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患者男,65岁。右手背反复出现肿胀、溃疡7年余,多次给予碘化钾、伊曲康唑等治疗,均初始有效。经过真菌涂片、真菌培养、组织病理鉴定为茄病镰刀菌病。  相似文献   

2.
报告茄病镰刀菌引起的儿童角膜溃疡1例。患儿男,7岁,学生。因右眼红肿、疼痛13天之主诉入院。从皮损处取材做真菌检查,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菌丝,3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依据小培养镜下特征鉴定为茄病镰刀菌。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茄病镰刀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茄病镰刀菌致角膜溃疡.患者女,56岁.右眼红肿、疼痛伴视物模糊28 d.眼科检查见右眼角膜中部有一约5 mm×6 mm浸润灶,上覆灰白色牙膏状分泌物,前房有积脓,脓液黏稠呈灰白色.取溃疡处病变组织涂片直接镜检见真菌菌丝,依据小培养镜下特征鉴定为茄病镰刀菌.给予0.3%妥布霉素滴眼液(托百士)、0.25%两性霉素B滴眼液滴眼(1 h 1次),连用2周;伊曲康唑400mg/d口服,连用2周,患者症状缓解,角膜溃疡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4.
1例69岁男性患者患包皮龟头炎10天,无潜在性疾病。曾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皮损渐加重。皮损鳞屑直接镜检显示大量的菌丝,鳞屑真菌培养显示霉样真菌生长。经鉴定为茄病镰刀菌。皮损外用达克宁霜治疗,10天痊愈。  相似文献   

5.
镰刀菌致急性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茄病镰刀菌致急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女,31岁,农民.左眼视力下降,伴红肿、疼痛、畏光、流泪2周.经角膜分泌物真菌镜检及培养证实为茄病镰刀菌,经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2岁.农民。于2002年3月27日被诊。主诉:右眼红、痛、畏光、流泪半月,加重4天。现病史:起病前2周自觉右眼有异物感,次日右眼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分别在当地两家医院以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无效且病情进一步加剧,自觉视力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茄病镰刀菌感染的足部溃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 岁,农民.右小腿反复溃疡21 年于2008 年10月来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患者21 年前右膝关节下外侧皮肤擦伤后,局部出现疼痛、出血,自行外敷酸茄子无效,疼痛加剧影响活动,至当地乡医院诊治,诊断不明,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无效,且患处皮肤出现红肿,范围很快扩大,肿胀区扩至整个右小腿,伴有高热、意识不清,当地县医院诊断为气性坏疽,患处多处切开引流及清创治疗,并静脉滴注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治疗后,皮肤肿胀范围逐渐缩小,疼痛减轻,体温降至正常,意识恢复.此后患者右腘窝反复出现糜烂、渗液,形成溃疡,曾于外院行分泌物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常在当地外用利福平、庆大霉素及偏方等换药治疗,溃疡时有愈合.无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史.  相似文献   

9.
茄病镰刀菌感染角膜、口周、生殖器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病镰刀菌感染的病例有所上升.我们皮肤科真菌室在3个月的时间里就检查出3例茄病镰刀菌感染引起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茄病镰刀菌引起坏疽性脓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58岁,铁渣灼伤左上睑后,于眼睑部,左颞部及鼻中迅速出现红肿,化脓,坏死,结痂,溃烂,深达皮下及肌层。皮损区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大量真菌菌丝,8次真菌学培养为同一菌株CZ9213生长。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测定及动物试验等真菌学研究鉴定证实为茄病镰刀菌。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儿童皮肤镰刀菌病。患儿女,15岁。面部浅表溃疡、小脓疱10年,自幼经常发热,肺部感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皮损痂皮和组织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串珠镰刀菌感染。诊断为限局性皮肤串珠镰刀菌病。经手术切除皮损联合口服特比萘芬治愈。  相似文献   

13.
报告 1例茄病镰刀霉引起的皮肤透明丝孢霉病。从患者皮损取材作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真菌菌丝 ,4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镜下可见大分生孢子位于短的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 ,基部细胞短、钝圆并伴有不明显的足细胞 ,小分生孢子丰富 ,位于长的分生孢子梗上呈假头状着生 ,厚壁孢子常见 ,单细胞或双细胞 ,顶生或间生 ,壁光滑或粗糙。根据以上特征 ,该菌鉴定为茄病镰刀霉。  相似文献   

14.
茄病镰刀菌皮肤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镰刀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当有外伤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感染。镰刀菌感染患者中70%有皮肤累及,最常见致病菌种是茄病镰刀菌,其次是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1]。目前国内外均无实验性皮肤镰刀菌病动物模型,鉴于现今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建立该病的动物模型以对该菌的皮肤致病性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ICR3周龄小鼠48只,清洁级,25~31g,雌雄不限。茄病镰刀菌来源于临床分离株,北京市眼病研究所保存菌种,编号5826。1.2方法1.2.1制备茄病镰刀菌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下小鼠皮下组织感染茄病镰刀菌的致病过程,探讨皮肤镰刀菌病发病机制.方法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皮下接种(1×106cfu/animal);B组皮下接种(1×108cfu/animal);C组免疫抑制 皮下接种(1×106cfu/animal);D组免疫抑制 皮下接种(1×108cfu/animal).观察小鼠的系统症状(食欲,精神状况,体重)和皮损变化.在不同天数处死小鼠并解剖,皮肤和各脏器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取小鼠血液行真菌培养.结果四组均见局限性感染,未见播散性感染.相同免疫状态下,感染程度B组》A组,D组》C组;相同接种菌量下C组》A组,D组》B组.皮肤组织病理可以见到茄病镰刀菌较强的血管侵袭性.结论小鼠免疫状况和致病菌接种量是茄病镰刀菌致病的关键因素.茄病镰刀菌有其自身的致病特点.  相似文献   

16.
慢性皮肤溃疡痂皮下滋生串珠镰刀菌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告1例慢性皮肤溃疡痂皮滋生串珠镰刀菌,并由理检查及真菌学检查证实。经口服氟康唑治疗真菌略有抑制,局部用雷硼锌软膏加3%硼酸水湿敷后结痂脱落,溃疡处用龙胆紫外涂,临床症状大有缓解,真菌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7.
坏疽性脓皮病(pyodemla gangrenosum.PC)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并发茄病镰刀菌感染的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镰刀菌皮肤肉芽肿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镰刀菌皮肤肉芽肿。患者男,21岁。面部出现红斑、丘疹、溃烂、结痂20年,四肢皮肤疣状增生3年,面部遗留毁容性瘢痕及组织缺损。多次取不同皮损处皮屑作真菌培养,均见相同菌落生长,经菌种鉴定为镰刀菌属。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表皮浅层见多量菌丝,菌丝有分隔。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特比萘芬治疗,其疗效正在进一步随访观察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1例由茄病镰刀菌引起的足部皮肤镰刀菌病.方法:皮损分泌物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活检皮损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培养、分离菌株行DNA序列分析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皮损直接镜检见无色、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菌丝和孢子.沙馒弱培养基(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出厌白色棉絮状菌落,微量培养可见大、小分生孢子和厚壁孢子,具有镰刀菌样细胞结构特征.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m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符合茄病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特比萘芬敏感.给予口服特比萘芬0.25 g,每天2次,治疗5个月后皮损完全愈合.结论:该例为由茄病镰刀菌感染引起的足部溃疡,特比萘芬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5岁.因面部丘疹、结痂4个月,于2007年1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儿于2006年8月无明显诱因下颌出现2枚粟粒大丘疹,上唇1枚丘疹,初起质硬,渐破溃结痂,不痛,偶有瘙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