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地塞米松(P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Tha)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M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PD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PD方案联合Tha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化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时,比较两组免疫功能(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70.96%(P<0.05);治疗4个疗程时,两组CD3+、CD4+水平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且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方案联合Tha治疗MM患者,可提高总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BDT和VAD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BDT与VAD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72例MM病人,其中24例病人(初治13例,复发难治11例)接受BDT(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治疗,48例病人(初治36例,复发难治12例)接受VADT(长春地辛联合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所有病人均接受4~6个疗程治疗后进行全面评价,自动放弃治疗、疗程不符合标准以及失访病人不计入。结果 BDT组和VADT组的总完全缓解(TR)率分别为68.42%和35.42%,初治病人TR率分别为80.00%、44.44%,复发难治病人TR率分别为55.56%、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χ=3.965~5.996,P<0.05);两组的总体有效(RR)率分别为89.47%和70.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初治病人达到最大反应中位疗程数分别为3和5个,复发难治病人分别为4和7个。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病变、乏力、血栓形成、血凝异常、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精神症状、皮疹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BDT方案治疗MM比VADT方案有较高的TR率,对复发难治性MM效果明确,且起效更快,副作用多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44-204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ADT)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76例M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接受BADT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缓解率、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总缓解率(78.95%)高于对照组(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11%)与对照组(26.3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DT方案可提高MM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骨髓浆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VT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例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d)联合沙利度胺(200mg/d)及地塞米松(20mg/d,d1-d4,d8-d11)治疗,21天为一疗程。每例患者分别接受了1-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ORR)为76.2%,其中初治组ORR为100%,复发难治组ORR为58.3%。CR2例(9.5%)、nCR3例(14.3%)、PR8例(381%)、MCR3例(14.3%)。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乏力、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VT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MM患者具有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特别是在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来那度胺与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来那度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硼替佐米治疗,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来那度胺相比,硼替佐米治疗MM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VTD方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和塞地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利用动态检测的方法对比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采取VTD方案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VTD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发性骨髓患者的凝血功能(P<0.05).结论:VTD方案通过对抗凝和纤溶活性的调节和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来降低患者并发血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联合用药方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0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BTD方案(硼替佐米+盐酸吡柔比星+地塞米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VRD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并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性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指标情况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周围神经炎发生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来那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其耐受性好,疗效更高,且副作用相对低,更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其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硼替佐米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静脉输注硼替佐米1 h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比输注前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输注前明显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活性而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动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在此础上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硼替佐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后,两组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骨髓状况、凝血功能与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2例初治MM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33.3%),部分缓解6例(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乏力、感染、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初治MM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MODS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0—97岁,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予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igh volume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HV-CVVH)模式治疗;于CBP前、CBP开始后4、12、24、48、72h及CBP结束后6、24h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index,CI)、氧合指数(PaO2/FiO2)、凝血酶原时间(prothmmbir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 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HB)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变化;治疗后24、48、72h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同时以未行CBP治疗的MODS患者25例作对照。结果与CBP前比较,PaO2/FiO2、CI在CBP开始后4h明显升高(P〈0.05);CBP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有下降(P〈0.05),但低分子肝素抗凝组与无肝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CBP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氧合功能,维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从而起到防治MOD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由外泌体介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硼替佐米(Btz)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首次确诊骨髓瘤的患者中,针对 Btz耐受的类型采集外周血,行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清中的外泌体,并用电镜技术、NTA法以及WB技术鉴定。用不同浓度的Btz 预处理骨髓瘤细胞,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再用不同浓度外泌体处理骨髓瘤细胞,通过MTS法检测经外泌体处理的瘤细胞对 Btz的敏感程度。搜索外泌体数据库exocarta,运用STRING绘制网络图和蛋白互作表格。结果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囊泡主要分 布在200 nm以下,颗粒均值153 nm,众数140.1 nm。WB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Tsg101和Alix表达,外泌体表达呈阳性。 经外泌体预处理的骨髓瘤细胞对Btz的敏感度下降。在相同浓度Btz预处理条件下,随着外泌体处理时间、浓度的增加,骨髓瘤 细胞耐药能力愈强。数据库搜索到人血清外泌体蛋白ABCB1、ABCB4、PDCD6IP、EGFR等,其中EGFR为网络节点。结论一 定浓度的外泌体可作为信号载体介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Btz的耐药。EGFR可能是引起外泌体促进骨髓瘤细胞Btz耐药的关 键蛋白。  相似文献   

13.
Multiple myeloma (MM) remains an incurable neoplastic disease, although high-dose chemotherapy support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s, and the latest integration of several novel agents, including thalidomide, bortezomib and lenalidomide, into each step of therapeutics have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M.1-5 Herein, we gave our own considerations on some promising direc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aiming at furthe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M patients, and even achieving our final goal of the cure of MM, including highlighting stratified and individualized therapies, pursuing novel targets and strategies, unraveling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eloma initiation cells and strengthening post-transplant immunotherapies.  相似文献   

14.
Yang GZ  Chen W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8):2671-2674
目的 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的110例MM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选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PD±T)方案,或硼替佐米、马法兰、泼尼松(VMP)方案治疗;年龄≤65岁或对PD±T方案耐药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PAD±T)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10例患者中新诊断患者47例,复发/难治性患者63例.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总的有效(OR)率为76.4%(84/110),其中新诊断患者优于复发/难治性患者(83.0%比71.4%,P<0.05).硼替佐米剂量对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与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影响较大,硼替佐米1.0 mg/m2组患者CR+VGPR率明显低于硼替佐米1.3 mg/m2组(新诊断患者:53.6%比73.7%;复发/难治性患者:28.9%比40.0%,均P<0.05).根据最新国际分期系统(ISS),Ⅰ+Ⅱ期患者疗效与Ⅲ期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诊断患者OR率:83.6%比82.1%;复发/难治性患者OR率:72.2%比69.2%,均P>0.05).新诊断患者中,有13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均获得VGPR以上疗效,中位随访13.0个月(4.0~20.0个月),2例患者髓外复发、治疗无效死亡,其余11例病情稳定.复发/难治性患者中,13例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再治疗,CR率为15.4%(2/13),VGPR率为23.1%(3/13),部分缓解(PR)率为23.1%(3/13),OR率为61.5%(8/1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6.7个月(3.0~21.0个月).6例合并髓外浆细胞瘤的患者应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PR及以上疗效,中位DOR为4.5个月(2.0~10.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乏力、胃肠道反应、贫血等.结论 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以作为初治或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克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R  Wu D  Hu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56-358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血液中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体系对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中可能存在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进行扩增与促分化,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4例无浆细胞污染的MM患者新鲜PBMNCs样本以小淋巴样细胞为主。培养第3天时,可见较多增殖十分活跃成簇生长的免疫母细胞样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8%±14%,胞浆Ig阴性,浆细胞相关抗原CD38阳性,未见形态学典型的浆细胞。培养第6天时,培养物中则以典型的浆细胞团生长为主,占有核细胞的58%±8%。这些浆细胞高表达CD38抗原以及与原患者骨髓瘤细胞一致单克隆性胞浆Ig。结论MM患者PBMNCs中含有高增殖潜能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为骨髓瘤细胞  相似文献   

16.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S-11及OCI-MY5常规体外培养,随机设定空白组和硼替佐米干预处理后的实验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利用肿瘤干细胞外排Hoechst33342染料的特性来分析比较侧群细胞的比例?结果:硼替佐米作用后侧群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 < 0.05)?结论:硼替佐米主要的作用靶点是非侧群细胞,为硼替佐米的序贯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陆滢  徐薇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2):712-713
目的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本院采用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反应停)治疗的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1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0.O%。M2、MP、VAD方案有效率各为55.6%(5/9)、50%(2/4)、66.7%(8/12)。8例联合反应停治疗的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有效4例。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可作为初发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其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 panel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 from the Wu series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lymphocyte subsets of peripheral blood (PB) from 9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MM) by mean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n 7 of these patients bone marrow (BM) cells were also studied.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was observed in these patients, and the alterations were quite similar in both PB and BM.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WUT 8 + cells (P<0.00l) and a reduced WuT4/WuT8 ratio (P<0.001) were found in patient group. In both PB and BM of patients, WuT 10 + cell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P<0.00l).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BM WuT 10 + cells and BM myeloma cells (r= 0.76, P<0.05), whereas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B WuT 10 + cells and BM myeloma cells. The significance of abnormal T-cell subset distribution and elevated WuT 10 + cells in M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抗多聚体蛋白聚糖单克隆抗体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地区医院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筛选出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YD-α和YD-β,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测定骨髓瘤细胞特异性表型,于第1天、第2天、第3天使用台盼蓝染色,并进行活细胞记数。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检测分析显示,单克隆抗体A2b对YD-α和YD—β细胞表达的多聚糖蛋白分子具有较强识别作用,且A3b与YD-α和YD-β细胞膜上荧光标记检测阳性率具有相似性,A2b对YD-α和YD—β细胞生长抑制随浓度增加和随时间延长加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克隆抗体对MM细胞株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单克隆抗体疗法可能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