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眠通常是指入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影响日间社会活动或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胡学军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对失眠等内科疑难杂症的研究与诊治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聆教,获益良多,现简述其要,供同道参考. 1临证要点 1.1病因病机 胡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内伤,或饮食不节,或年老体衰,或久病气虚等多方面失调,导致阳不入阴而成不寐.  相似文献   

2.
黄利兴临床善治失眠,其认为阳不入阴为失眠的总病机,主要病机包括心神失养、心神受扰、肝不藏魂等。任何影响心肝神魂安定的因素均可成为失眠的病因。黄利兴根据失眠的不同临床表现,将失眠分成入睡困难型失眠、多梦型失眠、浅睡型失眠、早醒型失眠及彻夜难眠型睡眠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失眠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高血压是众所周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失眠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2].Fiorentini等报道,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全球评分,与"睡眠质量良好者"相比,高血压在"睡眠不足者"中发病更为普遍(分别为35. 1%和87. 1%)[3].因...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1]),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西医治疗失眠以镇静安神为主,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为营卫失调,阳不入阴。失眠虚证多为心、肝、脾、肾阴血不足;实证多为肝郁化火、胃腑不和、食滞痰浊等。总体来说从阴虚、火热论治者多,从寒湿、阳虚论治者少。然而由于现代社会损及阳气的因素较  相似文献   

5.
失眠,中医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现代中医多称之为"不寐",也称之为"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1中医失眠症病因病机研究1.1先秦时期《内经》中把失眠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明确指出"阳不入阴"是失眠症的总病机,"气血虚弱"是失眠症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导致失眠的外部条件;"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  相似文献   

6.
失眠,中医学中又称"不寐",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是一类持续、频繁发生入睡困难和(或)自觉睡眠质量下降的病症[1].研究发现,全球约有20%~4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有10%~15%被确诊为失眠[2]. 现代医学针对失眠主要有心理、药物、物理、中医和综合治疗手段[3],其中药物治疗应用较广,但存在嗜睡、头晕乏力、产生依赖性等不良反应.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失眠[4],其中腕踝针因选择穴位较少、疼痛轻微、不良反应少,更易被患者接受.现将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失眠[1]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范畴,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  相似文献   

8.
陈怡  茹清静 《新中医》2019,51(9):301-304
简版: [摘要]失眠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作息、饮食结构而改变。临床中发现失眠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消食、和胃等法。笔者试从馈帝内经》及后世医家论述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入手,探讨脾胃功能在维持睡眠状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并总结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失眠是指凡在合适的睡眠时间和环境下,除外疾病所引起的睡眠量与质的障碍,仍存有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的需求[1].研究发现,我国失眠障碍的患病率已达15.0% [2].而且失眠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居高不下.许多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借助药物来维持自身较好的睡眠质量,以保证生活和工作顺利,然而失眠药物的依赖性较大,随着长时间的服药...  相似文献   

10.
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在世界所有成人中,每100人约有10~15人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且病程慢性化,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失眠作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引得古今中外学者关注,中医对失眠的病机理论百家争鸣,主要以《内经》阴阳理论为总纲,逐步丰富和发展,但尚未有较全面系统论述,现将中医、西医对失眠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收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胃溃疡的病历资料。结果: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的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胃溃疡的治疗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采取中医综合疗法与手术治疗的联合治疗及单独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90例踝骨骨折患者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B组(手术治疗组)、C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A组、B组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0.732,P〉0.05),C组与A组、B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457,P〈0.05)。结论:手术治疗联合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踝骨骨折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治疗癌痛是解除晚期癌症患者痛苦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外治法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和特点,此法泛指通过口服以外途径施治的疗法,主要利用药物透过皮肤、黏膜、腧穴、孔窍等部位直接吸收,发挥整体和局部镇痛作用,近年来在癌痛止痛领域广泛应用并显示了较好的效果。文章叙述了临床较常见治疗癌痛的中医外治法,并且针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提出相关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足跟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1例,采用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139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08例,占76.51%,总有效率93%以上;对照组治愈60例,占43.17%,总有效率84%以上,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疗法辨证论治足跟痛,疏通经络,松解黏连而取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6例.A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B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再采用非手术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明确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学术内涵,探讨了从"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治未病"角度阐述了调治亚健康状态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滑膜炎是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该病如不规范治疗,最终导致骨质破坏、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致残,无论对患者和社会都是严重的负担。中医外治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及发展潜力,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以敦煌医学为代表的敦煌消定膏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治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癔症的疗效。方法:针刺疗法。结果:痊愈(针刺后,10min之内恢复正常)36例,无效(针刺后在10min内没有完全恢复,经静推镇静药物后才缓解恢复)3例。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癔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论治,从整体上协调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达到阴阳平衡,有望能够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或不发作。方法:根据笔者多年来运用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治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根据案例病人类风湿关节炎所属证型进行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效果良好,随访几年无复发。结论:西医的药物治疗虽然能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但治标不治本,且长期服用此类西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而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之本为血瘀,活血化瘀是本病的根本治法。中医治疗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周期疗法,外治法又可分为中药灌肠、针灸、局部给药等不同治法。中医治疗内异症能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内异症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