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麻醉和手术导致老年小鼠脑内能量代谢紊乱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4只,18月龄,随机分为两组(n=32):对照组(C组)和麻醉手术组(A/S组)。于术后第3天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于术后第1和第3天时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LUT1、mTOR和磷酸化m TOR(p-mTOR)的水平,计算p-mTOR/mTOR比值;采用ATP试剂盒检测海马ATP浓度;于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取脑组织进行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GLUT1和p-mTOR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小鼠潜伏期随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其中A/S组小鼠在术后第6天潜伏期高于C组(P<0.01),两组小鼠潜伏期不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0.05)。术后第7天A/S组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均低于C组(P<0.01)。与C组比较,A/S组术后1、3d时海马GLUT1表达减弱,p-mTOR表达增强(P<0.01)。与C组比较,A/S组术后1、3d时海马GLUT1水平降低,p-mTOR/mTOR比值升高(P<0.01)。A/S组术后1d和3d时海马ATP水平低于C组(P<0.01)。结论:麻醉手术导致老年小鼠脑内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本厚  王桂芳  张守华  池萍 《北京医学》2017,(12):1245-1248
目的 对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术中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106例维吾尔族孕妇,根据PLT分成3组:A组53例,PLT(100~300)×109/L;B组25例,PLT(70~99)×109/L;C组28例,PLT(48~69)×109/L,比较3组患者术前凝血4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第1天(POD1)、术后第3天(POD3)Hb、血细胞比容(HCT)和PLT.结果 3组患者术前凝血4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POD1、POD3 Hb、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均无脊髓压迫、神经损伤并发症.B组和C组POD1、POD3 PLT持续升高,且POD3 PL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低血小板症患者如果术前凝血功能正常,剖宫产术中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全身麻醉设备、技术经验不够成熟的新疆和田偏远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C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每组各3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舒芬太尼0.1 μg/kg和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躁动、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V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和S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均P< 0.05);S组患者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即刻MAP、HR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均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3组患者各时间点VR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D组和S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各时间点VR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 0.05).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地佐辛能减少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缓解术后早期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和高频喷射通气的麻醉安全性.方法 120例手术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S组,60例)和高频喷射通气组(C组,60例).S组静脉注入氯胺酮及0.5%丁卡因表面麻醉,手术过程患儿保持自主呼吸.C组用静脉麻醉药同S组,另静脉加用维库溴铵,手术过程患儿无自主呼吸.记录手术时间、插入支气管镜次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屏气发生次数和严重并发症心跳骤停或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外科医师在C组中更容易置入支气管镜,达到100%的首次置入率.手术时间:C组(8.46±7.84)min显著低于S组(25.25±11.76)min;插入支气管镜次数:C组(1.30±0.62)次显著低于S组(3.20±0.66)次;最低血氧饱和度:C组(65.26±12.78)%显著高于S组(45.20±14.35)%;屏气发生次数:C组(0.5±0.42)次显著低于S组(2.31±0.48)次;死亡率:C组(0例)显著低于S组(2例).结论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高频喷射通气可以降低患儿缺氧风险,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后静脉镇痛对学龄儿童术后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及差异.方法 择期小儿骨科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S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两组患儿麻醉方法及用药相同,手术结束后S组予以芬太尼20~30 μg/kg、昂丹司琼0.1 mg/kg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泵,2 mL/h持续泵入;C组手术后回病房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3d及7d给予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1d与手术前1d比较,C组术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2例(20%),S组为3例(30%);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术后3d出现1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评分恢复正常,C组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评分恢复正常.结论 术后静脉镇痛不增加学龄儿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2型糖尿病人围手术期血浆儿茶酚胺和血糖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可乐定组(K组):术前90 min给予可乐定4.5μg/kg;对照组(C组):术前90 min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前和术中根据血糖水平使用胰岛素,术中使血糖浓度维持在11.1 mmol/L。静注硫喷妥钠、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插管,异氟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前(S1)、气管插管后(S2)、术中(S3)、气管拔管时(S4)、术后3 h(S5)和6 h(S6)分别采样测量血浆儿茶酚胺浓度;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后6 h以及术中测血糖浓度。结果:S1、S5、S6时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K组明显低于C组(P<0.05);各时点K组血糖浓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1),且胰岛素用量明显较C组少(P<0.05)。K组围术期血压、心率平稳。结论:可乐定可明显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改善病人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表面麻醉复合镇静和静脉麻醉控制呼吸2种麻醉方法用于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EBUS-TBNA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表面麻醉复合镇静组(S组)和静脉麻醉控制呼吸组(C组),每组20例。S组经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3mL,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5μg/kg、丙泊酚2~2.5mg/kg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放置喉罩,保留自主呼吸,丙泊酚4~12mg·kg-1·h-1麻醉维持;C组面罩给氧去氮3min后,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2.5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0.6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后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丙泊酚4~12mg·kg-1·h-1麻醉维持。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min(T1)、置入喉罩时(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手术结束即刻(T4)、拔除喉罩前(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中发生呛咳和呼吸抑制例数,并记录手术时间和患者苏醒时间。术后24h随访,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咽喉痛和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置入超声支气管镜时,S组SBP和DBP均较C组增高,伴随HR增快(P<0.05)。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S组PetCO2逐渐升高,而C组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与C组比较,S组术中呛咳和呼吸抑制较高,苏醒时间较长(P<0.05)。术后24h2组患者PONV和咽喉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麻醉控制呼吸全身麻醉用于EBUS-TBNA,具有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苏醒快等特点,其麻醉效果优于表面麻醉复合镇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价氟比洛芬酯减轻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年龄2~10岁,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C)组.F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l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儿麻醉诱导均吸入5%七氟醚,意识消失后给予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O.1mg/kg,直视下行气管插管.2组患儿术中麻醉吸入2%~3%七氟醚维持,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监测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以及OAM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F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躁动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F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MAP、HR均显著低于C组相应时点值(P<0.05).F组患儿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min、拔管后15min的OA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作为镇痛可减少小儿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叶春芳  汪毅 《安徽医学》2021,42(12):1398-1400
目的 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先给药对罗库溴铵缩肢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进行乳腺或妇科手术且ASAⅠ~Ⅱ级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组)与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50例.S组在麻醉诱导前1分钟注射0.1 mg/kg的艾司氯胺酮,C组麻醉诱导前1分钟注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对罗库溴铵缩肢反应的发生率及缩肢反应的程度.结果 S组患者罗库溴铵缩肢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20.00%vs 46.0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缩肢反应程度1级10例、2级0例、3级0例,C组缩肢反应程度1级14例、2级7例、3级2例,两组患者缩肢反应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注射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有效减轻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静脉全麻中应用自主呼吸和控制通气的麻醉特点.方法:80例手术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S组,40例)和控制通气组(C组,40例).S组静脉注入芬太尼和异丙酚,患儿术中保持自主呼吸.C组用静脉麻醉药同S组,另静脉加用琥珀胆碱,术中患儿无自主呼吸需手控通气.记录置入硬质支气管镜首次成功率及所用时间、置入支气管镜后呼吸频率、术中患儿体动及缺氧事件和苏醒时间,并行血气分析,术后询问外科医师对手术条件是否满意.结果:术者在C组中更易置入支气管镜,达到100%的首次置入率;术中患儿体动发生率C组低于S组; S组的PaO2[(117±38)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C组[(387±56) mmHg],而PaCO2显著高于C组[(53.3±9.5) mmHg vs (38.6±6.4) mmHg,P<0.05];S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C组(P<0.05);术者满意率在C组为97.5%,显著高于S组的75%(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短效肌松剂行控制通气可以为手术提供更为优良的麻醉效果,降低了患儿缺氧风险,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