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 mRNA的表达及其与特异性IgE(SIgE)、患者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 用Unicap CAP系统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检测血清SIgE的和ECP含量.抽取其中35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5例正常人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其中部分PBMC用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螨变应原培养刺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bet mRNA表达.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和正常患者T-bet mRNA表达强度与参照物β-actin的比率分别是0.418±0.101和0.706±0.09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T-bet 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评分、ECP的浓度没有相关性(r=-0.227;-0.033,P>0.05).然而,T-bet mRNA表达强度和SIgE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5,P<0.05),SIgE水平与过敏症状成正相关(r=0.426,P<0.05).变应原刺激前后T-bet mRNA表达强度、ECP和SIgE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变应原为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bet mRNA表达较正常人低,变应性鼻炎患者T-bet mRNA低表达是变应性鼻炎Th1/Th2失衡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T-bet mRNA的下调表达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ECP浓度无关.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的刺激对儿童和成人的T-bet表达、ECP和SIgE没有影响.T-bet是间接影响IgE水平的因素之一.SIgE水平客观直接地反应过敏的严重程度,但T-bet没有,它只是可能影响IgE水平的间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变应性鼻炎(AR)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日益重视,人们对AR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AR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IL-4、IFN-γ、SIgE的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24年3月对只有尘螨过敏的22例AR患者进行了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和鼻灌洗液中IL-4、IFN-γ、SIgE、TIgE的测定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探讨患者提前终止免疫治疗的原因,对其病情转归进行随访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率,将有助于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的依从性。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收集我科123名于2006年3月来经皮下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1名患者接受了不足58周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3(IL-13)、白细胞介素 4(IL-4)、干扰素 γ(IFN-γ)水平及鼻部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屋尘螨变应原阳性的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58例,其中35例接受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为免疫组,其余23例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药物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分别测定患儿血清IL-4、IFN-γ和IL-13水平,并评估鼻部症状和肺功能。结果: 经过1年治疗后,免疫组鼻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与药物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因哮喘急性发作而急诊就诊的频率明显少于药物组;与治疗前比较,免疫组血清IL-4和IL-13水平下降,IFN-γ水平及IFN-γ/IL-4升高 (P<0.05),肺功能改善明显(P<0.05);而药物组血清IL-4和IL-1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 (P>0.05),肺功能无改善 (P>0.05)。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儿血清IL-4和IL-13下调, IFN-γ及IFN-γ/ IL-4上调,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调节体内T辅助细胞(Th)Th1/Th2细胞的平衡,从而改善患儿鼻部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 (AR )的发生往往与环境中变应原有密切关系 ,找出变应原是AR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对变应原的检测 ,近年来 ,采用体内变应原皮试和体外特异性IgE检测 ,为进一步研究这两项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 ,其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诊断明确的常年性AR患者共 5 8例 ,男 30例 ,女 2 8例 ,年龄 12~ 5 5岁 ,病程 1~ 2 0年。对照组为 2 0例健康成人 ,男女各半 ,年龄 2 0~ 40岁。1 2 主要试剂 变应原浸液 :屋尘螨 (蛋白含量 1 5mg/ml)、法国梧桐花粉 (9mg/ml)、豚草花粉 (10mg/…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结核杆菌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30× 10 3的主要分泌蛋白 (BCG30 ,也称Ag85B)对尘螨变应原过敏所致的哮喘等变应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 2 7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患者 (A) ,其中 18例哮喘患者 (A1)、9例变应性鼻炎或皮炎患者 (A2 )和 13例正常人 (B)的PBMC ,在离体与螨变应原、BCG30单独或复合共培养 ,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IL 5、IFN γ的水平。结果 A、A1、A2、B 4组无刺激状态下的IL 5、IFN γ水平无差异 (P >0 .0 5 )。尘螨变应原刺激可显著促进A、A1、A2 3组PBMC分泌IL 5 ,P均 <0 .0 5 ,同时 ,A组的IFN γ水平自身比较亦明显增高 (73.5 8pg ml± 30 .2 3pg mlvs 30 .71pg ml± 18.87pg ml,P <0 .0 5 )。将尘螨变应原与BCG30和PBMC进行复合培养 ,并与单独尘螨变应原刺激组比较 ,其IFN γ水平在A组 (92 .89pg ml± 2 9.0 7pg mlvs 73.5 8pg ml± 30 .2 3pg ml)和A1组 (87.6 0pg ml± 36 .4 5pg mlvs 5 8.75pg ml± 7.84pg ml)均较后者为高 (P均 <0 .0 5 ) ,且A组的IFN γ IL 5的比值较单独尘螨变应原刺激组显著增高 (5 .0 3± 1.36vs 4 .2 0± 1.6 4 ,P <0 .0 5 ) ,而A1组其比值亦有增高趋势 (P =0 .0 7)。正常人中各刺激组间所有指标均  相似文献   

7.
董燕  冯木林  李靖 《解剖学研究》2013,(3):168-171,191
目的通过检测对屋尘螨过敏的的哮喘和/或鼻炎患者在特异性免疫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清白介素(IL)-5、IL-10、IL-17、INF-γ及TNF-α等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接受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满1年的哮喘和/或鼻炎患者作为SIT组,50例对屋尘螨过敏并未接受SIT治疗的哮喘和/或鼻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23例无过敏、无哮喘与鼻炎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用悬浮芯片方法检测三组人群血清中IL-5、IL-10、IL-17、INF-γ及TNF-α等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数)表示。FEV1%(%)在SIT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分别为93.05±15.62、87.0±13.51、95.51±7.84,三组比较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AHR在这三组中分别为2(0,3)、1(0,2)、0(0,0),三组比较显示SIT组及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T组与病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IL-5(pg/mL)在SIT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水平分别为1.46(0.62,2.71)、1.95(1.18,2.46)、0.34(0.01,0.83),其中SIT组显著低于病例组(P=0.001),病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IL-10(pg/ml)在SIT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水平分别为1.6(0.95,2.69)、1.25(0.93,1.8)、0.43(0.21,1.07),SIT组与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TNF-α(pg/mL)在SIT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水平分别为10.81(2.18,31.3)、3.39(1.78,6.83)、0.09(0.09,1.18),其中SIT组显著高于病例组与对照组(P=0.004),病例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L-17与INF-γ在三组受试者的血清中均不可测出。结论哮喘和鼻炎患者血清中IL-5、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说明IL-5和TNF-α在哮喘和/或鼻炎的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SIT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气传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变应原分布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气传变应原测试.结果 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6.4%(81例),以藜属花粉最高70.2%(59例),蒿属植物次之42.9%(3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7.4%(23例),榆树25.0%(21例),槭树17.8%(15例),柳树11.9%(10例),豚草(巨大豚草、普通豚草)11.9%(10例),粉螨10.7%(9例),尘螨9.5%(8例),交链孢霉8.3%(7例),特异青霉7.1%(6例),白色念珠菌4.8%(4例)等.81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42例(51.9%)患儿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蒿属最明显,强阳性占蒿属过敏病人的50.0%,藜属次之,强阳性占藜属过敏病人的40.7%.结论 藜属和蒿属为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类变应性鼻炎患儿可采取有效的避、忌、替、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两组数据,探讨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我科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部分伴哮喘,且均为单一屋尘满过敏),其中完成2年常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48例(下称SCIT组);完成4个月,5次颈部淋巴结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且完成2年回访患者36例(下称ILIT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第8周后、16周后、1年后、2年后,鼻部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药物评分(TMS),有效率及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鼻部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VAS、TM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以上各评分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LIT组8周后、16周后疗效分别为75.00%和88.89%,优于SCIT组1年后、2年后疗效64.58%和77.08%.SCIT组治疗疗程越长,疗效越好;ILIT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稍有所下滑趋势.(4)治疗8周后、16周后,ILIT组患者Th1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T组Th1和Th2百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的Th1和Th2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淋巴结内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常规皮下免疫治疗一样,都能显著改善屋尘满致敏AR患者的各种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还大大缩短了免疫治疗的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尘螨诱导引起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行白介素13+2044 G>A基因分型,探讨白介素13+2044 G>A基因与尘螨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RFLP法为97名无亲缘关系的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19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白介素13+2044 G>A基因分型.结果 尘螨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1.
血清中IL-4和TNF-α水平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荨麻疹患者 30例 (男 17例 ,女13例 ) ,年龄 2 0岁~ 6 7岁 ,病程 6周~ 15年。检查前 7d停止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且不接受脱敏治疗 ,既往无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哮喘、寄生虫感染及自身免疫病等过敏炎症性疾病病史。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2 6例 (男性 15例 ,女性 11例 ) ,年龄 2 3岁~6 5岁 ,同样排除上述过敏炎症性疾病病史。在确诊患者皮损发作后 4 8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 3ml,分离出血清置 2 0℃保存备用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 4和TNF α(试剂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 )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尘螨诱导引起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行白介素13+2044G〉A基因分型,探讨白介素13+2044G〉A基因与尘螨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法为97名无亲缘关系的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19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白介素13+2044G〉A基因分型。结果尘螨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相比,白介素13+2044G〉A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介素13+2044G〉A基因多态性与尘螨变应性鼻炎不存在相关性,大样本和单倍体研究将可能有助于阐明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霉素皮试与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性 ,评价皮试的准确性与特异性 ,改进和完善该类药物过敏的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种过敏病人血清 ,共计 2 5 9例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 (ra dioallergsorbenttest,RAST)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率为 62 .2 % (1 61 / 2 5 9) ;青霉素皮试阳性史者、青霉素皮试阳性即刻者和青霉素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者三组之间特异…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致敏变应原 .方法 对 10 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 ,其中儿童 4 8例 ,成人 5 4例 ,用尘螨、霉菌、猫毛等 12种常见吸入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并测定其中 2 7例总IgE(TIgE)的水平 .结果 儿童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 (均为 79.2 % ) ,其次是屋尘 (72 .9% ) .成年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 ,粉尘螨和屋尘螨分别为 5 9.3%、6 2 .9% ,其次为屋尘 (4 0 .7% ) .在动物毛发皮屑中 ,以狗毛为主 ,猫毛次之 ;对于所有变应原 ,儿童组的阳性百分率远远高于成年组 ;2 7例血清总IgE的均值为 5 0 6 .1KU/L ,远高于正常人 ,其中皮试阳性者TIgE水平高于皮试阴性者 (p<0 .0 1) .结论 广州地区主要变应原均为尘螨 ,且哮喘儿童对尘螨过敏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佛山乐从地区家具工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阳性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五官科的变应性鼻炎患者500例为观察组,职业均为家具工人;另选取同期本院就诊的非家具工人变应性鼻炎患者500例为对照组.进行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与血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探讨两组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阳性分布情况,分析两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95.6%(478/500)、92.8% (464/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9,P>0.05).血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螨类(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变应原阳性率均最高,且观察组螨类、德国小蠊、交链孢菌属、多主枝孢菌属、树木、杂草、霉菌变应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均Kappa值>0.6).结论 相对于非家具工人,家具工人变应性鼻炎的螨类等多种变应原阳性率均升高.  相似文献   

16.
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6 0例AR患者随机分为克鼻敏汤治疗组 (TG)和辛芳鼻炎胶囊对照组 (CG)进行治疗 ;收集治疗前后空腹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 γ、IL 2、IL 12、和Th2细胞因子IL 4、IL 5、IL 10进行检测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R患者血清IL 4、IL 5、IL 10等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而IFN γ、IL 2、IL 12等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P <0 0 1)。经克鼻敏汤治疗后血清IL 4、IL 5、IL 10等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IFN γ、IL 2、IL 12等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克鼻敏汤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 ,纠正失衡的Th1 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过敏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与IL 4RαQ5 76R等多态性位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AST法检测了 2 48例青霉素类过敏病人和 1 0 1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八种特异性IgE抗体 (BPO PLL、PVO PLL、APO PLL、AXO PLL、BPA PLL、PVA PLL、APA PLL、AXA PLL)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 (PCR RFLP)检测了 1 5 8例过敏病人和 90例正常对照的IL 4RαQ5 76R、IL 4C 5 89T、IL 1 3R1 3 0Q、IL 4 IL 1 3 SNP3、IL 4 IL 1 3 SNP4、FcεRIβE2 3 7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过敏病人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过去3年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未完成基础疗程的患者采取电话方式了解其不依从的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70.1%;儿童的完全依从率为84.6%,高于成人(64.16%,58.46%),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12,6.441,P〈0.05);不依从的原因调查表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占29.49%,工作忙或学业紧张占20.86%,症状消失或好转占12.23%。结论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不甚理想,其中儿童的依从性高于成人。调查结果提示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免疫治疗的依从率,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于1990年7月1日~1991年6月30日在西安市临潼地区连续曝片,共收集真菌12528个。真菌降落年曲线5~10月为高峰,6月达顶峰。查出真菌30种,其中数量最多的锈菌、黑粉菌、交链孢霉、芽枝菌、大孢枝孢菌,分别为2 761、2 193、2 101、1 862、1 436个,分别占总数22.04%、17.5%、16.77%、14.86%、11.46%。空气中真菌量大,是构成人畜感染及变态反应的重要原因。1987年1月~1991年12月统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302例,特异性皮试多价霉菌阳性854例,阳性率65.6%。其中真菌性变应性鼻炎458例,皮试阳性255例(55.7%);真菌性支气管哮喘348例,皮试阳性208例(59.8%);真菌性皮炎496例,皮试阳性391例(78.8%)。真菌性变应性鼻炎皮试阳性255例中,多价霉菌Ⅰ皮试阳性77例(30.2%)。多价霉菌Ⅱ皮试阳性81例(31.8%),多价霉菌Ⅲ皮试阳性97例(38%)。真菌性支气管哮喘霉菌皮试阳性208例中,多价霉菌Ⅰ阳性60例(29.4%),多价霉菌Ⅱ阳性64例(31.4%),多价霉菌Ⅲ阳性84例(41.2%)。真菌性皮炎霉菌皮试阳性391例,其中多价霉菌Ⅰ阳性65例(16.6%),多价霉菌Ⅱ阳性45例(11.5%),多价霉菌Ⅲ阳性290例(74.2%)。真菌性变态反应的多数由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Ⅰ型)引起。  相似文献   

20.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osinophilcationprotein ,ECP)。白细胞介素 5(IL 5)是变应性鼻炎 (AR)炎症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是反映气道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1〕。本实验以鼻部变应原激发试验(NAC)前、后 2 4h共 9个时相鼻腔灌洗液中ECP、IL 5浓度为指标 ,观察并比较ECP、IL 5在AR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评价鼻灌洗液分析在AR研究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病例和对照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患者 12例 ,男 7例、女 5例 ,平均年龄 38 7岁 ,病程 2~ 2 2年。未进行过免疫治疗 ,在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