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征象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与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与52例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BIDP)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MRI征象及ADC值差异,分析MRI征象及ADC值联合对于疾病的鉴别评估价值。结果SPC患者结节/肿块病灶9例,非肿块样强化病灶17例;BIDP患者结节/肿块病灶40例,非肿块样强化病灶.12例。SPC患者结节/肿块病灶比例低于BIDP(P<.005);SPC患者结节/.肿块病灶边界不规则比例7778%.高于BIDP病灶1500%.,内部强化.特点均匀比例2222%低于BIDP病灶7500%(P<005);SPC患者.非肿块样强化病灶内.部强化特.点为集丛状比例6471%高于BI.DP病灶833%(P<005).;SPC患者.多发病灶比例6538%高于BIDP患者2500%(P<005.);SPC患者与BIDP患者病灶早期强化率比较(.P>005);SPC患者病灶ADC值低于BIDP患者(P<005);MRI征.象联合ADC值对SPC与BIDP鉴别.诊断准确度为9103%,高于单.独MRI征.象诊断7692%,高于单独ADC值诊断7436%(P<005)。结论乳腺SPC与BIDP病灶MRI征象存在差异,且SPC病灶ADC值低于BIDP,MRI征象联合ADC值可提高乳腺SPC和BIDP鉴别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CT征象,提高两种病变的诊断负荷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这两种病变,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各种CT征象.结果 40例中31例为胰腺癌,9例为胰腺炎症肿块,CT诊断35例胰腺癌,5例为炎性肿块,4例胰腺炎性肿块被误诊为胰腺癌.各种CT征象中:(1)胰腺肿块并肝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腔动脉干被绕及门脉癌栓只出现在胰腺癌肿.(2)各种CT征象的发生率如表1.结论正确认识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泌乳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泌乳素对GLM的促炎作用.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并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GLM的患者64例及健康体检女性30例,对GLM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泌乳素水平进行比较;观察GLM患者的乳头凹陷情况、乳头溢液情况与泌乳素水平间的关系;同时观察GLM患者泌乳素水平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GLM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泌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155,P<0.05).GLM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249,P<0.05),泌乳素与IL-6水平也呈正相关(r=0.274,P<0.05).泌乳素水平与患者乳头凹陷无明显相关性(r=-0.159,P=0.211),泌乳素水平与患者乳头溢液无明显相关性(r=-0.028,P=0.825).结论 泌乳素对GLM有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部分性横贯性脊髓炎(APT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急性脊髓炎与预后判断提供思路。方法:40例APTM患者,根据磁共振(MRI)下有无脑部病灶分组进行比较。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磁共振特点、脑脊液分析和电生理检测,评价患者近年的转归情况。结果:符合APTM特点的患者40例,其中头部正常者16例,脑部多发性硬化(MS)样病灶者19例,皮质下小变性灶2例,脑部缺血灶3例。脑部正常组感觉障碍(93.8%)明显,但无视力症状,脑部MS样病灶组7例(36.8%)表现为视力下降(P0.05)。脑部MS样病灶组患者转化为MS者较脑部正常组多(P0.05)。结论:脑部MS样病灶的APTM患者具有转变为MS高危性,而脑部正常者转化为MS的概率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RI)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11例,双侧丘脑、基底节1例,呈不同程度长T1WI长T2WI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4例,混杂信号8例;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8例;磁共振静脉成像7例表现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缺失;增强5例,梗死灶斑片样及脑回样轻度强化,受累静脉窦信号缺失。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观察静脉性脑梗死范围,有无合并出血,还可以反映其责任血管及局部微观结构的改变,其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是诊断静脉性脑梗死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肉芽肿性乳腺炎(GLM)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22年5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5例GLM患者,同期选择经病理确诊的35例ID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0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肿块的形态、边缘、后方回声、微小钙化、内部血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GLM与IDC形态学分型、肿块形态、肿块边缘、内部回声、淋巴结肿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DC的病灶长径/横径比值(L/T)≥1、后方回声衰减、钙化比例均高于GL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血流信号主要属于Ⅱ级及以上水平;其中IDC患者血流分级Ⅲ级比例高于GLM,Ⅱ级比例低于GLM,IDC患者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均高于GLM(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GLM及IDC的有效手段,两种疾病病灶L/T、后方回声、内部钙化、内部血流等方面有差异,通过开展彩超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且直观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盆腔炎性肿块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本组经临床证实的女性盆腔炎性肿块16例,年龄27岁~70岁,分析其MRI征象。结果:女性盆腔炎性肿块可以发生在盆腔的任何部位,附件区多见,形态不规则,周围有粘连,但不浸润,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多出现整体强化。结论: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肿块部位、大小,与盆腔良性肿瘤容易鉴别,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须谨慎。  相似文献   

8.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组相对罕见的良性慢性炎症性乳腺疾病。该病病因不明,通常以乳腺局部肿块、炎症、脓肿、瘘等症状出现,GLM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与乳腺癌、导管扩张/导管周乳头炎(DE/PDM)和结核性乳腺炎类似,组织学上以乳腺小叶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目前,GL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没有标准的治疗指南,其经验性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观察随访等,但治疗周期长与高复发率使GLM的治疗仍具有挑战性。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症状及分类、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治疗建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何健垣  陈昆涛 《吉林医学》2006,27(5):490-492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炎性肿块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炎性肿块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①肿块分为囊性(38例)、囊实性(22例)、实质性(5例);②肿块边缘大多不清(58例);③盆腹腔积液(54)例;④盆腔粘连(35例);⑤病灶内钙化(7例)。结论:女性盆腔炎性肿块CT表现以囊性、囊实包块和盆腔积液为最常见,但并非特异性征象,如脓肿腔内见气体、结核病变区内钙化和盆腔淋巴结囊性肿大是特征性表现,但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杨凯  李建军  邢增宝 《海南医学》2007,18(12):178-180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本例发生于年青女性(20岁),临床以偶然发现上腹部肿块就诊.病变部位发生于胰体尾部.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结构,肿块较大(11cm×11cm×11.5cm),邻近结构受压移位.结论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X线影像特异征象,仔细分析这些征象,能改进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