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庆华 《吉林医学》2014,(3):498-498
目的:对右半结肠癌行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治疗,对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死亡病例(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46例。全身麻醉,采用头高脚低两腿分开位,气腹压力12~14mmHg(1mmHg=0.133kPa)采用五孔法,脐下10cm处为观察孔,从中间入路解剖。结果:45例取得成功。手术时间100~160min,术后7~12d出院,1例因胃结肠静脉干出血中转开腹。结论:愎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术后随访2~12月无仲瘤复发,无并发症。但手术难度大,学习时间长,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黄世华 《中外医疗》2014,(28):88-89
目的分析研究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的处理方法以及难点。方法选取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6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方式右半结肠根治疗术,观察组采用在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结肠根治术进行治疗。遵循肿瘤处理的相关原则,从内测入路,对相应的血管进行结扎操作,清扫患者的淋巴结,同时通过小切口在患者的腹腔外行切除吻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为(150.2±12.2)min、术中出血量(40.1±2.0)m L、住院时间(7±1)d,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半结肠根治术的后腹膜切开点需要进行正确的选择,是为了有效的分离融合筋膜间隙以及肠系膜上静脉游离;主治医生需要正确全面的了解、熟记全结肠系膜的切除以及胃结肠干的解剖和变异,主要是为了规范、顺利的进行手术,同时也是为了有效的减少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入路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30例采取改良的尾侧、头侧联合中央入路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108.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5.6毫升,淋巴结清扫平均为16.6枚,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5天,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诊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行改良入路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不仅可以保障手术安全性,而且能够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刘红权  方传发  刘云庚 《中外医疗》2012,31(35):90+92-90,92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6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对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腹腔镜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死亡或并发症情况。平均手术时间为(163±22.6)min,平均出血量(77.14±23.41)mL,淋巴结清扫数目(17.3±2.9)个,平均住院时间(10.5±1.6)d,辅助切口长度(5.6±0.8)cm,平均肠道排气时间(66.4±12.7)min。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45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进行I期横结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左半结肠切除的患者共有36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进行Ⅱ期根治性的左半结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的患者共5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肿瘤无法切除4例.结论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尽量进行Ⅰ期切除,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还具有相对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所有肠系膜分离、肠系膜血管的处理和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肠段的切除和吻合通过腹部小切口完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66±2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5.65±23.85)mL,平均辅助切口长度(5.8±0.9)cm,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6.7±3.5)个.术后平均肠道排气时间(67.4±11.3)h,平均住院时间(10.7±1.8)d.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46例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6个月,无癌肿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情况。37例病人均行急诊手术,右半结肠1期切除7例,扩大右半结肠1期切除2例,左半结砀1期切除7例,2期手术15例,捷径手术2例,单纯肠造口术3全提示,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目的是解除梗阻及根治肿瘤,经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除非患者不能耐受极治术或肿瘤无法切除,均应施以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3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侃 《中外医疗》2012,31(22):176-1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外科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42例,作为腹腔镜组;同时分析2009年10月以前例在该院运用开腹手术切除进行治疗结肠癌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开腹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对于可以采取腹腔镜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罗晓林 《中外医疗》2012,31(12):38-38
目的 探讨分析结肠癌引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通过对40例结肠癌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合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手术行一期结肠切除吻合术,包括左半结肠切除20例和右半结肠切除14例;分期手术6例,位于左半结肠4例,右半结肠2例.结果 肺部感染2例、并发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后经换药与应用敏感抗生素及肠内外营养支持等疗法治愈.结论 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技术及肠道灌洗与合理的抗生素应用,联合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极大提高结肠癌引发急性肠梗阻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在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右半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结肠癌根治术后行回结肠一期吻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62.31±1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7.26±12.56)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76±0.42)d,术后平均拆线时间(9.53±1.27)d,平均禁食(5.42±1.25)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共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6例出现肠管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切口感染,肺部和腹腔感染各1例。所有患者经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后生活质量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患者行一期手术与重建的手术方法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吴建平  许政文  贺鳌  全信保 《重庆医学》2003,32(12):1733-1734
目的 总结62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能确诊为结肠癌的30例主要依靠钡剂灌肠,6例行急诊纤维结肠镜检确诊。右半结肠癌14例,左半结肠癌3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右半结肠癌2例,左半结肠癌10例行一期切除近侧结肠造瘘。右半结肠单纯造口2例。左半结肠单纯造口4例。本组死亡6例。结论 钡剂灌肠检查是结肠癌急性梗阻病因诊断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好,中毒症状轻,均应争取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减压及灌洗是左半结肠癌安全进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的重要措施。结肠梗阻是结肠癌的常见病发症,而低位性肠梗阻主要病因为结肠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其中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30例,并观察2组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结肠癌患者进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大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传统术式,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结肠癌急性梗阻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基础治疗,Ⅰ期右半结肠,横结肠或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Hartmann手术。结果:本组33例,临床治愈23例,有效8例(其中切口感染4例),无效2例(患者术后出现恶液质)。结论:结肠癌急性梗阻经积极术前准备,可以Ⅰ期切除吻合,对身体状况差者,选择Hartmann手术,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102)与对照组(n=101),观察组行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的78.2%(P<0.05);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线入路右半结肠CME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同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赵年广 《吉林医学》2012,33(9):1923-1924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研究该手术的安全性能、术后的康复情况以及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结果:手术中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手术的平均时间是(164±22.4)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76.12±23.43)ml,辅助切口的平均长度为(5.7±0.7)cm,淋巴结的平均扫清数目为(17.1±3.4)个。术后肠道的平均排气时间为(66.8±12.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0.3±1.7)d,无中转开腹。结论: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舒守成 《华夏医学》2012,25(3):320-322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并肠梗阻行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32例,右半结肠癌并肠梗阻36例,均术中行肿瘤一期切除,两组行直线切割缝合器侧消化道重建.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左、右半结肠手术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左、右半结肠手术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与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脐3mm戳卡辅助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通过在脐部上缘建立3mm辅助操作孔,完成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8例.结果:手术操作器械间冲突少,手术操作较顺利,手术时间为10-45min,平均26min.患者术后当天可下床活动,次日进流质饮食,住院时间为2~4d,腹部未留下明显疤痕.本组48例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切口疝、腹腔残余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在操作合理的情况下,大部分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患者均可完成经经脐3mm戳卡辅助双孔法阑尾炎切除术,该术式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协调,适合在大多数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