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讨论在肝脏和肝后下腔静脉间潜在间隙建立隧道,放置绕肝提带.探讨其对肝后下腔静脉及肝中静脉的保护,肝切除平面把握中的作用.方法 对22例半肝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根据左或右半肝切除在肝中静脉左或右侧放置绕肝提带,作为半肝切除的"指路标".指示肝正中裂切除平面及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置绕肝提带,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1例因再次手术第二肝门致密粘连,分离肝上静脉隐窝撕裂肝中静脉侧壁,缝扎止血后终止.1例肝后隧道出血较多终止.结论 在半肝切除中应用绕肝提带作为肝正中裂"指路标",获得最短肝切除路径,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在肝脏和肝后下腔静脉间潜在间隙建立隧道,放置绕肝提带。探讨其对肝后下腔静脉及肝中静脉的保护,肝切除平面把握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半肝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根据左或右半肝切除在肝中静脉左或右侧放置绕肝提带,作为半肝切除的"指路标"。指示肝正中裂切除平面及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置绕肝提带,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1例因再次手术第二肝门致密粘连,分离肝上静脉隐窝撕裂肝中静脉侧壁,缝扎止血后终止。1例肝后隧道出血较多终止。结论在半肝切除中应用绕肝提带作为肝正中裂"指路标",获得最短肝切除路径,有效保护肝中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乐肝复方合剂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乐肝复方合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给予二甲基亚硝胺的方法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大、中、小剂量乐肝复方合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内胶原沉积情况及病理学变化. [结果]灌胃给予大、中剂量乐肝复方合剂可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论]乐肝复方合剂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合成,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李海芳  张艳 《中外医疗》2010,29(2):27-27
目的通过20例解剖尸体肝门部肝蒂,研究其主要形态结构和走行。方法随即选取20例成人尸肝脏标本,仔细解剖第一肝门研究其大体形态并对肝门部肝蒂内管道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肝门部肝蒂的主要结构主要包括: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的分叉以及肝神经及淋巴结缔组织,其中肝固有动脉及肝管变异较少而肝固有动脉相对变异较多。结论解剖性肝切除以及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时熟悉肝门部解剖结构、形态学测量以及变异情况,对于术中手术路径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叶(段)切除术治疗肝内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叶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右半肝切除、肝方叶切除术、左肝外叶加右肝段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和右后叶切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肝内胆管结石残留12例,残留率约11%。结论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结石残留率低,肝叶(段)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肝蒂内主要结构在肝门附近的形态结构及分布.方法 选取15例成人肝标本,用游标卡尺和不锈钢直尺等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门附近肝蒂内主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主要为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在后;左、右肝管汇合处最高,门静脉分叉处次之,肝左、右动脉分叉处最低,并且上述结构分成相应分支后,在肝门处的横沟、脐静脉窝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内.结论 进行肝门部手术时,熟悉掌握肝蒂内肝门静脉、肝动脉、肝管在肝门附近的解剖结构、形态学测量数据和变异情况,对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及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脏血流灌注量,研究肝动脉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头猪麻醉后,行肝左动脉栓塞术;于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采用CT灌注成像测定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血流量、肝动脉灌注指数,采用多普勒血流计分别测定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及肝右动脉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比较,栓塞术后肝右动脉血流量及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增加,肝右叶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肝固有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肝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术后,通过肝动脉缓冲效应,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维持全肝血流量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8.
肝后隧道绕带提拉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应用在肝后下腔静脉和肝脏之间建立隧道、放置弹性绕肝带、提拉肝脏的方法,探讨其对肝后下腔静脉的保护、肝内各管道的显露及处理、术中控制出血的作用,以及术后创面出血、漏胆情况。方法对17例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的前间隙,从而建立肝后隧道,并放置绕肝带,切肝时提拉绕肝带,使肝脏和肝后下腔静脉前壁分离。结果14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放置绕肝带,未出现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3例因为粘连严重、肿块浸润肝后下腔静脉前壁,操作中渗血多而中止建立肝后隧道。结论在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应用肝后隧道绕带提拉肝脏后,使肝后下腔静脉得到可靠的保护,肝内各管道显露良好,术中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缩短了肝切除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渗血很少,无胆漏/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肝纤维化采取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活检术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肝硬度值(LSM)检测,比较肝酶正常患者与肝酶异常患者在不同肝纤维化情况下的LSM值.结果 肝酶正常患者与肝酶异常患者在S1、S2、S3、S4(肝硬化)期中LS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酶异常患者同阶段要明显高于肝酶正常患者.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着不错的临床意义,肝硬度值会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其中肝硬化最高,且肝酶异常患者肝硬度值明显高于肝酶正常患者,临床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副肝管变异在胆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在诊治胆道疾病时发现的207例副肝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CP资料显示在207例副肝管变异病例中,右副肝管206例,其中右副肝管汇入肝总管患者152例,右副肝管汇入胆总管患者14例,右副肝管汇入左肝管患者8例,右副肝管汇入右肝管患者11例,肝左、右管及右副肝管共同汇合成肝总管10例,胆囊管、右副肝管及肝总管共同汇入胆总管患者5例,右副肝管汇入胆囊管或胆囊管汇入右副肝管患者5例,双副肝管1例(分别汇入右肝管及胆囊颈管),左副肝管1例。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够准确的诊断副肝管是否存在变异以及变异的类型,对于胆囊切除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定点测量 30例正常尸肝静脉距肝膈面的投影距离 ,分析其对肝损伤缝合方法的直接影响。方法 :测量肝静脉在距下腔静脉 2cm、5cm、10cm处距肝膈面的投影距离。结果 :肝左静脉全部及肝中、肝右静脉根部距肝脏表面较近 ,<2 .5cm。肝中、肝右静脉距下腔静脉 5cm、10cm处主干绝大部分深处肝实质内 ,达 4.3~ 6 .2cm。结论 :肝左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根部约 2cm范围内距肝脏膈面较近 ,便于肝静脉的缝扎、修补和较浅的创面缝合 ;肝中、肝右静脉 2~ 5cm段较适合创面缝合 ,但不适合缝扎 ;肝中静脉、肝右静脉中段 5~ 10cm段深处肝实质内 ,操作困难 ,宜行裂口清创探查、肝动脉结扎和肝叶切除术等较大操作 ,但不宜缝合、缝扎  相似文献   

12.
<正> 未采用肝活检前,肝结核的诊断主要根据尸解证实。自采用肝活检后,生前诊断肝结核的病例逐渐增多,但以肝脓肿表现的肝结核尚未见报导。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生前临床表现酷似细菌性多发性肝脓肿,死后肝穿刺证明为肝粟粒结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切肝时,肝断面的止血方法有:1.阻断进出肝的血管;2.在肝的预断面的近肝门侧压迫肝实质,如用肝钳,尼龙扣带等;3.指切法(Finger fracture)。以上方法均有其优点和适用性。作者在自己的手术实践中,利用以上方法的原理和技巧,发现用“旋转手法加指切法”组成的切肝术。对于一般非中心叶的肝切除,不必解剖肝门,不用阻断肝血流,操作简捷,出血少,安全。故介绍如下。一、手术技术:以肝左外叶切除为例。游离肝镰状韧带、左冠状韧带、肝胃韧带等,将病肝搬至浅面,肝床塞以大纱垫,以托起病肝。此时术者应站在病肝侧(病人左侧),再  相似文献   

14.
在55例成人肝脏铸型和剥制标本上对肝内肝管进行了观察。以有无叶肝管参予左、右肝管的合成作为分型的依据。由规则的右前、后叶肝管合成的规则型右半肝管占49.09%。另50.91%为全部或部份不规则型的右肝管,其中有8例(14.55%)右前叶肝管或右后叶肝管分别单独汇入左肝管或总肝管。右肝管和右前叶肝管分别位于相应门静脉分支的前面和左侧,右后叶肝管绕右前叶门静脉根部上方向右行。由规则的左内、外叶肝管合成的规则型左肝管占32.73%,其余的为部份或全部不规则型的左肝管。左半肝的主要肝管位于门静脉主支(横部)的前方或(弯部、矢部的)内前方。此外,本文还就肝内主要肝管与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肝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分型 1.1肝动脉的正常解剖 肝动脉正常解剖是指: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LGA)、脾动脉(SA)和肝总动脉(CHA),肝总动脉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和肝固有动脉(PHA),肝固有动脉又分出左(LHA)、右(RHA)肝动脉,右肝动脉进一步分为肝右前(RaHA)和肝右后(RpHA)动脉,左肝动脉发出分支供应II段和III段,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振平 《重庆医学》2002,31(11):1025-1028
1 概  述胆管癌由类似胆道上皮的癌细胞组成 ,根据部位可分为肝内与肝外胆管癌 ,据严格解剖学划分 ,主肝管及分叉位于肝外 ,所以肝内胆管癌应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 ,也称胆管细胞癌或外周型胆管癌。Okuda将其分为肝内及肝门型 ,后者也称Klaskin肿瘤 ,随着影像诊断的进步 ,早期胆管癌的诊断已相对较易 ,并可证明其始发地。在日本肝内胆管癌被确定为源于Ⅱ级以远的肝内胆管 ,肝门部癌则被划入肝外胆管癌 ,两者在症状上与肿瘤进行性生长方面有明显差别 ,但在组织病理上常很难区分 ,肝内胆管癌与胆管癌之肝内型是同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肝纤冲剂对猪血清所致的免疫损伤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Ⅰ型胶原(Col Ⅰ)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抗肝纤冲剂对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5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5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抗肝纤冲剂低剂量组,抗肝纤冲剂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的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造模的同时分别用药物对小鼠进行干预治疗7周。7周末处死小鼠,取肝组织,经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他肝组织用于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抗肝冲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的炎症减轻;抗肝纤冲剂低剂量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肝组织中的ColⅠa2在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抗肝纤冲剂高剂量组的肝组织中ColⅠa1的表达也显著减少。结论:抗肝纤冲剂可以显著减少免疫损伤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Col Ⅰ的表达,提示抗肝纤冲剂对肝纤维化小鼠的具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脏手术极易出血,能否有效的控制肝脏出血是肝切除术成败的关键,我院自2004年以来运用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法为肝肿瘤,肝血管瘤,肝左叶巨大包虫实施了3例左半肝切除,4例右肝叶切除术。由于在切肝过程中保留了非切除肝叶的动脉血供,既能有效地控制切肝面的出血,又不影响其生机,使切肝过程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故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肝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探讨肝病用药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了肝的生理特性、肝病的病理特点、肝病的用药原则及其相互关系。认为肝性欲散、肝刚喜柔和肝性升动是肝的主要生理特性;肝病多郁、肝阴易虚和肝病多变是肝病的主要病理特点;肝病的用药,不仅依据肝的病理及其临床表现,还必须顺应肝的生理特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肝之病理的消除,同时也有利于肝之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油剂,灰黄霉素癣药水,复方胆硷片、胶襄、注射剂,肝健灵片剂,维生素U片剂、针剂,维丙葡萄糖针剂,维生素B_1C片剂,三合维生素片剂,肝注射液,肝B_(12)针剂、片剂,复方肝片,肝磷脂片,肝维隆及复方肝维隆制剂,复方肝精片,肝平片,复方肝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