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祛痰散结方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81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性为分组原则,以Excel软件为分组工具,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术后实施化疗,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祛痰散结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CEA与CA19-9的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CD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祛痰散结方治疗的效果良好,不仅临床症状有显著缓解,局部复发转移风险也明显降低,分析原因与CEA、CA19-9表达的下调和免疫功能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傅强  黄学阳  王建春  黄亚兰  蔡炳勤 《陕西中医》2022,(8):1029-1031,1036
目的:探讨养阴散结汤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L-T4)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养阴散结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半乳糖血凝素-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明显改善,观察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 21.1、Gal-3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散结汤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免疫功能,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甫  钱粒  崔晓庆  郑丽 《河北中医》2023,(12):1972-1977
目的 观察滋肾疏肝方联合中药溻渍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POF)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肾虚肝郁型POF闭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激素替代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滋肾疏肝方联合中药溻渍。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变化;比较2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最终完成试验。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44/48),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33/4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  相似文献   

4.
李双  温馨  韩晓东 《四川中医》2022,(7):134-136
目的:探究口服傅青主火丹神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傅青主火丹神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以及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以及β-内啡肽(β-EP)的水平差异性,并统计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8.89%(80/90),对照组为77.78%(70/9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  相似文献   

5.
颜丹  欧璐  李宇  黎江 《中成药》2023,(5):1493-1497
目的 探讨苏黄止咳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EV1%、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PaCO2、CD8+、炎性细胞因子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PaO2、SaO2、CD4+、CD4+/CD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方对结直肠癌(CRC)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CRC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方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腹痛、大便脓血和食少纳呆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  相似文献   

7.
王高丹  张倩  孙飞  徐  罗卓卡  郜倩倩 《中成药》2023,(5):1497-1501
目的 探讨扶正养血抗癌方对气血亏虚型早中期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T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养血抗癌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D-D、MMP-9、VEGF、NK细胞、CD4+/CD8+、CD4+、TNF-α、SCCA、CA125、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D-D、MMP-9、VEGF、TNF-α、SCCA、CA12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NK细胞、CD4+/CD8+、CD4+、KPS评分更高(P<0.05)。结论 扶正养血抗癌方可安全有效地抑制气血亏虚型早中期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钱筱斐  鲍明征  倪雷民  张玲 《陕西中医》2022,(10):1404-1406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散结汤结合西医治疗淋巴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CHOP化疗,观察组在CHOP化疗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散结汤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比较免疫功能的变化; 比较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变; 比较生活质量的改变; 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APTT、P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散结汤结合西医治疗淋巴瘤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为临床治疗淋巴瘤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邱雷  危贵君 《新中医》2023,55(17):165-169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CD4+、CD8+淋巴细胞比率,CD4+/CD8+,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随访1年记录2组死亡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7.50%,低于对照组47.50%(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升高(P<0.05),CD8+降低(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2组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  相似文献   

10.
孟肖  张永智  王艳荣 《河北中医》2023,(6):917-920+925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穴位刮痧对乳腺癌(BC)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B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手术,术后均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35例予芍药甘草汤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刮痧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络散结汤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调节性T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模型组(M组)、通络散结汤高剂量(10 g/kg)组(S组),通络散结汤低剂量(5 g/kg)组(T组),每组10只,同时以10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组)。造模后,通络散结汤各剂量组分别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M组和N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末次给药后12 h,采集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液,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及CD4+、CD8+等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同时取大鼠脾脏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4+、CD8+等T淋巴细胞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组比较,N组大鼠血清中FBG、TC、TG等水平显著升高,TNF-α、IL-6、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CD4+T淋巴细胞表达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表达显著降低,CD4+/CD8+比值显著提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N组比较,S、T组大鼠血清中FBG、TC、TG等水平均显著降低,TNF-α、IL-6、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CD4+T淋巴细胞表达均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表达显著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络散结汤对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及T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散结通络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中药散结通络颗粒.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无进展时间(PFS)及用药安全性,比较疼痛评价相关指标、血清钙(C82+)及碱性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三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三痹汤加减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U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8+)、白介素(IL)-8、IL-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UA、X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IL-8、CRP及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疼痛、红肿、活动度及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三痹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一三痹汤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尿酸水平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加味五虎汤对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临床疗效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希舒美)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加味五虎汤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候积分、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结果:2组患儿临控率、控显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积分、症候积分、发热时间、咳嗽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儿治疗后CD8+、CD4+/CD8+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加味五虎汤治疗MMP患儿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单纯使用阿奇霉素组,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因子水平,减轻肺部免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杨红斌  王甜甜  张欣 《陕西中医》2021,(11):1544-1548
目的:探讨养正散结汤联合放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养正散结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HIF-1α、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NK细胞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IF-1α、VEGF水平、NK、CD8+、CD4+水平、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HIF-1α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 治疗后,两组的血清VEGF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对照组NK、CD4+、CD8+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CD8+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NK、CD4+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NK、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比对照组高(P<0.05); 两组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心脏毒性、神经毒性、血小板减少、脱发等Ⅲ和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7.12个月和5.64个月,两组P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8.79个月和6.24个月,两组O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正散结汤联合放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清HIF-1α、VEGF水平,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抵当汤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给予抵当汤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在治疗周期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生化、免疫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评估治疗组安全性及免疫功能变化;采用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LS24)量化反映治疗前后患者的躯体、角色、情绪与社会等功能情况,疲劳、疼痛、恶心呕吐、气促、失眠、食欲减弱、腹泻和便秘等症状情况及治疗产生问题、未来担心、肠道症状及尿路症状等膀胱癌特异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肿瘤分期等均无差异。在治疗周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及不良反应事件,且观察组中医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χ2=7.23,P=0.02)。相较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的CD3+,CD4+细胞数量以及CD4+/CD8+都有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领域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后疲劳、腹泻、便秘、肠道症状以及尿路症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抵当汤可减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吉西他滨灌注化疗期间的不良临床症状,改善尿道、肠道不适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翁凤钗 《新中医》2021,53(2):96-100
目的:观察导痰汤合六君子汤辅助化疗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痰湿型肺癌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DP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导痰汤合六君子汤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8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控制率为86.77%,对照组为72.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CD8+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肾功能损伤、血红蛋白减少、呕吐、腹泻、谷丙转氨酶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痰汤合六君子汤辅助化疗治疗脾虚痰湿型肺癌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地膝黄桂苓汤对慢性盆腔炎(CPID)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PI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以坤复康胶囊治疗,研究组进行芪地膝黄桂苓汤治疗,以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因子水平为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下腹部疼痛、腰骶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失调和肛门坠胀五项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IL-1β、IL-18、Caspase-1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L-1β、IL-18、Caspase-1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CD4+、CD8+和CD4+/CD8+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D4+、CD8+和CD4+/CD8+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芪地膝黄桂苓汤对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各项中医证候,改善CPID患者体内炎性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江勇  朱大侠  刘礼剑 《中成药》2021,(3):624-629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法建立SAP模型,术后立即给予相应药物处理。于术后48 h,检测血清中淀粉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L?6和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黏膜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比例;放射免疫法检测小肠黏膜中sIgA(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模型组大鼠胰腺和小肠组织损伤严重,血清淀粉酶活性及TNF?α、IL?6和IL?1β水平增加,小肠黏膜CD4+T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和sIgA水平降低,而CD8+T细胞亚群比例上升,同时小肠组织中MyD88(髓样分化因子)和TLR4蛋白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均P<0.05)。与SAP模型组比较,白术多糖高剂量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胰腺和小肠组织损伤有所改善,血清淀粉酶活性和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小肠黏膜中CD4+T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和sIgA水平增加,CD8+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而小肠组织中MyD88、TLR4蛋白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白术多糖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