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对天然草原植被长势及返青期等进行监测与估测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手段,本文通过利用MODIS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方法,对新疆天然草原2013-2014年春季牧草返青状况及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对返青期阈值进行分级的方法,形成年度返青率分布图,通过新疆天然草原多年返青期监测经验值进行预设,确定返青初期阈值并最终形成不同年度的返青率长势图,有效估测不同年份天然草原返青长势分布状况,对科学保护及管理草原,预判全年天然草原植被长势情况、建立草畜平衡调节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光谱库发展的情况,着重讨论了农业应用领域对植被光谱的研究和波谱库的建设和使用的情况,阐述了建立温性草原植被波谱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建立天山中部山地温性草原建群种波谱数据库对新疆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未来的实时监测平台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围栏封育在伊犁河谷退化草地改良中的作用,试验以伊犁河谷低山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2-2016年连续5年测定其围栏内、外的植被盖度、草群高度、植物种类、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可以有效提高退化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草地的生产力;能显著提高3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草群高度和植被盖度;对植物种类的影响幅度较小,差异不显著;可影响各草地生产指标间的关系;可以作为草地改良的措施之一在伊犁河谷退化草地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新源县不同草地类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和经济价值,落实草畜平衡措施,2016年至2020年,连续5年对新源县的8个草地类草地进行野外地面调查,并结合室内分析,探讨8个草地类草地的地上生物量、载畜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源县8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和合理载畜量差异较大,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合理载畜量居于前列,载畜能力强,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草地的鲜草产量、合理载畜量低,承载能力弱.山地草甸类草地面积大、合理载畜量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草地产草量低、载畜能力弱、经济效益低,但生态价值不容忽视,且修复难度大,建议通过发展人工草地进行土地置换,减少利用,促进其自然恢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疆昌吉市草原站在2010-2014年对温性荒漠、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7大草地类型进行了生物量监测。监测结果与2009年相比,该市可利用草地面积2010-2014年分别减少了0.6万hm2、0.89万hm2、0.14万hm2、0.41万hm2;各类型草地可食牧草鲜草产量每公顷鲜草下降幅度达602.1~1158.4㎏;草地超载过牧,2010-2014年全市草地分别超载2.25万、11.06万、12.67万、6.48万、12.46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已遭到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天山北坡中段垂直带上三种典型草地类型植被基本优势种情况,以及三种草地类型在植被生长季内植物群落基本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实地观测固定样方法,每月固定时间监测植物群落基本特征数据。【结果】三种不同草地类型天然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不同月份所表现出的重要值和基本特征规律均不相同,三种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各优势种的重要值在不同月份无固定规律,各优势种在不同月份的优势性也会有变化;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种类丰富,建群种植物主要为中生禾草和杂类草,优势种植物主要为无芒雀麦、鸭茅和羽衣草,生长季内草层平均高度为6.8~32.2 cm,植被盖度80%~100%。山地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植物主要为苔草、羊茅和针茅,生长季内草层平均高度为6.3~12.6 cm,植被盖度62%~80%。山地荒漠植被稀疏,优势种植物主要为冷蒿、镰芒针茅和盐爪爪,生长季内草层平均高度为6.9~11.9 cm,植被盖度23%~35%,覆盖度较低,草地退化现象明显。【结论】天然草地植物群落基本特征及变化规律受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受降水量影响很大。本研究中不同草地类型各优势种植物各监测指标在不同月份呈现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牧草返青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新疆巴里坤县的农业部国家级监测点2012-2017年连续6年的牧草返青监测结果与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巴里坤县温性荒漠草原牧草返青开始时间相差不大,但由于不同年份返青期温度和降雨量间相互配置的变化严重地影响牧草的返青,同时天然草地牧草种类之间的差异也是影响返青进程的因素之一;由于沙生针茅和高枝假木贼对温度和降雨量的敏感程度不同,从而出现沙生针茅返青早、高枝假木贼返青晚的现象。由于2014年牧草返青前温度和降雨量均高于往年,这是所有牧草返青期均早于其他年份的原因之一;进一步证明了牧草的不同返青时期的迟早与此前一个月内的气温呈现负相关,气温越高返青越早,反之越晚。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全面准确掌握新疆天然草原植被生长基本规律,综合评估新疆草原状况,定性分析评价草原资源消长动态和变化趋势,实现草原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方法】以新疆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结合2021-2022年地面监测数据,通过利用MODIS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新疆天然草原返青期状况、生长期状况和枯黄期状况的变化规律。【结果】2022年草原植被返青期较2021年提前5 d,3月5日起开始陆续返青,至4月28日返青基本结束,共持续54 d。2022年全疆草原植被长势较2021年同期持平略好,其中北疆、南疆大部分植被长势好于2021年同期,东疆大部分植被长势差于2021年同期。2022年草原植被自8月中旬陆续进入枯黄期,持续到10月下旬大部分地区枯黄结束,68.6%草原植被进入枯黄期,与2021年一致。【结论】全面了解和掌握新疆天然草原物候期的变化规律,有效估测不同年份草原植被长势状况,对科学管理和划定草畜平衡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能够切实提升草原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地的遥感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新疆荒漠、半荒漠地区,利用NOAA/AVHRR资料,开展植被光谱和遥感参数的应用基础研究,采用垂直植被指数(PVI),大面积地开展植被识别与分类。研究表明,应用垂直植被指数对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遥感监测效果明显优于比值(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本文在解决植被低盖度区生产力动态的遥感监测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鉴关于草原资源遥感技术研究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得知调查草原植被最有效的光谱波段,了解各种遥感影像在新疆草原植被调查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在草原资源遥感的常用方法中,对植被指数和其他指数法进行对比和分析,初步懂得了各种指数在草原植被遥感中的应用价值和范围。结果:了解到对草原植被遥感的应用包括草原植被的盖度测定、生物量估测、草地退化定位等。这些决定草原生态活力的指标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得。前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迅猛势头下,自然资源,特别是草原植被遥感的发展将从单一的卫星图像分析结合实地调查渐渐转变为动态预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天山北坡中段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为对象,采用系统聚类和关联度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阶段下土壤养分和植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草地植被达到极度退化时,土壤养分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运用关联分析的计算表明。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对草地产量、盖度、密度有正的相关性.其关联度在0.69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天然草地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年、2014年和2019年3年8月的MODIS遥感影像产品提取研究区NDVI,以同期研究区内不同草地类鲜草产量为天然草地退化分级指标,利用NDVI与各草地类鲜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反演天然草地退化程度,浅探2009年以来叶城县天然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变化和现状。结果表明:2014年叶城县天然草地重度退化比例相比2009年下降16.71%,中度退化比例下降了4.14%,轻度退化比例下降了0.69%,未退化比例上升了21.53%。2019年重度退化比例相比2014年减少1.44%,中度退化比例增加了1.27%,轻度退化比例增加了0.34%,未退化比例减少了0.16%。结论:叶城县天然草地普遍退化情况得到初步遏制,低海拔区荒漠草地类退化程度整体相对较轻,但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南部中高海拔山区的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高寒草甸类草地的退化情况仍然严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塔城市北山铁列克提春秋牧场设置的轻度放牧(BA1)、中度放牧(BA2)、重度放牧(BA3)和对照四个水平放牧的测定,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的盖度、高度、密度以及生物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植被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是草原苔草、千叶蓍、三叶草、早熟禾;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草地植被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天山北坡建立的2年龄混播人工草地组合设置不同水平追肥处理,研究了肥料种类与多年生牧草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用肥料利用效率最高为原则确定了该地区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施肥制度。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按一定比例追施,混播人工草地生物量达到最高水平,红豆草+冰草+新麦草,红豆草+冰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红豆草+新麦草+老芒麦+披碱草分别增加产草量2 050.01 kg/ha,1 738.71 kg/ha,1 705.4 kg/ha,单独施用钾肥未能显著提高红豆草与禾本科混播组合地上生物量(P>0.01)。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确定氮、磷、钾混合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以新疆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原为对象,在八十年代草地资源调查为参考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库鲁斯台草原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前后生产力及载畜量等指标的测算,对比分析了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前(2002年)、后(2007年)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从而来分析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对库鲁斯台草原区草地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新疆荒漠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修复退化荒漠草地生态环境的对策。为新疆荒漠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生态环境特点极为相似,荒漠、半荒漠草地类型占草原面积的首位。由草原研究所派出的科技交流团,先后考察了哈国荒漠草地现状与改良利用情况,就优良旱生牧草新品种选育和荒漠、半荒漠区无灌溉条件下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模式达成技术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比对分析法探讨了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对天然草原生态和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2017年全疆草原监测数据与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前的2010年、“十二五”期间、近五年及上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全疆天然草原牧草长势总体平稳,综合植被盖度、综合植被高度比近五年(2012-2016年)增加了1.71个百分点和2.42厘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疆天然草原禁牧区鲜草产量比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前的2010年提高32.66%;比“十二五”期间提高了28.68%,比近五年(2012-2016年)提高了17.47%;全疆天然草原草畜平衡区鲜草产量比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前的2010年提高了26.53%;比“十二五”期间提高19.54%;比近五年(2012-2016年)提高了12%。天然草原超载率由实施生态补奖机制前2010年的33%降至目前的8.7%。新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