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付龙  侯爱军  彭正  刘岩青  高振海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589-1589,1593
患者,男,28岁.因发现右颈部肿物10 d于2008年11月21日入院.查体:右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外缘可触及一大小约6 m ×5 m质韧肿物,呈囊性感,边界清楚,无压痛及移动度,不随吞咽上下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无搏动感及血管杂音.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及包块.彩超示:双侧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于右颈部探及一约6cm ×4 cm ×4 cm的无回声团块,其内可见条索状强回声,边界清,与甲状腺界限清楚,CDFI:血流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0岁,住院号27973。因发热40余日,伴四肢关节疼痛收入院。发病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颈部胀痛,继而畏寒、发热,体温达39~40℃,以午后明显,伴四肢关节疼痛,无明显心悸、气短,胸痛咳喘不著。病后自觉乏力,纳减。1971年曾患“肝炎”,对去痛片有过敏史。查体:慢性病容,T39℃,P90次/分,R20次/分。BP120/90mmHg。左腮腺肿大,无压痛。左颈部可扪及3个蚕豆大淋巴结,活动无压痛。皮肤、巩膜无黄染。住院期间全身皮肤曾  相似文献   

3.
赖秀英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00-1600
患者魏某某,男,46岁,是龙川县黎咀镇甫林村人,因面色苍白1个多月,畏寒、发热伴头痛乏力1个多星期,经当地卫生院治疗无效后于2月9日入住龙川县人民医院.体检:体温39 ℃,脉搏120次/min,营养一般,急性病容.皮肤粘膜显著苍白,无出血点.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花生米大的淋巴结,无压痛,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下2 cm可触及,脾肋下可触及.  相似文献   

4.
龙拥军 《工企医刊》2005,18(1):40-40
患者,女,55岁,因咳嗽、咳痰2月伴左眼疼痛突出半月就诊。体查:左眼明显突出,颈部、下颌、腋窝可扪及数个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可活动。脾于平脐处可扪及、质硬、无压痛。曾在大医院眼科眼底检查示基本正常,眼部B超示:眼球后炎性肿块性质待查:炎性假瘤,建议CT检查。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颈部多间隙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0岁,因右颌面部肿痛3 d,伴张口困难,咀嚼、吞咽疼痛,于2008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体温39.4℃,痛苦貌.右腮腺区、颊、眶下、颧部、上颈部广泛肿胀,压痛(++),表面皮肤紧张、发亮,无明显波动感,皮肤温度高.张口1.5指,右下颌第1磨残根,龈沟溢脓.血常规:WBC 9.4×109/L,N 0.937;血糖11.5 mmol/L;超声:颈部间隙脓肿受限,右颌面及腮腺感染;胸部X线片:左胸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6.
患儿 男,9岁,主因左颈部发现肿物7 d,门诊以左甲状腺肿物收入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否认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6.6℃;脉搏91次/min;呼吸频率24次/min;血压95/50mm Hg(1mm Hg=0.133 kPa).左颈部可见一略隆起肿物,触之约2.0cm×1.5cm,质硬,边界欠清,无触痛及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相似文献   

7.
颈部淋巴结结核较常见,但淋巴结干酪坏死形成巨大软组织囊性包块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78岁。1990年5月因颈部肿物入院。患者于五十六年前发现左侧颈部有一肿物。因触之较硬无痛,故未曾就诊。肿物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今年2月份发现肿物的左侧先后有三个小肿物出现,渐渐破溃化脓,局部肿胀压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家族史,个人生活史无特殊。体检:肿物偏于颈左侧,观察不到气管位置。肿物约20×15×15cm大小,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肿物左侧有三个小肿物,左上、下侧的小肿物明显红肿,并有脓性物质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颈部肿块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病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65例颈部肿块患者,分析其肿块产生的原因和病变情况.结果 颈部肿块有肿瘤、炎症、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发病原因,病变情况也各不相同,多有发热、局部压痛等主要表现,临床上以淋巴结内转移癌引起的肿块最为常见,且发病年龄较大.结论 颈部肿块病因复杂,症状繁多,临床上多采用全身检查、病理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疾病类型,分析病因和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2岁.因右颈前区肿块3年,伴疼痛7 d,于2006年1月23日入院.既往史无特殊.人院查体:T 36.6℃,P 65次/min,R 19 次/min,BP 124/84 mmHg(1 mmHg=0.133kPa).一般情况可,右甲状腺中下极扪及3.0 cm×2.0 cm质硬肿块,边界清楚,无压痛,随吞咽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0.
颈部肿块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中恶性肿瘤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颈部肿块容易发现,但确定其性质比较困难,因不同性质的肿块其治疗方法也不同,只有先做出正确诊断,才能进行合理治疗,临床常见颈部肿块有哪些呢?甲状腺瘤:多发于40岁以下妇女,表现为颈前区(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有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肿块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腺瘤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治疗宜早期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62岁,55 kg.因“胸痛2h”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位于胸骨中上段,呈压迫感,伴胸闷,并觉颈部、下颌、咽喉及背部疼痛,无心慌,无恶心、呕吐.否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无类似胸痛、胸闷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70/120mmHg(1 mm Hg=0.133 kPa),含服硝苯地平片10 mg,10min后复测血压150/100 mm Hg,双上肢测量无明显差异.神志清楚,心率6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无明显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未扪及腹部包块.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颈部肿块8年,近3月逐渐增大,于2008年11月入本院。起病以来无呼吸、吞咽困难,无烦躁、易怒等,未曾治疗。入院体查: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右侧甲状腺可扪及一1.5cm×2cm大小肿块,质韧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无压痛。右颌下可扪及一2cm×2cm大小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欠佳,轻压痛。入院诊断:(1)右侧甲状腺肿块性质待查;(2)右颌下肿块,考虑肿大淋巴结。入院辅检:甲状腺功能全套正常。颈部CT示右侧甲状腺占位,性质待查;右侧颌下腺区异常密度灶,考虑异位甲状腺。经积极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淋巴结遍布全身,约300~600个,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如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容易触到。正常人体波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当某处淋巴结肿大或有其他异常表现时,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8岁,因颈部渐增性肿块30余年。3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包块,无不良反应,以后肿块缓慢增大,无特殊不适。近2个月来,颈部肿块迅速增大入院。体查:T37℃,P82次/分,R18次/分,BP110/60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颈部两侧明显不对称,右侧及正中部可见9×15cm~2大小肿块,表面无红肿,触诊质韧,无压痛,表面凹凸不平,不能移动,边界清楚,其内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如骨质样坚硬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无血管杂音,气管向左侧移位,颈淋巴结无肿大。血红蛋白10.1g%,白细胞6750,中性78%,淋巴,21%尿常规正常,尿糖(—),血糖106mg/dl,BUN12.8mg/dl,纤维蛋白原0.21g/d1,血清无机磷3mg/dl,K~ 3.6mM/L,Na~ 138mM/L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结遍布全身,约300~600个,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如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容易触到.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当某处淋巴结肿大或有其他异常表现时,可触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肿大的淋巴结是-个报警信号,不仅反映表层某-特定部位的情况,有些还能反映内脏的病变和全身病变.那么,都有哪些病变可引起淋巴结的肿大呢?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反复头晕、颈、肩痛2年,再发3d,于2007年6月15日到我院就诊.查体:Bp:120/80mmHg,P:72次/min,T:36.2℃,一般情况良好,颈部及肩关节周围压痛,颈部转动时头晕加重,余查体(-).给查颈椎CT示:C3椎间盘膨出,骨质增生.临床诊断:颈椎病.  相似文献   

17.
性生活是夫妻之间情感交融的欢乐时刻,但是,性生活中也会发生或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这往往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颈部肿块夫妻间亲吻面颈部时,感到对方颈部一侧有黄豆大小之硬块,此时让患者向对侧旋转90度,使硬块所在部位的胸锁乳肌突起。如发现小硬块在该肌肉中点之边缘,无压痛,边界清楚,询问有无鼻涕中带血丝病史,如发生过则表示该小硬块可能为鼻咽癌的早期转移灶,必须尽快去医院五官科检查,以明确诊断。鼻咽癌虽有颈侧转移,但仍属早期,这种癌症对放射治疗极度敏感,如能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乳房压痛…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40岁,汉族。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2个月于2010年11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右颈部可扪及直径约3 cm及2.5 cm两个结节,质硬不活动,稍压痛,皮肤无发红渗液,皮温不高。入院后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2.0 g/L、红细胞4.4×1012/L、白细胞4.7×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0.0%、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4岁,因双腮腺伴面,颈部浮肿及胸前水肿5天,于1981年2月5日来本院就诊。病前5天先右侧腮腺肿痛,次日左侧腮腺亦肿痛,张口受限,咀嚼时痛更显著,恶寒、发热、乏力、胃纳差。服中药后恶寒发烧身痛减轻,但面颈部浮肿加重,且伴发胸前水肿。查体:体温37.4℃,脉搏88次/分,血压120/78毫米汞柱。面部及颈部浮肿明显,双腮腺肿大,外表不红,有触痛,无波动感,双腮腺口充血明显,无脓性分泌物,颌下和颈淋巴腺稍肿大。胸骨前中上份明显凹陷性水肿,无压痛。心肺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发现。化验:白细胞4800,中性  相似文献   

20.
肩颈痛在医学上称为肩颈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临床多表现为单侧或两侧的肩颈僵硬及疼痛,用手揉压往往可以发现一个或数个压痛明显处,这就是压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