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7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颈椎旁神经阻滞,n=88)和治疗组(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n=90),根据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头痛发作次数的改变,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7天后,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治疗组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两组之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在随访3个月、6个月后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有效迅速地缓解颈源性头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及颈椎旁双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的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旁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及颈椎旁双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h及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结果]两组患者NR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h和1个月两组NRS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h和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NRS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及颈椎旁双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并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云  王黎  张珍  彭力 《中国康复》2006,21(4):227-22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和C2横突旁注射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96例分别采用C2横突局部注射36例(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36例(B组)及单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胶囊24例(C组).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治疗3周后,A、B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均优于C组(P<0.05).结论:C2横突旁局部注射与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作用相近,对颈源性头痛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阻滞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旁阻滞联合手法复位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n=20例;B,n=20例),A组接受颈2椎旁阻滞治疗,B组接受手法复位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轻、中度头痛天数、剧烈头痛的发作次数及服药剂量。结果:A组接受治疗后1—2个月、3—4个月,患者的每月轻、中度头痛天数、剧烈头痛发作次数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的剂量分别为:2.5±1.1d、1.0±0.30次、200±50mg/d和7.6±3.5d、1.6±0.4次、860±80mg/d均较治疗前2个月明显减少,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B组治疗后1—2个月、3—4个月的数据分别为:2.3±1.0d、1.2±0.45次、300±75mg/d和3.7±2.3d、1.0±0.33次、350±100mg/d,较治疗前2个月明显减少,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B组治疗后3—4个月,患者每月头痛天数、剧烈头痛发作次数及口服NSAID的剂量均较A组:7.6±3.5d、1.6±0.4次和860±80mg/d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位颈椎旁阻滞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高位颈椎旁阻滞,但其远期疗效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60 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Ⅰ组(n=30)行C2椎旁阻滞,每周1 次;Ⅱ组(n=30)在颈椎旁阻滞基础上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悬吊运动训练每周3 次。均治疗4 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每月疼痛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Ⅰ组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Ⅱ组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Ⅱ组较Ⅰ组改善更显著(P<0.001)。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Ⅰ组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Ⅱ组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Ⅱ组较Ⅰ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Ⅰ组优良率33.3%,Ⅱ组73.3% (P<0.01)。结论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优于单一采用颈椎旁阻滞,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下针刀松解寰枢关节联合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超声引导寰枢关节后方阻滞治疗,观察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寰枢关节联合关节阻滞治疗,观察住院全程,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伴随症状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疼痛发作频率降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周、1个月、2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2个月疼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NDI评分、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IL-6、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1周、1个月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手足口病患儿皮质醇、β-内啡肽和部分细胞因子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6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普通组30例、重型组30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30例),比较皮质醇、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普通组与重型组的皮质醇、β-内啡肽、IL-10、IL-13、IFN-γ及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皮质醇、β-内啡肽及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增加,且重型组与普通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儿治疗后,皮质醇、β-内啡肽、IL-10、IL-13、IFN-γ及TNF-α水平下降,接近对照组。重型组患儿治疗后,皮质醇、β-内啡肽、IL-10、IL-13、IFN-γ及TNF-α水平升高。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皮质醇、β-内啡肽及细胞因子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对手足口病的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B组38例),A组接受颈2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组接受颈2椎旁臭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A组2.1±1.0、2.1±1.0和2.8±1.5;B组2.2±1.1、3.1±1.8和3.7±2.1.优良率分别为:A组:100%、88.1%、83.3%;B组:94.7%、71.1%、6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高位颈椎旁臭氧注射,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其中颞部疼痛患者行耳颞神经阻滞,顶枕部疼痛患者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30例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3.3%;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不同部位采用神经阻滞并联合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0.
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50例症状较重而无手术适应证的CEH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25例,应用得宝松、弥可保、利多卡因混合液于患侧C2椎旁、耳大、枕大、枕小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25例,在神经阻滞的同时每天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连续5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d、1周、2周、3周、4周的疼痛评分(NRS)与颈椎活动度评分(ROM),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血糖水平。结果神经阻滞组治疗后2周内NRS和RO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NRS和ROM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的NRS和ROM评分均明显低于神经阻滞组(P<0.01)。结论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治疗CEH安全、有效,是严重CEH患者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剂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现场抽样方法对54所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医院中,有72.22%的医院同时索取消毒剂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卫生许可批件(含备案凭证)。有46.30%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日常配制记录;38.89%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生物监测记录;61.11%的医院建立了消毒剂化学监测记录。医院的消毒剂储存条件整体较好。结论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剂的管理不够完善,卫生监督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灭活与抗原性破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比较,在300μW/cm2紫外线照射下,HAV颗粒感染性灭活速度远快于抗原性的破坏。经1%过氧化氢作用的HAV颗粒,其感染性灭活速度与抗原性破坏速度基本呈平行关系,作用60分钟,感染性消失,抗原性亦被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特殊医疗器材消毒管理情况,以便改进和加强管理。方法采用现场考察和填写调查表方法对临床特殊医疗器材的消毒技术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医院市场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少数采用电离辐射灭菌法;使用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者主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和戊二醛消毒剂处理。全院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导尿管、胃管、吸痰管等物品抽样检测全部合格。各科室常用医疗器械使用后消毒处理多数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复用前灭菌多数采用戊二醛浸泡法,少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仍有用低效消毒剂处理的情况。结论该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灭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使用后处理和常用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存在不规范情况,需要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的应用与管理情况。方法对11个地级市所有有手术室的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空气消毒主要使用消毒液熏蒸法、消毒液喷雾法、紫外线照射法、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等方法。有46.49%的医疗机构的手术室采用其中1种消毒方法;有42.26%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2种消毒方法;有11.33%的医疗机构手术室同时拥有3种消毒方法。仍有77.08%的医疗机构手术室使用了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的占37.50%,使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的只占11.46%。有81.64%的医疗机构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消毒效果检测,有82.43%的医疗机构可进行自我检测。结论江西省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都进行空气消毒,所使用的消毒方法不尽相同,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法的居多,多数手术室能接受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胃肠镜消毒管理现状,以便改进胃肠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32所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三级综合性医院胃肠镜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2.31%,二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合格率分别为85.71%和50.00%。三类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有专人负责分别占100%、85.71%和66.67%;三类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专职人员的培训率分别为84.62%、85.71%和41.67%。在所调查的32所医院中共有7所医院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胃肠镜,能正确规范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的医院仅有1所。结论广东省不同类型医院胃肠镜检查室的消毒管理现状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新都区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餐饮具消毒现状,采用纸片检验法对新都区饮食单位餐饮具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抽检餐饮单位297户,餐饮具样本1914份,总合格率为73.51%;抽检全部合格的单位占43.43%,全部不合格的单位占8.08%。结果显示,新都区餐饮业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整体水平较低,其中以中餐业和中等规模餐饮店卫生状况最差。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全面落实消毒和卫生管理制度,改进餐饮业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目的调查我院医务人员洗手消毒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随机问卷调查40名医生和60名护士,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洗手的因素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对象对手卫生概念、标准隔离措施、自我防护原则和洗手方法的掌握等问题进行回答,并对是否按标准执行、不能执行的原因给予解释。结果临床医生对手卫生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32.4%,最低为21.6%;医生对手卫生措施平均执行率为19.0%。临床护士对手卫生各项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61.0%,最低为44.06%;护士对手卫生措施平均执行率为34.0%,知晓人数和执行人数护士明显高于医生。多数人是因工作忙忽视手的卫生或洗手设施不足所致;部分是因为操作时要戴手套,认为不必洗手;少数人惧怕长期洗手消毒会损伤皮肤,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手卫生与临床医疗质量无关。结论医院医务人员存在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医院存在洗手设备不足,必须加强专项培训,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医院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解本市医院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 ,采用平板沉降法对 71所医院室内空气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 ,4年内空气中微生物合格率依次为 6 5 .86 %、4 7.5 1%、30 %和 5 2 .91% ,春季比夏季空气微生物污染要轻 ,除 2 0 0 1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果说明 ,医院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在气候干燥的北方 ,夏季气温上升 ,空气污染加重 ,应加强医院空气的消毒管理 ,提高空气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镇江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状况,以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镇江市部分医院内镜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抽样检测内镜及其相关用品297份,总合格率为47.81%,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较低,但上级医院好于下级医院。检测胃镜、肠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共37份内腔面,合格率为54.1%,其中胃镜细菌总数最高达6000 cfu件/,肠镜细菌总数最高达6300 cfu件/,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槽内壁、进水管口、出水管口内表面122份,合格率仅为36.1%,其中胃镜冲洗槽内壁最高污染菌数为2100 cfu/cm2,进水管口内表面为3000 cfu/cm2;肠镜冲洗槽内壁为1800 cfu/cm2,有9份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镇江市医疗机构内镜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比较低,市级医院好于县级以下医院;存在制度不健全,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进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检查紫外线灯安装与使用情况,检测其辐照度值,了解温岭市28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用于消毒室内空气的紫外线灯现状。结果,辐照度值合格率为60.20%(121/201).去除其中8.26%(10/121)安装不合要求,8.26%;(10/121)安装支数不够,1.65%(2/121)安装不合要求且支数不够,仅49.25%(99/201)完全符合要求、说明企业用于消毒室内空气的紫外线灯使用现状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