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关于HBV和HC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对滞后,是严重影响新型治疗技术和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多数情况下的抗肝炎病毒治疗,如干扰素等都还是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其治疗效果不满意.肝炎病毒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如肝炎病毒的特异性受体?HBV DNA与肝细胞基因组整合的机制及后果?肝炎病毒蛋白与肝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希腊雅典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原发性肝癌(HCC)起源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作者用酶联  相似文献   

3.
既往的研究业已提示多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病都是肝炎病毒与肝细胞之间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笔者据此认为构筑相应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体系有助于最终解决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文奇 《山东医药》1997,37(4):16-16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的关系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王文奇为进一步探讨肝细胞癌(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6例HCC患者的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  相似文献   

5.
采用 ELISA 法检测了140例肝癌患者的 HBV—M 和抗—HCV(其中38例检测了 HDV—M),并分别与56例非肝病患者和164例肝炎患者比较。结果肝癌病人中有91.2%检出 HBV—M 阳性,32.1%检出抗—HCV 阳性,HDV—M 无阳性检出。在抗—HCV 阳性的肝癌病人中,HBV—M 阳性率达95.6%。经X(?)检验分析,在 HCC 中,HBV—M、抗—HCV 和 HDV—M 的总体率两两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 HBV 与 HCC 关系最密切。HCV 次之,而 HDV 关系不明显。HCV 主要与 HBV 以重叠感染方式存在,因而推测 HCV 单独致癌的可能性不太,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协同 HBV 而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HBV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75%,HCV抗体的阳性率为3.2%,尽管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在一部分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从1975年起已经确认HAV及HBV是导致人类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但在输血后肝炎中,有多数并非由HAV,HBV也不是由CMV及EBV所引起的。由于该类病原体感染浓度较低,用常规免疫学方法难以确 认,使人们对它得不到认识,所以称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这一模糊认识持续了十多年之久,至1988-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集团Choo等从感染的猩猩血中克隆了一种毒株的片段,证明其基因表达产物能与世界各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非甲非乙型肝炎有关,非甲非乙型肝炎有相当部分是由这种病毒引起。酒精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病也含有 HCV,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皆可由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HCC)。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特点,探讨HCC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7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450例确诊的HCC住院患者病史及血清学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0例HCC患者HBV、HCV、HBV合并HCV感染分别为422、17例和11例。422例HBV感染者平均年龄(53.85±10.00)岁,高发年龄为50~59岁,男女比例为7.79∶1;17例HCV感染者平均年龄(60.18±5.47)岁,高发年龄为60~69岁,男女比例为2.40∶1。HCV相关性HCC(C-HCC)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HBV相关性HCC(B-HCC)患者;B-HCC男性患者比例高于C-HCC;高病毒载量及长期肝炎发作是HCC形成的相关因素;C-HCC患者中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B-HCC患者。结论HBV感染所致的肝炎较HCV所致的肝炎更容易发生HCC。年龄大、男性、肝炎史长、肝硬化是HBV/HCV相关性HCC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所谓准种是指一群复杂的、不相同的但又密切相关的、呈动态分布的复制体.由于病毒RNA(DNA)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在复制过程中可发生错配,在体内出现大量基因序列差异而在遗传学上又密切相关的病毒变异体,表现为高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建立了检测抗HCV的方法以来,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的研究发展迅速。我国属乙肝多发地区,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相互关系及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我们对收集的223例各型HBV感染者的血清抗HCV、HCVRNA和血清乙肝病毒标志检测结果和部份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23例HBV感染者均系1996年4月~1998年10月住院病人,其中男175例,女48例,年龄16~37岁,平均37.5岁。患者的诊断按1995年5月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患者于入院后抽…  相似文献   

12.
0引言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病毒蛋白对肝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病毒感染以后形成慢性感染、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慢性肝炎的预后也有重要意义.激活蛋白1(AP-1)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他最先被发现作为一种转录因子通过佛波酯肿瘤启动子乙酸盐(TPA)介导金属硫蛋白Ⅱ基因的产生,因此他的识别位点被称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与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HCV、抗HAV-IgM、HBV-M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HCV阳性率15.05%,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抗HCV阳性者中,27.40%有输血或血浆史;57.53%HBV-M阳性,其中HBsAg阳性占54.76%,抗HBc阳性达88.10%;既往有HBV感染者占33.33%.HBV与HCV重叠感染中慢性肝炎占58.06%,IAV与HCV重叠感染以急性肝炎多见(94.44%),HCV与甲乙型肝炎病毒三重感染可加速肝炎重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同时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也很高。HBV与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因此HBV/HCV双重感染(HBV/HCV dual infection)较多见,HBV/HCV双重感染不但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组织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HBV、HCV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这一独特的生物学现象.结论从而认为HBV、HCV双病毒感染可能并不遵循“病毒干扰”原则,并为了解这两种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可能存在着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免疫学上把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之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MHC在不同的哺乳动物中有不同的命名,但是其组成、结构以及编码产物的功能等却很相似。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白细胞抗原系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H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确定,但是具体的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8.
对20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表明重叠感染与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两者主要生化指标 ALT 和血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并无抑制现象,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好转治愈率比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低(P<0.01);重症肝炎重叠感染者预后差;肝硬化重叠感染者好转率比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5)。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蛋白与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3,他引:4  
0引言肝脏是脂蛋白代谢的中枢,当嗜肝病毒引起肝细胞炎症和坏死,势必会引起肝内生化代谢紊乱,包括脂质代谢障碍和载脂蛋白合成异常.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脂类代谢表现出更为密切的关系.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比,HCV感染慢性化后,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包括胞质内脂滴聚集是其典型组织病理学特征.在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中也可以观察到这一突出的病理改变.HCV与脂质的关系还有如下证据:HCV可与血清中不同的脂蛋白成分发生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可作为HCV的一个候选受体;临床研究发现H.E.L.P-LDL血浆分离置换术可明显的降低HCVRNA的负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iddle hepatitis B surface protein,MHBs protein)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方法 PCR扩增MHBs编码基因并将S区起始密码子突变,获得目的基因MHBs-mut,克隆于诱饵载体pGBKT7。在证实MHBs-mut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查与MHBs-mut蛋白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并在酵母细胞内验证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BKT7-MHBs-mut。Western blot显示其在酵母中表达MHBs-mut蛋白。酵母双杂交筛选并验证,得到与MHBs-mut蛋白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COP9信号体第五个亚单位(COPS5,又名C-Jun结合蛋白1,c-Jun-activation-domain binding protein 1,JAB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与COPS5在酵母AH109细胞中具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