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病房应急转换临床展开的策略。方法通过应急展开医疗单元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总结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案。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应急转换临床展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病房设置的科学转换、防护流程的培训及标识、工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创新举措的实施。结论科学合理的病房设置,优化的流程及安全防护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应急转换临床展开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虽然消化内镜学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而且一些医院也出现了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暴露风险使得消化内镜诊疗在疫情期间成为"高危"操作。如何在保护医患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消化内镜诊疗,是目前消化内镜医师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本内镜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急诊胃肠镜临床工作,重点介绍需要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适应证的选择、患者的就诊接诊流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我中心在内镜清洗消毒、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方面的特殊措施,希望能对同道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2020年2月~3月我院应用“5P转运体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ECMO支持下院内转运的成功管理经验。方法 结合我院危重患者“5P转运体系”制定ECMO院内转运核查清单:转运人员资质及分工,转运评估,转运设备及药品,转运路线、途中病情监测沟通及突发事件处理,转运后交接;防止遗漏要点,确保转运过程安全高效。结果 3例ECMO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院内顺利转运共9人次。转运距离1.5~2km,ECMO转运时间0.5~1.5h,尽管出现了2次转运意外,但处理及时,患者呼吸循环稳定,转运期间生命体征波动范围:HR<10次/分,SpO2<5%,均未发生转运不良事件。结论 在完善的“5P转运体系”支撑下,ECMO支持下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是推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剑云  邹妮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2):218-220,233
2021年1月20日,某市两所三级医院同时在医院例行全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主动筛查中各发现了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其中1例患者为医院工勤转运人员,1例患者为病区的护工。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将2019-nCoV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根据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中心的要求,立即将此2例患者转诊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定点医疗机构,1月21日对两所医院实施封闭管理。患者确诊当日下午即委派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由市级管理、医疗、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及疾控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和专家组进驻医院,协同医院共同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2020年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被全世界关注。在此期间如何在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同时,减少急腹症患者病情诊治的延误,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显得尤为关键。参照相关现行的诊疗方案和指南,结合保定市第二医院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门诊分诊、治疗流程、操作分级和防控以及病区管理经验。经过分析,表明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应急预案,可使得该类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鉴别,且在尽早接受急性胆道感染的规范诊治过程中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自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全国其他地区和境外也相继出现了疫情,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据报道,除发热门诊、感染科等,一些普通科室医务人员也出现了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的发生。针对此疫情,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导下,普通科室通过严格的个人防护,细致的环境管理,严谨的工作流程,科学的工作安排,以及充分的人文关怀,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避免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在积极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收容、治疗的同时,不断探索研究患者出院管理模式,抽调骨干人员成立专门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管理组,做好出院前的管理工作,定期电话跟踪随访患者病情,有序安排新冠肺炎患者复诊,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院中、院后的全流程医疗服务,有力的保障了新冠肺炎患者的身体康复,为各医疗机构该类患者的出院流程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来,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并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根据既往对其他冠状病毒研究结果和消化科诊疗活动特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科工作防护要点进行了细化总结,供消化科一线工作人员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工作中医患感染的风险,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ERCP诊疗专家共识》,旨在规范诊疗流程、防控与洗消措施,确保医患双方的诊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该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该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我中心作为全军惟一"三防"卫勤力量和此次北京地区惟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军队医院,承担了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院前处置、转运、收治等任务。中心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并圆满完成国家和军队赋予的任务。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在人员抽组、培训,医疗后勤物资准备,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病毒核酸检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临床中也出现了核酸检测初筛阴性且最终确诊的患者。在治疗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临床症状与肺部实际病变程度相分离的特点。一些患者临床症状并不重,但影像学检查却显示病变明显。本例病例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病毒核酸阴性,不能简单排除。应密切追踪患者影像学表现,并及时进行病毒核酸复检,以免漏诊,造成病毒传播,错过治疗时机。在临床治疗中影像学检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变程度判断、指导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落实社区防控的重要实践者。目的探讨基层医疗集团体系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做法。方法某基层医疗集团现设置1家综合性医院(院本部),下设24家社康中心。2020-01-24疫情防控以来,24家社康中心与院本部开通了发热患者双向转诊路径,24家社康中心分别与21个社区工作站和警区组建21个“三位一体”工作小组,开展社区联防联控,加强发热患者管理,掌握疫区返深人员名单,实施居家医学隔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转运至院本部。结果2020-01-24至2020-02-20,社康中心上转发热患者807例,接收下转发热患者226例。2020-02-01至2020-02-20,累计登记疫区返深人员8704人,累计入户随访27268人次,累计居家隔离10319人,累计解除隔离7412人,累计电话随访72997人次,累计发现确诊病例9例,转运密切接触者12例。结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通过加强预检分诊、管理来自疫区人员,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起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的网底作用,能够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指导原则,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专家组结合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收治患者的实际救治经验,针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住院隔离和治疗工作,从病史信息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报告、治疗、解除隔离与出院等方面制订了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常伴有高凝状态,且多合并需抗栓治疗的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和深静脉血栓等。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时,既要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性,又要兼顾抗栓的有效性,还要考虑特殊药物相互作用,这就需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点、心血管疾病的特点、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以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上述情况,心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需要在遵循常规指南的基础上有所调整,以达到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并制定安全有效的抗栓策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湖北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全国多地和境外蔓延。依据目前掌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信息,多个实验室已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规检测和核酸检测。为保障实验室环境和人员的生物安全,针对检测前、中、后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验室检测涉及的多要素、多环节,对标本、人员、试验流程、检测设备、废弃物处理和意外事件等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存在的风险因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卫生机构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和指导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及个人防护,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技术来识别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转化高风险患者,帮助医生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救治方案.方法 收集整理2020年1月24日到2020年2月16日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21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全病程多模态(即不同类型)的数据,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的评估预测模型,对患者当前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1例从外地到深圳探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确诊经过,明确诊疗方案及时更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临床价值.2020年1月21日,该患者无发热、肺部CT无肺炎影像学表现,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要求居家隔离观察即可.然而,根据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版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及防控常态化下太钢总医院消化内科和新安国际消化内科实施日间手术的情况,旨在为在特殊时期的临床工作提供安全及有效性的依据.我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防控要求,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制定了一系列防控管理措施并准确落实,使临床工作在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2021消化内镜中心共完成日间手术2000余例,无疑似手术感染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严格的疫情防控及高质量的管理为该中心日间手术的积极开展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安全优化的诊疗流程,让患者及家属安心;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和工作效率的流畅高效.  相似文献   

19.
定点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病例的集中收治场所, 是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改善COVID-19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康复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为规范定点医院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有序开展, 保障临床营养诊疗工作的医疗安全和质量, 上海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结合临床营养相关指南和诊疗经验编写了此建议, 有助于在疫情防控期间, 指导各医疗机构合理、有效开展COVID-19患者的营养诊疗工作。本指导意见重点针对成人及儿童COVID-19患者的营养管理建议进行阐述, 为临床营养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典俯卧位通气作为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肺保护通气策略在临床广泛应用;清醒俯卧位治疗近年来被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可降低气管插管率。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俯卧位治疗, 现就其适应证、禁忌证进行准确的定义, 对治疗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治疗中监护及并发症的处置进行详细的阐述, 旨在强化管理, 确保实施安全与同质化, 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