测量各期相图像上血管及肝脾实质的信号强度。以椎旁肌肉的信号为参考,计算相对信号强度(RS)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期相时肝实质RS的差异。主观评估:读片者主观评价增强扫描各期相图像上,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与肝实质的相对信号强度。结果:肝实质的RS:在动脉期Gd-DTPA 组明显高于Gd-EOB-DTPA组(t=3.006,P=0.005);在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移行期,两组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8,P=0.086;t=0.781,P=0.442)。Gd-EOB-DTPA检查时,门静脉期肝实质RS明显高于动脉期(t=-3.014,P=0.006),移行期RS与门静脉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DTPA检查时,平衡期肝实质RS明显低于门静脉期(t=5.827,P=0.000)。主观评估:Gd-DTPA增强扫描平衡期图像上所有患者的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均为高信号(100%);Gd-EOB-DTPA 增强扫描移行期图像上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均以低或等信号为主(84%,92%,92%)。结论:Gd-EOB-DTPA动态增强 MR 检查,肝脏实质在门静脉期及移行期呈持续强化,其移行期的图像特征与Gd-DTPA平衡期的图像特征有明显不同,在影像诊断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师资历和感兴趣区(ROI)设置对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评价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3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3例疑诊为脂肪肝患者[男性39例、女性4例,年龄(40.37±14.65)岁]的IDEAL-IQ数据,由3位医师以3种ROI面积(10、25、50 mm2)测定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含量(PDFF)。由1位医师分别以距离肝脏包膜10、20、30 mm为中心勾画50 mm2 ROI测定PDFF。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17.0信度分析检验同一医师按不同面积ROI重复测定同组资料的一致性及不同医师按同一ROI面积重复测定同组资料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检验结果的重复性。alpha系数>0.8且ICC>0.75表示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高。 结果 同一位医师按3种ROI面积测定的PDFF分别为(14.17±8.40)%、(13.49±8.42)%和(13.25±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8,P=0.871)。3位医师按同一ROI面积测定的PDFF分别为(14.10±8.81)%、(12.75±8.48)%和(14.06±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2,P=0.704)。同一位医师按3种ROI面积和3位医师按同一ROI面积测定的2组PDFF数据的alpha系数均>0.8且ICC均>0.75。距离肝脏包膜10、20、30 mm处测定的PD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医师资历和ROI设置对IDEAL-IQ评价肝脏PDFF无影响,其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IDEAL-IQ序列评价“接力赛”电针法对腹型肥胖女性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价值。方法:20例腹型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其中对照组9例,电针治疗组11例,电针治疗组采用“接力赛”电针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20例受试者均行腹部MRI扫描,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测量每位受试者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值,记录治疗前后20例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前、后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MI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肝段(Ⅰ、Ⅱ、Ⅲ、ⅣA、ⅣB、Ⅴ、Ⅵ、Ⅶ、Ⅷ)的PDF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Ⅱ、Ⅲ、ⅣA、ⅣB、Ⅴ、Ⅵ、Ⅶ、Ⅷ段的PDFF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肝段的PDFF值分别下降2.5%、3.1%、2.1%、4.2%、1.8%、2.1%、2.3%、2.2%、3.2%。对照组各肝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DF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接力赛”电针法可以有效降低腹型肥胖女性的肝脏脂肪含量,磁共振IDEAL-IQ序列可以评价肝脏各段脂肪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DEAL-IQ)与磁共振波谱(MRS)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相关性。方法:采用IDEAL-IQ和MRS定量测量8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对比分析IDEAL-IQ、MRS测量的脂肪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07例受检者中IDEAL-IQ扫描成功102例(95.8%,102/107),MRS扫描成功76例(71.0%,76/107),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受检者MRS、IDEAL-IQ均扫描成功,此76位受检者由MRS、IDEAL-IQ测得的相对脂质含量(RLC)、脂肪分数(FF)分别为(17.33±10.86)%、(16.28±10.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IDEAL-IQ与MRS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相关性的散点图显示两者呈线性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LC和FF呈正相关(r=0.784,P=2.613)。结论:MRS、IDEAL-IQ均可定量测量脂肪肝的脂肪含量,两者测量的肝脏脂肪含量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非对称回波与最小二乘法估算铁定量的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序列评估急性胰腺炎状态下胰腺脂肪沉积和铁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腹部常规及IDEAL-IQ序列MRI扫描,在工作站经图像重建获得脂肪分量(FF)图、弛豫率(R2*)图、水像和脂像,在各组图像上分别测量胰腺的信号值。按照MRSI评级标准,将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度15例、中度15例、重度7例。比较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中胰腺的脂肪分量(FF)、弛豫率(R2*)、水和脂肪像上的信号值(SI水,SI脂);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胰腺的FF值大于对照组,而弛豫率(R2*)和SI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2和0.016),但两组间胰腺SI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组中不同MRSI分级间R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7.020,P=0.03);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轻度与中度和重度组间R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和0.043),中度与重度组间R2*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急性胰腺炎状态下胰腺实质内可有脂肪沉积,磁共振IDEAL-IQ技术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分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技术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治疗前为A组,有效治疗1周后为B组,正常对照组为C组;分别行MRI T1WI、T2WI、IDEAL-IQ成像,分别在脂肪分数图和R2*弛豫率图对胰腺头、体、尾部兴趣区脂肪分数值(FF)和R2*值,比较各组对象FF、R2*值差异;分析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FF、R2*差值与血清胰淀粉酶(P-Amy)、脂肪酶(Lps)浓度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9.84±1.62)、B组(6.51±1.49)、C组(4.93±1.16)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26.26±4.86)、B组(19.05±6.65)、C组(13.47±6.43)R2*值(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显示△FFA-B、△R2*A-B与△P-AmyA-B和△LpsA-B均呈中度正相关(P<0.001)。结论:IDEAL-IQ是一种可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的非侵入性胰腺脂肪定量方法,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的脂肪含量、铁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FSE-IDEAL和IDEAL-IQ序列在定量测量水脂混合模型脂肪含量中的准确度和适用范围。方法:分别制作浓度范围为0%~100%、浓度梯度为10%的水脂溶液和浓度范围为2%~30%、浓度梯度为2%的脂肪乳溶液。采用FSE-IDEAL和IDEAL- IQ序列扫描水脂溶液和脂肪乳溶液模型,将FSE-IDEAL和IDEAL-IQ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脂肪浓度进行比较。结果:①水脂溶液: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14);IDEAL-IQ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脂肪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P<0.001)。FSE-IDEAL、IDEAL-IQ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脂肪含量间均呈高度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和1。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8.93%,-14.68%),IDEAL-IQ序列为(-4.76%,3.46%)。②仅对脂肪浓度≤70%的水脂溶液样本进行分析,两种序列的测量值与实际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为1;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16%,0.18%),IDEAL-IQ序列为(-4.83%,-3.41%)。③脂肪乳溶液:FSE-IDEAL、IDEAL IQ序列的脂肪测量结果与实际脂肪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2,P=0.013;t=21.363,P<0.001)。两种成像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为1,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0.196%,-0.093%),IDEAL-IQ为(-2.076%,-0.990%)。结论:IDEAL -IQ和FSE-IDEAL在脂肪定量测量中与实际浓度均为高度直线相关,能满足临床测量脂肪含量的需要,两者各有优势,可根据不同需求合理选择脂肪分析序列。  相似文献   

12.
张静  王海屹  叶慧义 《武警医学》2013,24(8):699-702
目的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对正常肝实质及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影响。方法 20例患者共检出肝脏肿瘤性病变灶21个,在静脉注射Gd-EOB-DTPA前、后20 min分别行肝脏容积加速快速成像(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b值=0及800 s/mm2),分别测量增强前后T1WI图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肝脏及肿瘤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正常肝实质及肿瘤组织的ADC值,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增强前、后SNR、CNR、ADC值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Gd-EOB-DTPA 20 min后T1WI图像的SNR(186.67±59.64)显著高于增强前(102.79±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1,P<0.01);增强后CNR(84.86±46.2)显著高于增强前(33.09±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8,P<0.01);增强前、后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45±0.57)×10-3mm/s和(1.37±0.48)×10-3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202);增强后正常肝实质的ADC值(1.27±0.23)×10-3mm/s较增强前(1.34±0.25)×10-3mm/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33)。结论静脉注射Gd-EOB-DTPA 20 min后肝脏T1WI的SNR和CNR均显著高于增强前,故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及检出;增强前、后肝脏肿瘤的ADC值未见显著差异,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较增强前降低,静脉注射Gd-EOB-DTPA20 min后会影响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行肝脏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前、后不同时相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增强后行DWI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行Gd-EOB-DTPA肝脏增强的受检者126例,其中,例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肝脏病变患者96例(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20例、肝血管瘤28例、肝囊肿23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MR成像系统上,行同相与正反相T1加权像闭气轴位平扫及轴位呼吸门控DWI。通过肘静脉向受检者注射0.025 mmol/kg Gd-EOB-DTPA,行动脉期、静脉期、3 min期、10 min期、20 min期、30 min期闭气轴位T1加权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HRIVE)扫描,在5 min期,行轴位T2加权像脂肪抑制呼吸门控扫描,在15 min期,行轴位呼吸门控DWI后,接着行冠状位T2加权闭气扫描,在25 min期,行轴位呼吸门控DWI。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DWI参数完全一致,为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b值依次取0、50、300、600 s/mm2,扫描时间196 s。在EWS工作站上,通过ADC分析函数生成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在b=50、300、600 s/mm2时的ADC图,测出正常肝脏、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对同一b值下同一疾病在平扫期、15 min期及25 min期的ADC值进行t检验,分析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同一b值下同一疾病的ADC值在平扫期时最大,随着Gd-EOB-DTPA的注入,ADC值开始下降,然后上升,到了25 min期,ADC值与平扫期时基本一致,15 min期的ADC值最低,平扫期、15 min期、25 min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29,P均>0.05)。同一疾病同一时相的DWI中,随着b值的增加,ADC值不断下降,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 静脉注射Gd-EOB-DTPA后,肝脏ADC值下降十分有限,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脏脂肪含量对超声瞬时弹性成像(TE)肝纤维化分级诊断效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肝脏穿刺的58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CHB)和58例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MRI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TE受控衰减参数(CAP)对肝脏脂肪含量的诊断效能,并使用Youden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PDFF及CAP诊断的肝脏脂肪含量对TE肝脏硬度测量(LSM)诊断肝纤维化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PDFF和CAP均能有效区分无-轻度与中-重度NAFLD,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878,且PDFF优于CAP(Z=2.340,P=0.019);在经肝穿刺病理及PDFF诊断的中-重度NAFLD中,LSM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无-轻度NAFLD(χ2=1.279,P=0.042;χ2=5.094,P=0.024)。PDFF区分无-轻度NAFLD与中-重度NAFLD的截断...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探究注射钆剂对T2*校正和估算的多回波重建技术用于肝脏脂肪定量是否有影响。方法 48例病人进行了3.0 T MRI检查,在注射钆喷酸葡胺(0.1 mmol/kg)前行1次,注射后行2次肝脏脂肪定量研究序列扫描。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法评估3次扫描脂肪分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在肝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CT或MR(Gd-DTPA)增强检查证实肝内有结节性病变的患者30例,再进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 MR增强扫描,采集T1WI、T2WI、DWI、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注射对比剂后15~20 min采集肝胆特异摄取期图像.结果 30例入组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其中中低分化肝细胞癌14个,高分化肝细胞癌8个,再生结节或不良性再生结节9个,局灶性再生结节5个.注射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后,病灶在动静脉期强化方式与非特异性钆基对比剂Gd-DTPA相同;在对比剂Gd-EOB-DTPA被肝细胞摄取的特异期内观察,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均表现为境界清晰的低信号,而不同阶段的肝硬化结节信号强度出现分化,肝局灶性结节均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结论 Gd-EOB-DTPA在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自身对照比较Gd-EOB-DTPA与Gd-DTPA增强MR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强化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硬化患者的Gd-EOB-DTPA与Gd-DTPA增强MR图像,计算肝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的强化比率(PE)和肝总动脉、门静脉与肝实质的相对对比度(RC),并统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Gd-EOB-DTPA增强MR肝总动脉、门静脉的平均PE明显低于Gd-DTPA(P<0.05)。Gd-EOB-DTPA的门脉期肝实质的平均PE明显低于Gd DTPA(P<0.05)而动脉期肝实质的PE值无明显差异(P=0.1010)。肝总动脉、门静脉与肝实质的RC值Gd-DTPA增强MR略高于Gd-EOB-DTPA,但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3421和0.2389)。结论:肝硬化患者Gd-EOB-DTPA增强MR的肝血管和肝实质效果低于Gd-DTPA, Gd-EOB-DTPA的剂量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钆对比剂对腹部实性脏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图像质量及其参数值的影响,寻找腹部IVIM序列扫描的合适时机。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分别于对比剂注射前后行相同腹部IVIM扫描,测量并计算b=50、300、8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上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的信噪比(SNR)以及肝细胞癌(HCC)的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并测量肝脏、脾脏、肾脏及HCC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IVIM参数(D值、D*值、f值),对各测量值增强扫描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增强扫描后b=50 s/mm2肝脏的SNR较增强前明显下降(t=2.397,P<0.05)。b=300 s/mm2 HCC的CNR显著增高(t=-3.380,P<0.01)。肾脏各b值的SNR均较增强扫描前显著下降(Z=-2.675~-2.201,P<0.05);而脾脏、胰腺及HCC各b值的SNR与增强扫描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或Z=-1.324~1.104,P>0.05)。增强扫描后仅肾脏的ADC值、D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DC=3.569,P<0.01;ZD=-3.053,P<0.01),而肝脏、脾脏及HCC的各参数值增强扫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2~1.689,P>0.05)。结论注射钆对比剂可降低肝脏低b值和肾脏各b值DWI的SNR,使中等b值肝脏病变的CNR增高,而不影响脾脏、胰腺和肝脏病变的SNR。钆对比剂亦可降低肾脏的ADC值、D值,而对肝脏及其病变、脾脏的DWI及IVIM参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回波Dixon技术对肥胖儿童肝脏脂肪含量定量分析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肥胖的73例儿童,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分为3组:肥胖A组29例为超声未提示脂肪肝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正常;肥胖B组21例为超声提示脂肪肝并ALT、AST正常;肥胖C组23例为超声提示脂肪肝并ALT或AST异常,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27例作为对照组。测量肥胖相关形态指标(体重、身高、腰围、体重指数)及实验室指标[ALT、AST、AST/ALT、尿酸、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行肝脏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获得定量参数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分析PDFF与肥胖相关各形态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各组间PDFF差异及PDFF对不同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的鉴别。结果 PDFF与体重指数(r=0.718)、腰围(r=0.740)、ALT(r=0.752)、AST(r=0.584)、AST/ALT(r=-0.737)、尿酸(r...  相似文献   

20.
梁亮  曾蒙苏  饶圣祥  金航  杨姗   《放射学实践》2010,25(8):872-876
目的:研究Gd-EOB-DTPA显示胆管系统的能力与特性,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胆管成像(EOB-MRC)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胆管系统结构显示情况。方法:16例肝占位且未侵犯胆管系统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先行MRCP扫描和抑脂3D GRE T1WI(VIBE)扫描,注射Gd-EOB-DTPA后约30min行抑脂3DVIBE胆管成像。统计Gd-EOB-DTPA增强前后抑脂3D VIBE胆管信号变化、胆管-肝脏对比噪声比(CNR)绝对值变化和EOB-MRC、MRCP及两者结合胆管系统结构显示的评分情况。结果:Gd-EOB-DTPA增强前和增强后30min胆总管信号强度分别为113.27±38.20和595.31±34.62,胆囊信号强度分别为182.73±113.45和684.20±153.41;胆总管-肝脏CNR绝对值分别为131.13±33.29和86.56±48.44,胆囊-肝脏CNR绝对值分别为105.91±45.96和125.59±50.45;Gd-EOB-DTPA增强前后胆总管和胆囊内的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Gd-EOB-DTPA增强前后胆总管-肝脏CNR绝对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胆囊-肝脏CNR绝对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系统结构显示情况评分:EOB-MRC与MRCP对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胆囊管的显示大致相仿,EOB-MRC与MRCP结合时评分高于前两者,但三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的可见度EOB-MRC评分为3.09±1.00,低于MRCP的评分(3.76±0.44),两者结合评分为3.82±0.39,三项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肝内二级胆管的可见度EOB-MRC评分为2.25±1.33,高于MRCP的评分(1.67±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B-MRC与MRCP两者结合时肝内二级胆管的可见度评分最高,有2.59±1.22。结论: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胆管成像可以满意显示胆管系统,与MRCP互为补充,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胆管系统显示,并有望了解胆管系统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