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早,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临床症状消退。  相似文献   

2.
袁飞东 《光明中医》2023,(8):1415-1418
目的 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利巴韦林合布洛芬治疗基础上加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统计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结果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2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将3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均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加用连花清瘟颗粒。评估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体温开始下降、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以及肺啰音消失的时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 d后、治疗7 d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SAA、sIL-2R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FN-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AA、sIL-2R、IFN-γ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对照组为3.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明显促进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改善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2 g/次,1~3岁,2~3 g/次,3~7岁,3~4 g/次;均为3次/d),各43例。记录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9±4.13)h、(9.20±3.75)h明显短于对照组(22.14±8.67)h、(25.48±12.25)h,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荐为患儿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 d,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观察组2. 22%(1/45)与对照组6. 67%(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体温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合并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0例AURI合并高热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0)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n=60)接受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情况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退热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退热后上升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AURI合并高热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艳 《光明中医》2023,(1):88-90
目的 分析小儿外感发热选择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6 h、24 h、72 h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外感发热患者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方案进行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机体温度,继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与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清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18例健康体验者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中,热毒炽盛证最多,其次为正虚毒恋证,而气滞热壅证最少。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乳腺炎组IL-6、IL-10及TNF-α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3例急性乳腺炎组患者的证型分组中,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6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10、TNF-α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毒炽盛证组的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气滞热壅证组、正虚毒恋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及TNF-α水平可作为急性乳腺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急性乳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8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通过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儿同时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及IL-6水平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能够明显降低TNF-α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嘉  蔡振荡 《新中医》2019,51(5):232-23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9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组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学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9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辅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显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患儿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服利巴韦林颗粒,疗程4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并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121例,细菌感染组29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的差异。再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75例,西药组给予抗病毒、抗菌制剂治疗,中药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清hs-CRP、PCT和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余2组,PA水平显著低于其余2组。中药组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中药组体温恢复正常以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西药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改善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结论血清hs-CRP、PA和IL-6可作为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参考指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更为显著地降低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感风热证)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和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600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0例和实验组30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而实验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就其治疗后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实验组小儿患者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的TNF-α、IL-6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并且降低小儿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小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赵丽莉 《新中医》2019,51(11):86-89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通络饮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BI指数)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Fug-Meyer评分和BI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ug-Meyer评分和BI结果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Meyer评分和BI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外周血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下调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IL)-10和IL-6的表达影响。方法将12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黄芪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诱导痰中IL-10和IL-6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1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28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28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颗粒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显著升高CVA患者IL-10表达水平,降低IL-6表达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6,(10)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儿科传染科收治的HFMD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疗程5天,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退热、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10、TNF-α、INF-γ、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0、TNF-α、I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HFMD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TNF-α)、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可快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症状,且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杨颖 《新中医》2018,50(10):127-12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8例罹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2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通过协同抗病毒作用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