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离纯化胀果甘草多糖,并研究其结构及免疫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胀果甘草粗多糖,经离子交换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红外光谱(IR)法、气相-质谱(GC-MS)法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分析其结构,噻唑蓝(MTT)法测定其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胀果甘草根及根茎经水提醇沉,离子交换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4Da的均一多糖组分GiP-3。对该多糖的结构和免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GiP-3是由阿拉伯糖(Ara),鼠李糖(Rha),半乳糖(Gal)以1∶0.12∶18组成的中性阿拉伯半乳聚糖,其结构的主链由→3)α-Galp(1→残基组成,→5)α-Araf(1→支链和少量→2,4)α-Rhap(1→支链位于α-Galp残基的O-6位上。GiP-3在体外对未经诱导和经刀豆蛋白(ConA)或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对RAW 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iP-3为均一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赤芝Ganoderma lucidum中提取、分离和纯化获得碱提多糖组分,在表征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精细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赤芝子实体干燥粉碎后,利用碱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经Q-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柱纯化得到灵芝多糖组分(LZJ-0.15)。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法(HPGPC-MALLS)测定LZJ-0.15的单糖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特征,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及二维谱(1H-1H COSY和1H-13C HSQC)对LZJ-0.15的精细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中性红实验对灵芝多糖LZJ-0.15进行免疫活性评价。结果 LZJ-0.15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及Mw/Mn分别为24 700、46.6 nm和1.019,其单糖组成分析显示以葡萄糖为主(92.3%),核磁谱图显示LZJ-0.15为→3)Glc(β1→及→6)Glc(β1→连接为主的葡聚糖。RAW264.7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显示LZJ-0.15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结论赤芝碱提灵芝多糖相较于水提多糖组分具有较优的免疫活性,有望开发成重要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醇沉、色谱等分离提取技术对发酵得到的亮菌胞内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多糖进行结构及部分性质研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除蛋白等方法得到亮菌胞内粗多糖,然后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分子筛色谱对粗多糖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得到单一多糖.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对该单一多糖进行结构研究,确定其单糖组成及糖链的连接方式.结果 通过去蛋白、醇沉、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滤过色谱的方法得到亮菌胞内多糖IPS-B2,该多糖为直链α-D-(1→6)-吡喃型葡聚糖,不含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结论 通过纯化得到了直链α-(1→6-葡聚糖(IPS-B2),该多糖在体内具有较好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4.
林树钱  王赛贞  林志彬  林跃鑫 《中草药》2003,34(10):872-874
目的 研究草栽和段木栽培灵芝的多糖性质和含量 ;考察以草代木栽培灵芝的可行性的研究。方法 提取、分离、逆相透析方法研究二者子实体多糖。应用气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的组成、摩尔比和相对分子质量。 IR,1 H- NMR和 1 3C- NMR等光谱确定多糖肽化合物结构。结果 草栽灵芝多糖肽 ( GL PG )和段木多糖肽( GL PW)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 ( Mw)分别为 5 .13× 10 5和 5 .85× 10 5;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 Mη)分别为 6 .2 1× 10 5和6 .96× 10 5,二者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光谱数据。从光谱分析中看出各单糖间的苷键构型相似 ,均以β-苷键为主 ;糖肽部分均含有相同的 16种氨基酸 ,糖的组份为鼠李糖、木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等 ,GL PW还含有微量甘露糖。结论 草栽灵芝与段木灵芝多糖肽的主要理化特性相似 ,其提取率比段木灵芝约高 2 .8倍 ,为草栽灵芝的综合开发与药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离纯化刺糖多糖,并对刺糖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刺糖多糖,联合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刺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再通过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核磁共振分析其结构。结果 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AP1-1;纯度测定表明其为均一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9.7×103;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物质的量比为1.10∶2.19 ∶4.32;主链由→4)-β-D-GalpA-(1→,→4)-β-D-Galp-(1→和→4,6)-α-D-Glcp-(1→组成,支链由→6)-α-D-Glcp和2- OCH3-α-D-Man组成。结论 多糖AP1-1是一个有分枝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纯化虎杖总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虎杖总多糖,联合DEAE-纤维素、Sephadex G-100柱色谱对虎杖总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均一多糖进行纯度鉴定和分子量测定;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单糖组成;甲基化、气质联用(GC-MS)、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2个均一多糖PPⅠ、PPⅡ,其相对分子量分别为7780 Da、5720 Da。单糖组成实验表明PPⅠ、PPⅡ主要由葡萄糖构成。甲基化实验表明PPⅠ、PPⅡ均以1→4、1→3,4、1→4,6葡萄糖苷键存在,摩尔比分别为17∶1∶4、21∶1∶3。红外光谱及核磁波共振波谱对其结构分析证明PPⅠ、PPⅡ由α-型吡喃糖连接而成。结论 PPⅠ、PPⅡ是由α-(1,4)、α-(1→3,4)α-(1→4,6)吡喃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不同结构、不同分子量的均一多糖。为进一步研究虎杖均一多糖的结构及活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活性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灿  王玉明  赵骏 《中草药》2012,43(11):2146-2149
目的 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茯苓多糖进行提取、纯化以及结构分析.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茯苓多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凝胶色谱柱纯化得到抗肿瘤活性茯苓多糖ATPCP,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测其相对分子质量,样品水解后经过TLC及GC-MS分析确定单糖组成,通过FT-IR、13C-NMR和1H-NMR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GPC结果显示抗肿瘤活性茯苓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 850,多分散性为1.34,TLC及GC-MS结果显示其含有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各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1∶2.36∶5.49∶2.34.FT-IR和NMR结果显示ATPCP含有α-型和β-型吡喃糖,其主链为1,6-糖苷键,并存在1,4-糖苷键支链.结论 茯苓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茯苓多糖是由4种确定的单糖组成并伴有支链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8.
李靖  凌浩威  史凯旋  刘蓉  肖朝江  姜北 《中药材》2023,(7):1682-1687
目的:研究绒毛灯笼花Agapetes lacei var.tomentella Airy-Shaw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疟原虫活性。方法:采用硅胶、MCI、RP18以及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绒毛灯笼花干燥块根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鼠疟模型探讨绒毛灯笼花及部分单体成分的抗疟原虫活性。结果:从绒毛灯笼花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2R,3R)-3,5,6,7,3′,4′-hexahydroxyflavane(2)、(6aR,12aR)-5,5-dimethyl-7,12a-dihydro-6aH-isochromeno[4,3-b]chromene-2,3,8,10-tetrol(3)、epicatechin-(4β→1″,2→O→2″)-phloroglucinol(4)、epicatechin-(6′→6)-epicatechin(5)、epicatechin-(6′→8)-epicatechin(6)、epicatechin-(2β→O→7,4β→8)...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多糖的系统分离纯化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板蓝根多糖的系统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进行组成测定。方法以抗病毒活性较好的80%醇沉板蓝根粗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色谱、Sephacryl-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凝胶色谱系统分离纯化。分别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和邻苯二甲醛(OPA)衍生化HPLC法对分离得到的板蓝根均一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利用系统分离纯化策略,从80%醇沉板蓝根粗多糖中分离得到2种均一板蓝根多糖(IRPS1A和IRPS1B)和2种均一板蓝根糖蛋白(IRPS2A和IRPS3A)。其中,IRPS1A与IRPS1B的单糖组成均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IRPS2A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IRPS3A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糖蛋白IRPS2A与IRPS3A均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共14种氨基酸残基。同时,IRPS2A还含有酪氨酸残基。结论该系统分离纯化的策略可应用于板蓝根均一多糖(糖蛋白)的获取,为板蓝根多糖的结构分析及药理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猴头菇子实体中的主要多糖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联盟  刘柳  董群  方积年 《中草药》2005,36(1):10-12
目的对猴头菇子实体中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和组成分析。方法猴头菇依次经过水提取和碱提取,所得粗多糖以DEAE-celluose色谱、Sephadex凝胶滤过色谱和Fehling试剂沉淀等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高效凝胶滤过法(HPGPC)鉴定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和IR光谱分析多糖的比旋光度和化学组成。结果从猴头菇子实体中提取得3部分粗多糖CPW、CPB1和CPB2,经分离纯化得到5种多糖HEP-1~HEP-5,其中HEP-1和HEP-4为杂多糖,HEP-3和HEP-5为葡聚糖,HEP-2为酸性多糖。结论猴头菇子实体分到的5种多糖主要含以D-葡萄糖为主的中性糖,以葡聚糖含量最多,其中HEP-1、HEP-2为新类型的真菌多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中草药》2014,45(18):2691-2695
目的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肉豆蔻、麸煨肉豆蔻中总木脂素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去氢二异丁香酚为对照品,测定波长275 nm.结果:去氢二异丁香酚质量浓度在1.5~9.0 mg·L-1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7.6%(n=6),RSD 1.2%.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郭玉岩  高滔  李春城  魏宇欣  邵爽  孙爽  杨大宇  吕邵娃 《中草药》2022,53(10):3000-3005
目的 探讨甘草-马钱子配伍汤液沉积相态的释放行为,为甘草-马钱子配伍减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建立沉积相态释放测定HPLC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追踪沉积相态在蒸馏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不同介质中主成分的释放行为,并对其释放结果进行拟合研究分析。结果 甘草酸、马钱子碱以及士的宁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量较大,且马钱子碱>甘草酸>士的宁。马钱子碱和甘草酸均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最佳,士的宁与Higuchi模型拟合结果最佳。结论 甘草-马钱子沉积相态主要毒效成分呈现出难溶性骨架材料缓释制剂的释放特性,毒(效)成分士的宁可能以沉积共聚体形式存在,在体释放呈缓释行为而减毒;同时,甘草酸的释放对减毒增效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骁  罗世兰  彭婉  谢倩  王建  文静  旷歧轩  赵婷婷  蒋静 《中草药》2017,48(15):3110-3116
目的基于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行比较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苏合香、安息香5种开窍药调节脂多糖(LPS)致发热模型大鼠生理指标的作用节点及强度。方法采用Data Science International(DSI)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动态观测开窍药对模型大鼠体温(T)、心率(HR)、血压(SBP、DBP)、活动度(A)等生理参数的影响,用SPSS 17.0、SAS 9.2、Origin Pro 8.5处理数据及作图。结果 3种冰片(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对模型大鼠的T、HR有抑制作用,艾片最优;苏合香对模型大鼠HR、SBP、DBP、A等总体呈现先兴奋后抑制趋势;安息香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天然冰片、苏合香对模型大鼠作用有一致倾向性;合成冰片能同时对A、SBP、DBP产生较大影响。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均表明3种冰片的作用特点可归为一类;苏合香、安息香具有各自作用规律。结论 3种冰片对各生理指标有抑制作用;苏合香整体呈现出先兴奋后抑制趋势,可能与其性温的时间窗有关;安息香对发热模型无显著影响,可能与其平性相关;今后可从开窍药对该模型大鼠作用机制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涛  刘丽  张笑敏  许浚  陈常青 《中草药》2019,50(10):2474-2479
目的建立夏天无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为夏天无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0 nm;建立15批夏天无药材的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5批药材分为2类,同时测定原阿片碱、黄藤素、荷包牡丹碱和延胡索乙素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夏天无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原阿片碱、黄藤素、荷包牡丹碱和延胡索乙素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2%、100.09%、98.53%、99.71%。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测定可为夏天无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谢臻  周媛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2013,44(24):3476-348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肖凯  张雷  韩庆通  戴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366-3370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盔状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解析,发现并鉴定了14个新克罗烷型二萜,分别为半枝莲碱D(1),scutolide A(2),scutolide K(3),scutebata J(4),scutebata I(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半枝莲素C(7),scutolide E(8),barbatine C(9),半枝莲碱Y(10),半枝莲碱B(11),scutestrigillosin A(12),scutebata O(13),scutolide B(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盔状黄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